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婿
吳余杭縣南有上湖,湖中央作塘。有一人乘馬看戲,將三四人至岑村飲酒,小醉,暮還。時炎熱,因下馬入水中,枕石眠。馬斷走歸,從人悉追馬,至暮不返。眠覺,日已向晡[1],不見人馬。見一婦來,年可十六七,云:“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間大可畏,君作何計?”因問:“女郎何姓?那得忽相聞?”復有一少年,年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車,車后二十人。至,呼上車,云:“大人暫欲相見。”因回車而去。道中繹絡把火,見城郭邑居。既入城,進廳事[2],上有信幡,題云:“河伯信。”俄見一人,年三十許,顏色如畫,侍衛繁多。相對欣然,敕行酒,笑云:“仆有小女,頗聰明,欲以給君箕帚。”此人知神,不敢拒逆。便敕備辦,會就郎中婚。承白已辦。遂以絲布單衣及紗袷、絹裙、紗衫裈[3]、履屐,皆精好。又給十小吏,青衣數十人。婦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經大會客,拜閣。四日,云:“禮既有限,發遣去。”婦以金甌[4]、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又與錢十萬,藥方三卷,云:“可以施功布德。”復云:“十年當相迎。”此人歸家,遂不肯別婚,辭親出家作道人。所得三卷方:一卷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療,皆致神驗。后母老兄喪,因還婚宦。
[1]晡(bū):傍晚,夜。
[2]廳事:官署視事問案的廳堂。也作“聽事”。
[3]裈(kūn):褲子。
[4]甌:盆盂一類的器皿。

吳地余杭縣南有個上湖,湖中間筑有堤岸。有一個人騎馬去看戲,領著三四個人到岑村喝酒,有點醉了,傍晚才往回走。當時天氣炎熱,于是他下馬進到水中,枕著石頭睡覺。馬繩斷了跑回家,跟隨的人都追著馬走了,到天黑沒有回來。那人睡醒了,天色已經晚了,不見了隨從和馬。他看見來了一個女子,年紀大約十六七歲,說:“小女子再次施禮,天色已晚,這里很可怕,你作什么打算?”這個人就問:“你姓什么?我們怎么會突然相遇?”又來了一個少年,年紀十三四歲,非常聰明伶俐,坐著新車,車后跟著二十個人。來到后,叫這個人上車,說:“我父親想和你見一面。”于是轉車回去。途中一個接一個火把,照見城邑里的房屋。進城之后,來到官府辦公的地方,掛著一面旗幡,上面寫著:“河伯信。”不久看見一個人,年紀三十多歲,臉色像畫上的一樣,侍衛非常多。見面非常高興,下令斟酒,笑著說:“我有個女兒,非常聰明,想要給你做妻子。”這個人知道他是河神,不敢拒絕。河伯于是下令準備各種東西,馬上與新郎舉行婚禮。回報說已經準備好了。于是就拿絲布單衣、紗夾衣、絹裙、紗衫褲、鞋子給他,都是精美的東西。又給他十個仆人、幾十個婢女。妻子大約十八九歲,儀容柔美。他們就成婚了。婚后三天,設宴大會賓客,回門第四天,河伯說:“婚禮既然有規定,就打發他回去。”妻子拿金甌、麝香囊給丈夫,哭著分別。又給他銅錢十萬,藥方三卷,說:“可以用這些來施功布德。”她又說:“十年后會去接你。”這個人回家后,就不肯再結婚,辭別父母出家做了道人。他得到的三卷藥方是: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一卷。他到處給人治病,都非常靈驗。后來他的母親年老,哥哥死了,于是才還俗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