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
俗話說:“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边@句話說的就是學習要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文學素養的差距。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他們在閱讀積累方面的不同。就好比學生課堂的發言依賴于課外閱讀,習作的質量更是與之息息相關,可以說,廣泛閱讀是提高習作水平的重要保證。廣泛閱讀并不是泛泛而讀,而是需要留下思考的印記,比如劃出好詞佳句,在相應的段落、句子旁邊用關鍵詞寫寫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當然,也可以做讀書筆記,通常可以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標題,分兩個部分,即主標題與副標題,主標題你是看完文章之后能夠有的最深刻的思想體驗,副標題是讀了什么文章;二是正文主體部分的第一部分,主要寫自己在什么時間什么背景下,看了什么文章,這篇文章或著作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三是圍繞主標題這一深刻感受,談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學習情況、所見所聞等方面積累自己的想法。
讓我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書籍,本身就是尊重個性的表現。而我們由封閉式讀書轉為開放式閱讀,本身又極大地激發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大力推動廣泛閱讀,讓我們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習慣。廣泛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我們自覺自愿的行動,有助于實現增強我們的主體意識,發展我們的主體能力,塑造我們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我們大量閱讀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話故事、人物傳記、少年小說、世界名著縮編本等,書里的內容就容易感染到我們的內心世界。例如,一部英國兒童小說《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連成年人都不禁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讀中國文學、優秀中華人物事跡更是十分有必要,如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誠,李白“安能摧眉彎腰事權貴”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等等??梢哉f,幾千年的民族精神都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我們在閱讀課外書時,需要讀懂其生動有趣的情節,心中再現栩栩如生的形象,體味關于愛、友誼、忠誠、勇敢的人類精神,從而健全自己的品格和人格。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边@里的少,一是讀得少,二是記住的少。因此,當我們在說話、寫作時便沒什么詞了。假如我們廣泛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多積累一些優美句子,時間長了,等到自己說話寫作時便可以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
不少人在認識上都存在一個誤區,總覺得廣泛閱讀就是看“閑書”,他們恨不得自己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好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其實,廣泛閱讀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可以提升你的寫作技能。
大學問家朱熹,曾經提到讀書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體察,身體力行,意思就是在告誡我們,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而要把讀書學習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用我們經常所說的話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不僅要多讀書,更需要將所讀的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
只要我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那就要博覽群書,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涉獵。當然,我們首先應該明確我們所讀書的類型是積極向上、健康的,這樣我們才能從中學到知識。之所以會要求多涉獵其他領域的書,是因為現代社會所缺少的都是綜合性人才,你不僅僅要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深諳書本以外的知識。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