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請雨
孫策[1]欲渡江襲許,與于吉俱行。時大旱,所在熇厲[2]。策催諸將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見將吏多在吉許。策因此激怒,言:“我為不如吉耶?而先趨附之。”便使收吉,至,呵問之曰:“天旱不雨,道路艱澀,不時得過,故自早出。而卿不同憂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態(tài),敗吾部伍。今當(dāng)相除。”令人縛置地上,暴[3]之,使請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當(dāng)原赦;不爾,行誅。俄而[4]云氣上蒸,膚寸而合[5];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將士喜悅,以為吉必見原,并往慶慰,策遂殺之。將士哀惜,藏其尸。天夜,忽更興云覆之。明旦往視,不知所在。策既殺吉,每獨坐,仿佛見吉在左右。意深惡之,頗有失常。后治瘡方差[6],而引鏡自照,見吉在鏡中,顧而弗見。如是再三。撲鏡大叫,瘡皆崩裂,須臾而死。
[1]孫策:三國時東吳政權(quán)的創(chuàng)立者,孫權(quán)之兄,后被追尊為長沙桓王。
[2]熇(xiāo)厲:炎熱。
[3]暴:曬。
[4]俄而:不久。
[5]膚寸而合:指(云氣)逐漸集合。
[6]差:病除,病愈。
孫策準(zhǔn)備渡江攻打許昌,和于吉一起行軍。當(dāng)時大旱,所到之處非常炎熱。孫策催促眾將士,叫他們快速牽引船只。有一天他親自早起去督促,看見將吏大都在于吉那里。孫策為此非常生氣,說:“我的號令不如于吉嗎?你們卻先趨承依附于他。”于是派人把于吉抓來,責(zé)問他說:“天大旱不下雨,道路艱難,不能按時過江,所以我自己每天早起。而你卻不為我分憂,安坐船中,裝神弄鬼,渙散軍心。今天就要除掉你。”孫策讓人綁了于吉放在地上曝曬,讓他祈雨。如果能感動上天,中午下雨,就寬恕赦免他;不然,就殺了他。一會兒,云氣上升,逐漸聚合,將近中午,大雨驟然而至,小溪河溝都漲滿了水。眾將士十分高興,以為于吉一定會被寬恕,一起去向他慶賀慰問,孫策卻殺了他。眾將士悲痛惋惜,收拾了于吉的尸體。那天夜里,忽然又升起一團云蓋住了尸體。第二天早晨去看,尸體不知哪里去了。孫策殺了于吉之后,每次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好像看見于吉在他的身邊。心里十分煩惡,神經(jīng)有些失常。后來治療創(chuàng)口剛剛好,孫策拿鏡子照自己,看見于吉在鏡子中,回頭卻又找不到。像這樣反復(fù)多次。孫策摔掉鏡子大聲喊叫,創(chuàng)口崩裂開來,一會兒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