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天賦教育法
- 王佳玫
- 2984字
- 2021-06-10 14:50:25
要不要讓孩子學鋼琴,這幾點你考慮了嗎
近年來,學鋼琴幾乎成為中國城市孩子的標配。2016年,中國音樂家協會曾透露中國至少有3000多萬孩子在學鋼琴,這個數字大約是音樂之國——奧地利[1]總人口的4倍。
8歲的子揚就是“學鋼琴大軍”中的一員。子揚媽媽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興趣班選擇方法,子揚性格內向,就報一門演講班;數學較弱,再報一門思維班。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有一次媽媽給子揚報了舞蹈班,只因為孩子不愛動。
不管是否出于自愿,子揚對媽媽報的興趣班都十分配合,因此母子之間關系親密,少有沖突,但這份和睦在媽媽搬回一架鋼琴時被擊碎。學鋼琴4周之后,子揚罕見地“罷工”了。倍感吃驚的媽媽頗有耐力地對子揚展開長達半年的說服工作,但子揚始終不為所動。媽媽發現實在無法說服子揚后,開始親自學習鋼琴,希望給子揚樹立榜樣。沒想到3個月后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學鋼琴是挺煩的。”
無論是乖巧的孩子還是有毅力的媽媽,最終都對鋼琴舉起了“白旗”。學鋼琴為何如此困難?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順利地學習鋼琴,而有的孩子卻學不好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以下幾點。
一、學鋼琴考驗孩子的音樂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孩子在彈鋼琴時需用手指彈琴鍵,用眼睛看琴譜,用嘴巴唱旋律,用耳朵判斷音準。孩子參加鋼琴考級[2]或者比賽時,還要用大腦背譜,有需要時還得用腳踩踏板。在彈鋼琴的過程中,孩子要調動聽覺、視覺、肢體協調、邏輯、想象力等多方面能力,整個過程并不簡單,其中尤以聽覺和視覺最不可或缺。
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看即意味著孩子在學習鋼琴時,最為考驗的是音樂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音樂智能指能掌握音樂最核心的元素,即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的能力,突出特征為對環境中的非語言聲音,包括韻律和曲調、節奏、音高音質的敏感度,主要影響孩子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喜愛程度。
自然觀察智能指觀察自然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的能力,以及對圖像的記憶力,也就是“看”的能力,包括“看”的質量和效率。
二、關于孩子學鋼琴,父母須知的三件事
孩子學鋼琴在父母看來是一件簡單的事,只需要為孩子報鋼琴興趣班并督促孩子堅持練習即可。但是對孩子來說,學鋼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將考驗他們的多方面智能。因此父母在為孩子報鋼琴興趣班之前,應該認真考慮、仔細斟酌,先了解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學鋼琴需要一定的視覺能力。鋼琴雖然是音樂相關課程,但想要學好它必須具備一定的視覺能力。
鋼琴的學習之所以需要視覺能力,是因為學鋼琴必須看琴譜、記琴鍵。在琴譜中,形狀相同的音符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成了不同的音,初學者看琴譜時會覺得音符就像一個個小蝌蚪一般難以辨認。此外,鋼琴琴鍵并不像電腦鍵盤一樣有可供區分的符號,鋼琴上88個琴鍵極其相似,如果無法準確辨認琴譜、琴鍵并熟練記憶,孩子便無法正確演奏。
如果孩子的視覺能力較弱,在鋼琴學習的第一步“看琴譜”環節就會遇到困難。
第二件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鋼琴最考驗孩子的辨音聽力,也就是對音律的辨別能力。
在鋼琴學習與演奏中,孩子要做到“五聽”,如圖1-2所示。

圖1-2 鋼琴學習和演奏中的“五聽”
除了“五聽”外,孩子還要聽技術、聽情感、聽譜并記憶,所以學鋼琴十分考驗孩子的辨音聽力,其他樂器亦然。如果孩子對聲音沒有足夠的敏感度,就會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倍感痛苦。比如初學小提琴的孩子演奏的聲音如同鋸木頭一般刺耳,便是因為孩子辨音聽力不強,音準不過關。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勤學苦練,加強技巧練習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實則不然。正如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卡爾·弗萊什所說:“導致音準不準的主要原因是聽覺上的缺陷,而不是動作上的缺陷。”
鋼琴興趣班通常每周只上一節課,余下時間孩子均在家中自行練習。有的孩子辨音聽力太弱,自己彈奏的音不準也無法辨別,自行練習一周后反而固化了錯誤的聲音,更加難以糾正,甚至老師在下次課進行糾正后容易造成孩子的聽覺混亂,在后續的學習中孩子只會一片茫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如何能體會到學鋼琴的樂趣與成就感?更何談堅持?
即便孩子勉強學成,也通常會走向“學會一個技術,恨死一門藝術”的結果。“孩子考過鋼琴十級后決定一輩子不碰鋼琴”的故事不止發生過一次,雖然這并非父母的本意,但勉強孩子學鋼琴通常總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第三件事:孩子學鋼琴離不開父母的監督和陪伴。如果孩子的辨音聽力和視覺能力都比較強,具有學習鋼琴的潛能和客觀條件,那么孩子能否學好鋼琴的決定性因素就不再是自身,而是父母。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鋼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孩子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地枯燥練習方能進步,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五年。俗話說:“不怕慢就怕斷,一斷回到解放前。”學鋼琴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習一旦中斷就得從頭開始。
但是鋼琴學習十分枯燥,甚至“反人性”。年齡小的孩子在學習鋼琴時很難完全自控,部分天性活潑的孩子耐性更差,他們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需要父母的監督和陪伴,所以學鋼琴也是一個磨煉父母心性的艱苦過程。至少在孩子學習鋼琴的前兩年,父母必須監督、陪伴孩子,兩年后才能根據情況決定是否給予孩子主動權。在鋼琴上能夠小有所成的孩子,無不受益于父母的律人、律己。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可以表達豐沛的情感,可以成為人們獲取深層快樂和幸福感的源泉,孩子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充分調動多項智能,促進大腦的發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鋼琴,因此父母在為孩子報鋼琴興趣班時,也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
三、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學鋼琴
建議父母在為孩子報鋼琴興趣班前仔細考慮以下三個問題,并通過這三個問題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學鋼琴。
第一個問題:孩子的自然觀察智能,尤其是圖像辨識能力如何?
孩子圖像辨識能力強會對圖像敏感,天生更細心,注重細節,識字量大,字跡工整,還有的孩子會體現出喜愛繪畫的特點。
第二個問題:孩子的音樂智能,尤其是辨音聽力如何?
辨音聽力強的孩子通常天然愛音樂,音準好,一般體現為唱歌音調準,學歌快及對音樂記憶力強。
第三個問題:父母能否做到長期陪伴監督?
父母長期陪伴監督孩子需要自身自律性強,注重規劃且執行力強。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建議孩子不要輕易開始學習鋼琴。如果孩子只是音樂智能稍弱,自然觀察智能較強,父母也能做到長期監督陪伴,那么父母便可以為孩子選擇鋼琴學習,但同時也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練習量。
如果孩子在開始學習鋼琴一段時間后不喜愛也不排斥,而父母對孩子學習鋼琴的期望也僅為陶冶情操,提升音樂素養等,那么可以要求孩子堅持繼續學習,但父母需要調整預期值,避免因一味與他人攀比進度、學習效果而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天賦小隨堂
你的孩子適合學習鋼琴嗎?

針對以上6個特征,請父母仔細觀察孩子,并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測試表”的“是”或“否”欄內畫“√”。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4個以上的特征,那么你可以為孩子選擇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類興趣班。
[1]奧地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ustria,簡稱“奧地利”(Austria),是一個位于歐洲中部的議會制共和制國家,2019年1月1日統計奧地利總人口約886萬人。
[2]鋼琴考級:鋼琴考級分業余鋼琴考級和專業鋼琴考級,業余鋼琴考級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古典鋼琴,另一種是即興鋼琴。古典鋼琴共有十級,不用一級一級考,可以跳級。參加即興鋼琴考級前必須通過古典鋼琴十級。參加專業鋼琴考級須就讀音樂學院,專業鋼琴考級共有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