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食療
- 王緒前
- 1972字
- 2021-06-09 16:54:50
蕎麥
本品為蓼科植物蕎麥的種子。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別名】蕎、烏麥、花蕎、花麥、甜蕎、甜麥、三角麥。
【性味】甘,涼。
【功用】
1.健脾除濕 用于濕熱瀉痢、婦女白帶等。
2.消積下氣 用于腸胃積滯、腹痛脹滿等。
【趣話別說】
1.關于名稱 蕎麥起源于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是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有記載。蕎麥植物因莖稈比較柔弱,將其磨成粉如面粉,故名。其易種易收,但因口感不太好,故種植不是很多。蕎麥有甜蕎、苦蕎之分,食用為甜蕎。李時珍認為苦蕎麥有毒,《本草綱目·卷二十二》中將其另外以“苦蕎麥”介紹。
蕎麥是從野生蕎麥演化出來的,但野生蕎麥是一種藤本植物,蕎麥是直立莖的。蕎麥種子是三角形,被一個硬殼包裹,去殼后磨面食用。蕎麥生長期短,可以在貧瘠的酸性土壤中生長,不需要過多的養分和氮素,下種晚,在比較涼爽的氣候開花。可以作為綠肥、飼料或防止水土流失的覆蓋植物。蕎麥果實脫去外殼后得到的含種皮或不含種皮的籽粒,稱蕎麥米。
2.關于食用 蕎麥的營養成分非常有利于健康,能降低血脂、膽固醇,其所含維生素高于小麥,并為一般谷物所罕見,老年人可食。蕎麥食味清香,常用來做蕎米飯、蕎米粥和蕎麥片。蕎麥粉與其他面粉一樣,可制成面條、烙餅、面包、糕點、蕎酥、涼粉等民間風味食品。蕎麥還可釀酒,酒色清澈,久飲強身健體。蕎麥中的淀粉、蛋白質、氨基酸都是很好的能量物質,能為機體抵御寒冷提供更多的熱量,一般不會引起發胖。平時在食用細糧的同時,經常食用一些蕎麥對身體很有好處。蕎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因為顆粒較細小,所以和其他谷類相比,具有容易煮熟、容易消化、容易加工的特點。
3.關于藥用 李時珍說:“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瀉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濕熱者宜之。若脾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須眉,非所宜矣。”(《本草綱目·卷二十二·蕎麥》)從中醫對其認識來看,蕎麥主治腸胃積滯病證。李時珍引用楊起《簡便方》的經驗介紹:“肚腹微微作痛,出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面一味做飯,連食三四次即愈。予壯年患此兩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氣藥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轉用皆效,此可征其煉積滯之功矣。”因此凡是因氣滯瀉痢腹痛,可食蕎麥。平時經常腹部脹滿者可以食用蕎麥。出汗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若出黃汗者,目前的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食用蕎麥卻有效果。
苦蕎麥是糖尿病的主要營養食品,能緩解口渴、饑餓、尿頻、四肢酸軟、周身乏力等,會使血糖、尿糖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
枕頭最好的填充物莫過于蕎麥殼,蕎麥殼枕頭也是最傳統的養生保健枕頭,具有透氣性好,防潮,軟硬適中,冬暖夏涼,不易破碎,無異味,不易霉變、蟲蛀等特點。能起到醒腦,清熱祛火,明目,改善失眠,緩解偏頭疼、頸肩肌肉酸的作用。而頸椎病患者不可用蕎麥(籽粒)做枕頭,因寒性太大。
【用法】煮食或做丸、散。外用研末摻或調敷。
【食用注意】
1.不宦多食,多食令人昏眩,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2.蕎麥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則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經常腹瀉的人不宜食用蕎麥。
3.極少數人可能對蕎麥過敏,出現對光敏感癥(蕎麥病),表現為耳、鼻炎癥,結合膜炎、咽炎、支氣管炎,以及腸道、尿道刺激癥狀。
【現代研究】
1.蕎麥能降低血脂、膽固醇,其所含維生素高于小麥。
2.蕎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蕎麥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豐富。
3.苦蕎麥能夠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胰島素水平,從而抑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展。
4.蕎麥能軟化血管、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解毒能力,還具有擴張小血管的作用。
5.蕎麥含有豐富的鎂,能促進人體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凝血塊的形成,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6.蕎麥含有某些黃酮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食療方】
1.痢疾,夏季腸胃不和、腹痛腹瀉 蕎麥研細末(蕎麥面),炒香,加水煮成稀糊服食。
2.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癥 紅薯500g,山藥去皮500g,蒸熟搗爛,加入蕎麥面粉及少量水合勻,做成饅頭蒸熟,分次食用。
3.肝膽濕熱引起的皮膚黃染、小便赤黃 蕎麥、薏苡仁碾粉做成面條食用。
4.脾胃濕熱、高脂血癥、肥胖 可多吃蕎麥面。
5飲食積滯、脾胃運化無力、腹脹腹痛 蕎麥15g,萊菔子10g,共研為細末。每次服10g,溫開水送服。
6.濕熱下注、小便渾濁色白,或輕度的腹瀉,婦女白帶多 蕎麥適量,炒至微焦,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6g,溫開水送服,或以薺菜煎湯送服。
7.婦女赤白帶下、小便短赤 蕎麥、綠豆各半,磨面做成饅頭,經常食用。
8.白濁、帶下 蕎麥炒焦為末,以淡鹽湯送服。
9.頭痛 將蕎麥、蔓荊子等份研末,以燒酒調敷。
10.頭風(頭部畏風、畏寒、頭痛) 用蕎麥餅外敷。
11.水火燙傷 將蕎麥炒黃,以井水調敷。
12.小兒丹毒、熱癤 將蕎麥粉用醋調敷。
13.雞眼 荸薺汁、蕎麥面調服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