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特長不是試出來的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早已遠去,如今的父母從孩子幼時起就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特長,未來成為一個擁有更多可能性的優秀人才。

一、特長是孩子的寶貴財富

孩子有無特長,在十年甚至三五年之后會呈現出明顯的區別。

有特長的孩子,自信而有魅力。有特長的孩子憑借特殊才能,從小就擁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接受挑戰,也享受被矚目,并因此變得越來越自信。這種自信會延伸到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其塑造出獨特的氣質。

有特長的孩子,勤奮且不輕言放棄。無論哪方面的特長,都需要長期的刻苦訓練,這將考驗孩子平衡學業與特長訓練時間的規劃能力,以及孩子面對特長訓練壓力時的毅力。能處理好這兩項的孩子通常更具有勤奮高效、迎難而上的品質,他們的成績自然也不會差。

有特長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深層快樂。在生活中,許多父母選擇用零食、玩具哄孩子開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感受到深層的快樂,因為當物質生活已經不能給他們帶來喜悅時,他們會感到空虛。只有當孩子經過長期努力、克服困難,最終取得成就時,他們才會感受到深層快樂,這是一種從內心生發的,極為深刻的幸福感。努力學習一門特長的過程恰恰可以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深層快樂。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能確立并形成自己的特長,那么這門特長將是他一生的寶貴財富。

二、“特長”=“天賦”ד刻意訓練”

如今新一代的父母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意識到了特長的重要性和意義,但他們卻走入另外一個誤區——從孩子上幼兒園起便給孩子報各種課外興趣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課外興趣班越報越多,有的父母甚至會給一個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父母不知道孩子應該學什么,大多抱著“多嘗試總沒壞處,試了才知道孩子適合學什么”的想法。

但特長真的是試出來的嗎?有多少孩子喊著喜歡鋼琴,卻在父母滿足自己后只學了幾個月就堅決不肯再學;有多少孩子今天說喜歡籃球,明天又說喜歡滑冰,讓父母感嘆“沒常性”;又有多少孩子報了許多興趣班,最終卻一無所長……這都證明隨意的“試”難有所成。

所謂“知其然要先知其所以然”,我們要知道如何幫孩子選興趣班,首先要知道“特長”是怎么煉成的,通常情況下“特長”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詮釋,如圖1-1所示。

圖1-1 “特長”公式

正如多元智能理論[1]所揭示,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組合優勢,換言之,每個孩子在出生時上帝已經賜給他獨一無二的天賦。從這個突出的天賦入手學習技能和知識,才更容易讓孩子取得成就,更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

但即使孩子擁有再好的天賦,也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長年累月的刻意訓練。比如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莫扎特,即便他的鋼琴造詣有其無與倫比的天賦為基礎,也離不開長期大量的刻意訓練;中國男乒史上第3位大滿貫選手張繼科從5歲開始,便接受每天必須打1800個球的魔鬼訓練;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歷經3年9個月,嘗試300余次才提煉出0.1克鐳……

特長也需要長期的學習,可是許多父母并沒有意識到“學習”應該分為“學”和“習”兩部分——“學”是了解知識點,“習”是轉化技能。換句話說,“學”是知道,“習”是做到。把兩者的關系依據時間換算,學科類課程“學”和“習”的時間比至少要做到1∶3,藝術類課程則要做到1∶5。課堂上孩子聽課只是了解到了知識點,并不代表已經學會。比如學鋼琴,孩子完成了一節45分鐘的課,回到家要用5個45分鐘進行練習。如果沒有練習的過程,即便有再好的天賦,再好的名師教導,也無法結出碩果。

所以特長不是試出來的,孩子的興趣班要少選、精選。那些令人羨慕的品學兼優的孩子往往也只是一兩項非常突出,并不是樣樣精通至全面達到特長水平。

父母若給孩子報太多的課外班,有時不但不能把特長試出來,反而會產生很多“副作用”。

第一個“副作用”是過猶不及。

青少年兒童的教育有兩個最核心的目的:一個是建立孩子內生的自信,使孩子一生勇于突破;另一個是保持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這是孩子未來學習的原動力和自驅力。如果孩子在剛剛踏入學習的大門時就被巨大的壓力“嚇到”,那么他可能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失去學習的熱情。

第二個“副作用”是產生認知偏差,不自信,畏懼挑戰。

每個孩子都不是十項全能,若父母為孩子選擇過多的興趣班,一旦孩子遇到不合適的課程,不僅不能體驗到成就感,還會反復感受挫敗,從小在心里埋下“我比別人差”,或者“我不行”的種子,影響在其他課程上的表現。

由此可見,興趣班的選擇是父母培養孩子特長的一步重要之棋,只有合理且準確地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興趣班,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選擇興趣班的“3+2”模式

父母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可以遵循“3+2”模式,即一個孩子在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之外,興趣班最好不要超過兩門,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特長優勢。

父母不妨算一筆“時間”賬:孩子放學回到家直到晚上睡覺前,除了吃飯、做作業這類“必選項”,剩下能用于特長練習的時間每天一般不會超過1個小時。按照“學”與“習”最低時間比1∶3計算,如果將1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全部聚焦在某一門興趣科目上,那么這一門興趣科目一周可以練習的時間最長為5個小時(周末另計)。若孩子的這1個小時還要拆分給多個興趣科目,必然會導致每門興趣科目練習時間不足,無法形成特長。

所以父母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既要控制數量,即遵循“3+2”模式,又要注重質量,即選擇更精準。要做到精準選擇,便要遵循這項教育原則:從孩子的天賦出發,因材優選,因材施教。

關于父母該為孩子選擇什么樣的興趣班,在接下來的章節里,我會對目前常見的興趣班逐一分析,幫助父母判斷孩子的特長,并實現有目標、有計劃地做選擇。

天賦小隨堂

特長認知

1. 特長是孩子的寶貴財富

有特長的孩子,自信而有魅力,勤奮且不輕言放棄,可以享受到深層快樂。

2. “特長”=“天賦”ד刻意訓練”

在孩子擁有天賦的基礎上,還需要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長年累月的刻意訓練才能為其形成特長。

3. 選擇興趣班的“3+2”模式

父母幫孩子選擇興趣班可以遵循“3+2”模式,即一個孩子在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之外,興趣班最好不要超過兩門,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

[1]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崇仁县| 内乡县| 沛县| 洛隆县| 鄂托克前旗| 千阳县| 格尔木市| 晋中市| 宣化县| 盖州市| 萍乡市| 广昌县| 临江市| 彭州市| 衡阳市| 莱西市| 仙桃市| 博兴县| 新津县| 当涂县| 台州市| 麟游县| 海宁市| 新沂市| 锡林浩特市| 灵丘县| 康定县| 平遥县| 铜川市| 汉川市| 墨竹工卡县| 海阳市| 离岛区| 贵溪市| 碌曲县| 四川省| 浪卡子县| 固镇县| 眉山市|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