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桂枝二麻黃一湯

《傷寒論》

【原文】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1]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傷寒論:25)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

注釋:

[1]一日再發:即一日發作兩次。

【功效配伍】桂枝二麻黃一湯為辛溫輕劑,微發其汗。本方是桂枝湯與麻黃湯二比一用量的合方,即取桂枝湯三分之二量,麻黃湯三分之一量合和而成。該方與桂枝麻黃各半湯相比,劑量更小,發汗力更微,其主治證候更輕。此方反映兩方相合者,方仍有主次之分,取桂枝湯為主以調和營衛,取麻黃湯為輔以微發其汗。

上七味藥,以水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加入其他藥,再用水同煮,去滓溫服,一日服兩次。或分別取桂枝湯二分與麻黃湯一分的藥液,合成二升,分兩次溫服。藥后將息法同桂枝湯法。

【方證論治辨析】桂枝二麻黃一湯治太陽病,表郁邪微證。癥見發熱惡寒如瘧疾狀,一日再發。

太陽病服桂枝湯后大約有兩種轉歸。太陽病中風證,服桂枝湯后,得遍身imgimg微似有汗,其邪可去,其病可愈。今服桂枝湯而致大汗出,脈洪大者,應審察邪是否傳入陽明,尤其要排除陽明里熱。本證服桂枝湯后,雖見大汗出,脈洪大,但無大熱、煩渴等里熱象,是病情未發生大變,為汗不得法,仍可從太陽論治,繼用桂枝湯。若服桂枝湯后,發熱惡寒如瘧疾狀,一日再發,則為太陽邪郁不解之輕證,故可小制其劑,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微發其汗。

【用方思路】治太陽病表郁邪微證,也可將桂枝湯與麻黃湯有機結合,根據各自方藥的特點,結合當前證候的孰輕孰重,或組成桂枝二麻黃一湯,或桂枝麻黃各半湯等。

【醫案舉例】劉渡舟醫案:劉某,女,12歲。初春感受風寒,頭疼發熱。家人為其購“平熱散”服之,汗出較多,繼之熱退。然甫一日,又見發熱惡寒,其形如瘧,上午發1次,下午則發作2次。切其脈浮而略數,視其舌苔薄白而潤。辨為發汗過多,而營衛之邪反稽留不解,乃法仲景之桂枝二麻黃一湯。處方:桂枝5g,白芍5g,生姜5g,炙麻黃3g,炙甘草3g,大棗3枚,杏仁3g。服藥后,微微汗出,囑其避風慎食,因之而解。[劉渡舟.新編傷寒論類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隆德县| 阳高县| 元氏县| 重庆市| 临沂市| 江达县| 武乡县| 襄樊市| 拉萨市| 伽师县| 海林市| 安阳市| 九寨沟县| 平乡县| 松原市| 瑞昌市| 凤凰县| 台山市| 芜湖县| 宁明县| 台北市| 贵德县| 儋州市| 郯城县| 通榆县| 宜兰市| 绿春县| 石门县| 宿迁市| 泽普县| 河南省| 友谊县| 日土县| 龙岩市| 民权县| 乐东| 宁阳县| 孙吴县| 宣汉县| 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