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洞察他人的內心世界
中國有句俗語:“人心隔肚皮,人心莫測。”人與人交往的時候,更是處處設防,以免上當受騙。特別是一些老于世故的人,喜怒不形于色,我們很難單從語言上看出其內心活動。所以,若非通過冷讀術觀察對方的神色舉止,是無法輕易判斷出來的。我們先來看看下一例:
挑選了很久的她終于停下了腳步、為其介紹產品的是銷售員小李。“我只是隨便看看。”客戶看似漫不經心。小李聽到客戶這樣說,并沒有放棄推銷,因為她發現了一個很小的細節:客戶看到這款化妝品時,突然睜大了眼睛,也再沒有看其他款了。
于是,她嘗試著問:“小姐,那您認為貴了多少錢呢?”
客戶:“至少是貴了500元吧……價格真的太貴了!我看我還是不買了。”這位小姐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套化妝品。
小李:“小姐,您認為這套化妝品能用多久呢?”
客戶:“這個嘛,我比較省,怎么也要用半年吧!”
小李:“如果用原來牌子的化妝品,要用多久呢?”
客戶:“原來那個兩個月要買一套吧,因為效果不太明顯。”
小李:“您看原來那個牌子的化妝品是200元一套,可以用兩三個月,我們按照三個月計算,您半年需要花400元。但是小姐,實不相瞞,我們這種化妝品,如果您比較省,至少可以用一年,這是所有客戶共同得出的經驗。因為它富含的營養成分比較多,所以只要稍微用一點,就可以了。”
客戶:“真的是這樣的嗎?”
小李:“這是我的客戶共同的見證。這個周末您有時間嗎?我已經約了所有客戶舉行一個聯誼,希望您也能參加。”
客戶:“這樣啊,好,我相信其他女孩子的眼力……”
這則案例中,我們發現,化妝品推銷員處理客戶異議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這里,她之所以能判定出客戶說的“我只是隨便看看”并非真實想法,是因為她觀察到客戶的眼神變化:客戶看到這款化妝品時,突然睜大了眼睛,也再沒有看其他款了。這是一種心有所屬的表現。
可見,聰明的人不會只聽交往對方的語言,還會觀其神色舉止,因為言語可以用偽裝來掩蓋,而神色舉止的真實性則高得多。
那么,具體來說,我們該如何通過觀察他人的神色舉止來洞察他人內心呢?
1.神色
那么,一般來說,我們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哪些信息呢?
(1)當對方眼神四射、游離不定時,這說明對方已經開始對你的談話沒有興趣了,此時,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停止你的言論或者再尋找一個新的、能讓對方提起興趣的話題。
(2)當對方眼神上揚時,便說明你的話讓對方感到不以為然。此時,即使你能尋找到更多充分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言論,也很難讓對方信服,你還不如戛然而止。
(3)當對方面帶微笑、神色恬靜時,這表明對方對你的表現說明滿意,此時,你不妨繼續說幾句對方愛聽的話。如果你有求于他,那么,此時開口,成功的概率比較大。
(4)當對方有以下神色時,表明他是樂于并專注于傾聽你說的話:
嘴角向后拉起,或是嘴呈半關狀態的樣子;
隨著講話的內容,表現出各種表情的時候(因為他正聽得入迷);
眼睛瞇起來,或者眨都不眨的時候;
隨著講話人的動作或指示而轉移他的視線。
2.舉止
舉止,指的就是身體語言。什么是身體語言呢?身體語言簡稱體語,指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姿勢與外貌、身體間的空間距離等。
以下是一些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的常識性身體語言,需要我們掌握:
(1)付賬: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在空中捏在一起或在另一只手上做出寫字的樣子,這是在餐廳表示要付賬的手勢。
(2)憤怒、急躁:兩手臂在身體兩側張開,雙手握拳,怒目而視;也常常頭一揚,嘴里咂咂有聲;同時眨眨眼睛或者眼珠向上和向一側轉動,也表示憤怒、厭煩、急躁。
(3)很驕傲、不可一世:用食指往上指鼻子。
(4)贊同:向上翹起拇指。
(5)講的不是真話:講話時,無意識地將一食指放在鼻子下面或鼻子邊時,往往會令人理解為講話人“講的不是真話”、難以置信。
(6)別作聲:嘴唇合攏,將食指貼著嘴唇。
(7)害羞:雙臂伸直,向下交叉,兩掌反握,同時臉轉向一側。
(8)威脅:由于生氣,揮動一只拳頭的動作似乎無處不有。因受挫折而雙手握著拳使勁搖動的動作。
(9)絕對不同意:掌心向外,兩只手臂在胸前交叉,然后再張開至相距一米左右。
(10)因為事情失敗而頹廢:兩臂在腰部交叉,然后再向下,向身體兩側伸出。
當然,觀人神色舉止只是冷讀術的一個小小的部分,需要我們掌握和了解的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觀察,于細微處看出一個人的心理動態,這樣,即使面對那些經驗豐富的人,也能先觀其心而做出具體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