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回話的藝術:會說話更要會表達作者名: 羅清軍 王奕淇編著本章字數: 1803字更新時間: 2021-05-31 12:37:39
回話要因人制宜
說話要因人制宜,回話也要因人制宜,這樣才能保證回話的效果最佳。在溝通過程中,很多人不管面對怎樣的溝通對象,都會說些千篇一律的話,絲毫沒有變化。這樣一來,雖然自己說話很省心,但是在溝通效果方面會大打折扣。我們常常需要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對此,一定要摸清對方的脾氣秉性,這樣才能讓回話發揮更大的作用。
具體而言,對待急性子的人,回話應該更快一些,這樣才能避免讓對方等待,才不至令其感到著急和不安;反之,對待慢性子的人,回話則應該慢一些,可以多思考一會兒,而不要在對方話音剛落的時候就急于給出回答,否則,一則使得自己沒有時間思考,導致回話不夠恰當,二則導致對方感受到壓力,也覺得自己跟不上你的節奏,為此對于交談產生抵觸心理。當然,急性子和慢性子只是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性格。所謂千人千性,意思是說,所謂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的性格。所以,在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時,我們要根據溝通對象的性格特點,有的放矢地采取回話的策略,使得回話達到最好的效果。
早在幾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就采取不同的回話策略。例如,冉求做事情不夠堅決果斷,為此,當冉求問“老師,聽到就要去做嗎”時,孔子回答可以,這是為了鼓勵冉求更加堅定勇敢。而學生仲由很是爭強好勝,膽子非常大,為人也特別勇猛,為此,當仲由問孔子“老師,聽到了就要去做嗎”時,孔子告誡仲由不能,要三思而行,這是為了勸仲由不要總是沖動,而要在做各種事情之前把問題思考得全面透徹,這樣才能綜合權衡利弊,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決斷。孔子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能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給予不同的回話,也爭取做到給予每個學生最好的引導和幫助。
顯而易見,王老板和雅菲之前遇到的客戶完全不同。王老板很有錢,又沒有文化,為此做事情很干脆利索,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直脾氣。為此,雅菲在促使王老板購買的時候說的那些話,對于王老板而言未免有些太過彎彎繞繞,所以讓王老板感到很不耐煩。后來,聽到王老板有些厭煩的話,雅菲索性橫下心,死馬當作活馬醫,也把話說得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結果反而得到了王老板爽快的對待,這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幸好雅菲靈機一動,及時采取適宜的方法對待王老板,最終讓銷售獲得成功。
每個人的脾氣秉性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敏感,很自卑,給這樣的人回話時,一定要多多支持和鼓勵他們,讓他們鼓起信心和勇氣努力去嘗試,放開手腳去做;有的人天生大大咧咧的,神經很大條,在給他們回話的時候,最好開門見山,而避免彎彎繞繞,這樣才能以坦誠相見,讓溝通的效果立竿見影;有的人非常紳士,因此要用有禮貌的話來回答他們;有的人看起來就像是土匪,對此,你就要用帶著匪氣的話回應他們,這樣才會與他們性情相投,說起話來也更加投合脾性,使得溝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時候,有的人性格內向,不愿意說出太多的話,對此,我們要循循善誘,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從而激發起對方談話的興致,讓對方更加愿意和我們傾心交談。
總而言之,對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回話策略,切勿把同樣的回話策略照搬套用到每個人身上,否則就會導致溝通事倍功半。當然,對于那些不懷好意、故意刁難的溝通者,我們也不要總是退讓,需要強硬的時候就要保持強硬的態度,這樣才能表明自己的立場,堅持自己的原則,讓自己在溝通中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