了解什么是禮儀
禮儀是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約定俗成的,能夠表現自己的涵養、素質以及對他人的尊重。禮儀包括我們的穿著、交往、溝通、處世等內容。在社交場合,禮儀是年輕人最好的名片。對方能通過觀察你的禮儀,看出你是不是值得信賴,或是否可以作為合作的伙伴。
生活中,無論是與朋友見面,與陌生人交談,還是步入職場,宴請賓客,都需要借助禮儀為自己贏得好印象。禮儀是人們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有講究禮儀,事情才會做得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年輕人在社交過程中,你的禮儀就代表著你素質的高低。成功的社交會讓你獲取更多的信息及資源,對事業的成功有很大的幫助。禮儀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文化修養的體現,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要求。1987年,美國學者亞歷山大·德拉博士和奧康納博士發表了關于社交中禮儀的白金法則:“對方要求我們什么,我們能在合法的前提下滿足對方的要求,從對方所需要的角度出發,調整自己,才能使自己和他人生活得輕松”。
年輕人在與他人相處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讓彼此都感覺舒適。
首先,以尊重為前提。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年輕人在社交場上總是希望贏得別人的尊重,那么,你就要先學會尊重別人,真誠地尊重每一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和對方創造出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即使對方和你有禮儀上的沖突,你也要表現出你的真誠和尊重,讓他人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向對方表現出你真摯的熱情,為對方留有余地,才是我們應當遵守的社交禮儀。
其次,以平等為基礎。
禮儀在社交場上是雙方的行為,你對別人施禮,對方自然也會對你還禮。雙方交往時的情感基礎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只有保持平等的交往關系,雙方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平等是我們在交往過程中杜絕低三下四、輕浮諂媚、自負粗魯的保證,是我們彬彬有禮、熱情大方、自尊坦誠的基礎。掌握好社交中的禮儀分寸,就能讓年輕人在社交場上給他人留下好印象。
再次,以自信為根本。
在社交場合,年輕人最缺乏的就是一份自信。有充分的自信,才能讓我們在施禮的過程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在遇到比自己強的人時也不會自慚形穢、自嘆不如,反而會給自己更多的勇氣去努力,去反擊那些不平等的事情。
最后,以寬容為準則。
人與人相處融洽的關鍵在于寬容。若你能寬容他人、體諒他人,對一些小事不斤斤計較,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對方,凡事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那么,你得到的將是對方的信任。寬容是社交禮儀中一種較高的境界,是年輕人為人處世最應該記住的準則。
禮儀雖然是用來規范、約束我們生活行為的,但是,除了一些基本的禮節外,禮儀并沒有條條框框的統一規范。年輕人需要注重自己內在氣質的培養,通過內在修養的提高,來培養自己的禮儀素養。我們待人接物所應用到的禮儀,其實也是我們內在素質的體現,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若內在素質不高,即使裝得很有禮儀,最終也會露出馬腳。年輕人在社交的過程中,要通過自己的禮儀行為來表現自己良好的內在素質,以此來為自己贏得人脈。
古人云“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人們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更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它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變遷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人們尊重禮儀并遵守禮儀才能確保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為規范,是為了維護社會活動的穩定秩序及和諧交際而產生的。年輕人只有清楚了解禮儀的重要性,才能將禮儀運用得更好,也才能通過禮儀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