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璞投女
張璞字公直,不知何許人也。為吳郡[1]太守,征還,道由廬山。子女觀于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戲曰:“以此配汝。”其夜,璞妻夢廬君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采擇,用致微意。”妻覺,怪之。婢言其情。于是妻懼,催璞速發。中流,舟不為行,闔船震恐。乃皆投物于水,船猶不行。或曰:“投女。”則船為進。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滅一門,奈何?”璞曰:“吾不忍見之。”乃上飛廬臥,使妻沉女于水。妻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璞見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于當世也。”乃復投己女。及得渡,遙見二女在下。有吏立于岸側,曰:“吾廬君主簿[2]也。廬君謝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義,故悉還二女。”后問女。言:“但見好屋、吏卒,不覺在水中也。”
[1]吳郡:古郡名。郡治在今江蘇蘇州。
[2]主簿:官名。漢朝中央及郡縣官署多置之。其職責為主管文書,辦理事務。至魏晉時漸為將帥重臣的主要僚屬,參與機要,總領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縣雖仍置主簿,但任職漸輕。
張璞字公直,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任吳郡太守,朝廷征召回京城,路過廬山。他的女兒到廬山神廟游覽,婢女指著一個神像開玩笑說:“拿這個做你的丈夫。”那天夜里,張璞的妻子夢見廬山神君送來聘禮說:“我的兒子不成材,感謝你們選他做女婿,送上禮物表示微薄的心意。”張璞的妻子醒來后覺得非常奇怪。婢女把情由告訴她,她于是感到害怕,催著張璞趕緊出發。到了河中問,船走不動了,全船的人都非常害怕,于是都往水里投東西,船還是不往前行。有人說:“把女兒投到水里。”船因此前行了一些。眾人都說:“神意已經很明白了。因為一個女兒而害死全家人,為什么?”張璞說:“我不忍心看著女兒投水。”于是爬到船上的小樓里躺下,讓他的妻子把女兒投到水中。他妻子于是就讓張璞死去的哥哥家的女兒代替自己的女兒。在水面上放一張席,讓女孩坐在上面,船這才離開。張璞看見自己的女兒還在,生氣地說:“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于是又把自己的女兒投入水中。等到過了河,遠遠看見兩個女孩站在渡口下面,有個官員站在岸邊,說:“我是廬山神的主簿。廬山神向你道歉。他知道了鬼神與人不能婚配,又敬重您的仁義,所以送還兩個女孩。”后來詢問女兒,她們說:“只看見漂亮的房子和官吏士卒,不覺得是在水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