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氣功學
- 劉天君 章文春
- 2992字
- 2021-05-28 17:14:40
第二節 科研方法創新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研究人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根據層次不同,可分為哲學方法論和科學方法論兩類,科學方法論又包括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哲學方法論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一般科學方法論是研究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于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具體科學方法論則是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
從方法論角度縱觀上一節的氣功科研,可以看出,以往的氣功研究是在一般科學方法論指導下進行的。毋庸諱言,半個多世紀以來,氣功科研的學術成就得到科學界承認的甚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具有氣功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論,無疑是根本原因之一。以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氣功,能夠觀察氣功鍛煉的外部現象,但氣功鍛煉內在的操作特征則難以被揭示。
21世紀初,北京中醫藥大學氣功實驗室針對以上情況,積多年氣功科研的經驗教訓,總結提出“雙向設計,關聯檢測,相互釋義”的實驗研究方法。它是具有氣功學科特點的科學研究方法,屬于具體科學方法論的范疇。應用此研究方法十余年來,該實驗室已完成包括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在內的一系列氣功科學研究?,F簡介此法如下。
一、 雙向設計
氣功效應研究是氣功基礎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實驗設計大都是選擇適當的生理心理指標,并通過分析比較受試者練功前、練功中、練功后的相應指標變化而得出結論。在以往的實驗設計中,這類實驗通常只檢測練功者外部的客觀變化,不涉及內在操作,這就是“單向設計”。而對于有同樣實驗目的的雙向設計方案,就不僅要求設計生理心理儀器的外部檢測方案,還要求設計氣功修煉的內在操作方案。故“雙向設計”是指在氣功實驗研究的方案設計上,同時設計內在操作和外部檢測兩個部分,將主觀操作與客觀現象檢測相結合的方案。
氣功修煉的基本操作是三調,即調身、調息、調心。三調的不同組成和不同搭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功法。內在操作方案的實驗設計,是為受試者設計進入特定氣功狀態的三調操作內容和步驟。例如,設定的實驗目的是檢測練功意守狀態的心理生理變化,那么就需要設計意守身心狀態的三調操作內容和步驟。調身可以設計平坐或盤坐;調息可以設計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調心可以設計某一意守對象,并將意守的操作過程分為安靜、注意、移識(在主觀感覺上將意識移置于意守對象)、意守四個環節。
由于調身的操作外在可見,故內在操作設計主要針對調息和調心的過程,尤其是調心。在雙向設計的實驗方案中,受試者需要在實驗前進行集體培訓,力求達到所有受試者的內在操作過程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一致。例如,在上述關于意守狀態的實驗研究中,培訓內容應包括告知受試者意守對象,以及安靜、注意、移識、意守四個操作環節的意識狀態區別,并教授這四個環節的意識操作方法。此外,也如同應用儀器設備需要選擇和確定檢測指標一樣,內在操作過程也需要檢測指標,而這些指標往往就是所設計的操作內容和步驟本身,但判定是否到達和完成這些指標需要由受試者本人完成,即設計主觀體驗檢測量表。
比較單向與雙向實驗設計的差別,可以發現,單向設計中受試者的練功狀態并未受控,外部檢測只能揭示受試者在不同時間段的生理心理指標的客觀變化,并不能揭示外部指標變化與內在狀態變化的關聯性。雙向設計同時考慮了兩者,力求使原本處于“黑箱”狀態的內在變化成為“白箱”,成為可操作、可控制的實驗因素,從而避免了那種“檢測但不知測的是什么”的問題,提高了實驗研究的效度。
二、 關聯檢測
內在操作步驟與外在檢測過程的關聯性,即關聯檢測,指在實驗過程中同時、同步進行主觀操作與客觀檢測。關聯檢測有兩個不同于以往單向檢測的步驟。其一是檢測的內、外環節要一一對應;內在操作有多少環節,外部檢測就有多少環節,使練功過程的每一內在操作環節都有其對應的外部檢測。例如,意守的過程包括安靜、注意、移識、意守四個操作環節,與之對應的是四次外部檢測,即分別檢測安靜、注意、移識與意守狀態的生理心理指標。其二是外部檢測環節要等到內部操作環節發生時才開始。例如,在意守的實驗過程中,要等到四個操作環節發生時再開始逐一檢測,而不是機械地確定3分鐘或5分鐘檢測一次。如何知道每一操作環節已經發生了呢?通常的做法是讓受試者示意,抬一下小指或按一個按鈕。
由于內部操作的穩定性弱于外部檢測,即使較高水準的受試者也難以保證每次操作滿意。為保證實驗的可靠性,每次實驗完成后,應要求每一位受試者填寫自己在本次實驗中對每一環節操作滿意程度的調查表。表中應列出實驗過程中每一操作環節,并對每一環節均給出優、良、中、差、劣 5個選項。如果某一個環節的操作滿意度在“中”以下,應該考慮重新進行這一環節的檢測。
關聯檢測通過同時、同步實現內外兩種變化,使兩者相互產生必然的時空聯系,內在操作的變化和外部指標的變化被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三、 相互釋義
相互釋義是對實驗數據的意義,采用內外相互說明的解釋方法。任何實驗研究都會遇到對實驗的數據變化如何給出科學、合理解釋的問題。由于雙向設計、關聯檢測實驗數據的內涵來自內在操作,表達是外部檢測,因此,內外相互關聯的解釋也就成為自然。
在此相互釋義的解釋系統中,外部檢測指標的變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被解釋為內部操作變化的外在表達,而內部操作內容和步驟的變化可以被解釋為外部操作指標的變化的動因。由此,主觀操作有了客觀的表達方式,客觀指標有了反映主觀操作變化的內涵。這樣,通過外部指標的變化推斷內部操作效果和狀態的變化、通過外部指標變化推斷內部變化的效應價值,均成為可能。例如,在意守的實驗過程中,如果檢測到四個操作環節均有不同的、統計學上呈顯著性差異的生理心理指標變化,不但能說明意守過程中生理心理的客觀變化特征,還能說明是四個不同的主觀操作環節。
相互釋義超越了僅從外部客觀指標的變化本身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在此基礎上,賦予外部的指標變化以內部操作的內容,使客觀指標得以直接反映主觀操作。
四、 科研人員的氣功實踐
此方法論對實驗設計者有較高的要求,即不但要懂生理心理功能檢測的現代科學實驗規范,還必須懂氣功,有一定的練功體驗,否則無法設計練功時內在的操作內容與步驟。例如,把意守的操作過程分解為安靜、注意、移識、意守等四個環節,如果實驗設計者沒有相應的練功體驗,就無法提出此設計。而在雙向設計、關聯檢測、相互釋義實驗研究模式中,雙向設計是第一步,沒有這第一步,以下兩步也無從進行。
以往的氣功實驗設計之所以大都采用單向設計,原因之一就是實驗設計者大都是生理心理等學科的研究人員,缺少氣功修煉的實踐經驗。而參與氣功實驗的受試人員中雖然有些是氣功修煉有素者,但他們往往又不能很好地整理和表達自己修煉的主觀過程與體驗,也不懂得現代科學實驗的規范。因此,提倡氣功科研人員學練氣功,提倡氣功訓練有素者學習現代科學實驗規范,提倡二者之間的相互交流,是提出高質量雙向設計、關聯檢測、相互釋義實驗研究方案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氣功的奧秘存在于它的內在修煉過程,也就是它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雙向設計、關聯檢測、相互釋義方法論的優越性就在于它能夠使氣功修煉的內在操作過程得以客觀量化,所以它適合于氣功研究,成為有氣功特色的科研方法。
復習題:
1.什么是方法論?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2.氣功研究為什么要采用雙向設計?
3.準確完成相互釋義環節的關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