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談話主題透露對方興趣點
在日常交際中,人與人之間少不了溝通,而溝通中的話題則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大量事實表明,一個人喜歡什么就會談論什么樣的話題,反過來,一個人所談論的話題中一定有其感興趣的東西。卡耐基曾說:“即使你喜歡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這些東西去釣魚,因為魚并不喜歡它們。你想釣魚,必須下魚餌才行。”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點,有的人喜歡旅行,有的人喜歡漂亮的衣服,有的人喜歡繪畫,而無一例外的,他們這樣的興趣點都將隱藏在話題里,等待你去發掘。如果你能從細微處發現對方的興趣點,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那么,你就可以明白對方的真實心理。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比較擅長的話題,總是愿意去談論。而這正是每一個人的心理狀況,相比較一些生疏而無趣的話題,人們總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那么,在正式溝通中,如果對方總是談到一件事,那么,證明這件事本身對他很重要,或者,他的興趣愛好就是此件事。
一位漂亮的女顧客在首飾店的柜臺前看了很久,她總是有意或無意地觸摸自己的上衣,好像對自己的上衣很是滿意。見到售貨員似乎沒注意到自己,她忍不住問道:“小姐,請問,你們商場有像我這樣上衣的款式嗎?”說完,她指了指自己漂亮的上衣。售貨員搖了搖頭,不過,看到這位女顧客如此中意自己的上衣,機靈的售貨員忍不住夸贊:“您這件上衣好漂亮呀!你的眼光真不錯。”“啊?”女顧客的視線從陳列品上移開了,移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上衣上面。“這種上衣的款式很少見,是在隔壁的百貨大樓買的嗎?”售貨員滿臉熱情,笑呵呵地繼續問道。
“當然不是,這是從國外買來的。”女顧客興奮地說道,接著,她說:“我有個朋友上個月去法國,在那邊看到了這件漂亮的衣服,聽說還是限量版的呢,我聽說后,毫不猶豫就讓他給我帶回來了,怎么樣?一眼就看出是外國貨吧?”“原來是這樣,我說在國內從來沒有看到這樣的上衣呢。說真的,您穿這件上衣,確實很吸引人。”“您過獎了。”女顧客有些不好意思了。
這位聰明的售貨員是一位識人的高手,當她發現那位漂亮的女顧客有意或無意地觸摸自己的上衣,而且,一開口所說的話題就是“衣服”,從這細微處定然可以發現,這位女顧客很想有人夸贊一下自己的新衣服。果然,在后來的話題中,女顧客總是圍繞自己那件從法國買回來的衣服,由此可見,那件衣服就是她的興趣點。識破了她的心理,聰明的售貨員順勢夸獎,便迎合了她的心理,然后,再推銷自己的東西,那就容易多了。
有一次,曾國藩飯后與幾位幕僚閑聊,評論著當今的英雄,曾國藩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另一個幕僚接著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刁能欺。”話說到了這里,他不知道該怎么說下去了。曾國藩笑了,向眾人問道:“你們以為我怎么樣?”眾人均低下頭,一言不發。
這時,走出來一個管抄寫的后生,他說道:“曾帥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拍掌稱好,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后生離去后,曾國藩問道:“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辦事還謹慎。”曾國藩聽后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后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僅僅因為一句話,那位年輕的后生就得到了曾國藩的賞識,而且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從話題中察出端倪。在一次閑聊中,曾國藩別的不聊,卻聊到了“當今英雄”,所選擇的話題目的不言而喻,曾國藩本人統率幾十萬湘軍,在當時也可堪稱“英雄”,這樣想來,他此舉就是想有人夸贊自己一番。雖說,曾國藩是中興名臣,畢竟是常人,他也想聽贊美的話,這是其興趣之一。后生識破了曾國藩的心理,說“曾帥仁德,人不忍欺”,一語說到了曾國藩的興趣點,同時,也讓后生贏得了曾國藩的信任與好感。
在溝通過程中,彼此所談論的主題可以透露對方的興趣點。畢竟,一個人喜歡什么,他就愿意談論什么,對自己不是很感興趣的,他是不會侃侃而談的。如果對方談論到小說,那么,他所喜歡的肯定不是歷史;如果對方談論的是自行車,那么,他所喜歡的肯定不是火車。所以,仔細揣摩對方所談論的主題,從話題中窺探對方的興趣點,即可以達到識破人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