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心理學
- 陳實 王慧紅
- 1005字
- 2021-06-02 15:10:50
前言
在生活中,大概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每當忙碌了一天終于回到家之后,感到身心俱疲了,此時最想做的事大概就是能美美地睡上一覺。的確,睡覺能讓我們的身體獲得休息。一個人可以長久不喝水、不吃東西,但是絕對做不到長久不睡覺。迄今為止,科學家們仍然在研究和探討睡眠是怎樣發生的,可以肯定地說,睡眠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健康的體魄來自睡眠,高品質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力的關鍵,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
雖然睡眠如此重要,但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失眠癥已十分多見,在歐洲,有4%~22%的人受到失眠癥的影響,我國目前失眠癥的發病率也高達10%~20%。而美國睡眠基金會在2005年的調查顯示,50%左右的美國人每周都會有幾天時間出現至少一種失眠癥癥狀。
失眠,通俗點講就是無法睡著,其實,失眠并不僅是睡不著那么簡單,失眠者背后有太多沒有解決的心理問題,如憂慮、不安、自卑等。這些令失眠者痛苦的是,在無法入眠的夜晚,他們總是有擔心不完的問題,總是想這個或者那個,因此失眠者失眠的原因往往是想得太多,在失眠者腦海中潛意識地出現了這樣的信息——你不能解決你人生里存在的某種問題。
有個著名的律師,年齡才三十幾歲,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0萬美元,他的工作方法成為很多人研究的重點,然而,自從他在司法界成名后,他就開始失眠。在被心理醫生催眠后,他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原來是,認為越是成功,越是害怕在競爭中失敗,越是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
那么,在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和擁有良好睡眠質量的普通人之間,你選擇哪一個?毫無疑問,應該是后者。即使沒有所謂的成功,但是每天睡得踏實、早晨起來精神抖擻,這樣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夜里輾轉難眠,白天無精打采,大概是不少失眠者典型的表現。對于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位年輕律師,其實,他最應該做的是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擁有得再多都不如擁有一顆知足、坦然的心來得幸福。
對于大多數失眠者而言,并不是失眠太痛苦,而是因為他們想得太多,把幸福想得太復雜。或許你認為安眠藥能解決你的苦惱,但安眠藥并不是長久之計,它無法治療無法入睡的根本原因——心理因素。
在現代社會,無法入睡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痛苦。在本書中,我們就是從“如何入睡”這一點入手,分析了多數人失眠的真正心理原因,并告訴人們如何正確對待失眠,怎樣科學地得到最佳睡眠,使良好的睡眠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希望本書能對廣大失眠者有所幫助。
編 者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