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煩都是心煩,放下就好
- 楊波
- 1964字
- 2021-06-02 15:24:51
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出路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的習慣,因此大多數人總想比別人站得高一點,其實這是做人的大忌。有些人懂得在恰當的時機保住別人的面子,因為他們明白,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出路。“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在有些交際場合,面子甚至比生命還重要。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和”,和氣才能生財;經商講究“通”,路子通了才能財源廣進。假如你處處不給別人留面子,別人就會對你心存怨恨,也不會顧及到你的情面,暗中堵了你的門路,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但如果你給了別人面子,那結果就會很不一樣。給別人留面子,會讓對方的虛榮心得到滿足,這時對方也會給你留面子,適時給你留條后路,這豈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嗎?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一天,一位窮朋友從鄉下來到京城皇宮門前求見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是以前的老朋友,非常高興,馬上傳他進殿。誰知這位窮朋友一見朱元璋端坐在寶座上,昔日的容顏似乎沒有多大變化,便忘乎所以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你還記得我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湯也都潑在泥地上。你只顧滿地抓豆子吃,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里,葉子梗在喉嚨里,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里去……”這個人還想繼續說下去,可朱元璋早就聽得不耐煩了,嫌這個孩提時的朋友太不顧情面,于是大怒道:“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后來,這件事讓另外一個窮朋友知道了,心想這個老兄也太莽撞了,對于曾經與朱元璋的舊情,只需見好就收,何必說了那么一大堆,反而掃了朱元璋的面子。于是,他心生一計,信心十足地去見他小時候的朋友,也就是當今的皇帝。這個窮朋友來到京城求見朱元璋。行過大禮,這個人便說:“我皇萬歲萬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關,多虧了菜將軍。”朱元璋一聽,不禁大笑,他認出了眼前的這個孩提時的朋友,心中更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們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興,于是讓他做了御林軍總管,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同是兒時朋友,所受到的待遇卻是迥然不同。前者說話太莽撞,不懂得給朱元璋留面子,本來,你若是與朱元璋有舊情,只需點到為止即可,卻偏偏扯出那么多過去的往事,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把朱元璋兒時的糗事一股腦兒說出來,豈不是不留情面。試想,這時已身為明太祖的朱元璋怎么能受這樣的戲謔。最終那位窮朋友非但沒有討到好處,反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而后者只是簡單地聊了兒時的趣事,其中還包含了對朱元璋的敬仰,給足了朱元璋面子,最后他做了御林大將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給別人留面子,其實就是給自己留后路。
在雜志社,能受邀參加一年一度的雜志社評審工作是一項殊榮。許多人對此向往已久。不過,很少有人會這么幸運每年都在應邀之列,最多就是連續參加一兩次,之后就絕緣了。但王先生卻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他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此項工作,同行們對此羨慕不已。
在他退休的時候,他才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其實,要說專業眼光,坦率地講,我并不是特別在行,而且我的職位也不高,不足以成為別人重視我的原因。我相信,我之所以每年都會被邀請,就是因為我善于給所有人面子,這看起來是件小事,可是它產生的影響卻是難以想象的。并不是所有的雜志都辦得那么出色,但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多稱贊,常鼓勵,少批評。畢竟每一份雜志都有它的優點,而對于不足之處,我就會等會議結束后在私底下找來雜志的編輯人員溝通,指出他們的缺點。”
盡管在雜志評審活動中,雜志的名次有先后,但王先生讓所有的人都很有面子,也難怪這項活動中的所有人員和編輯都尊重他、喜歡他。這樣看來,他每年都在受邀行列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1.得饒人處且饒人
在生活中,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方無意之中犯下了錯誤,可你卻總是揪著對方的錯誤不放,說話越來越過分,絲毫不顧及對方的情面。其實,不管對方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既然錯誤已經發生了,再說那么多話也于事無補。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批評的話也見好就收吧,別不給對方面子,他日對方若有了出頭之日,定會向你討這舊恥雪恨。
2.給對方留面子,就是給自己面子
許多人不知道這樣一個道理,你若是給了別人面子,其實就是給自己面子。可能,在現階段,對方的處境并不怎么樣,但是,你也沒必要趕盡殺絕,硬是要掃了他的面子。凡事多與人為善,今天你給對方留面子,日后他肯定會把這面子留給你。
3.對別人敏感的事情不要較真
隱私就是不可公開或不必公開的某些事情,有可能是缺陷,有可能是秘密。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對別人的隱私不要較真,即使無意中提到了那么一兩句,也需要見好就收,別不給對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