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經方觀止
  • 張建榮
  • 1099字
  • 2021-06-03 15:28:11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傷寒論》

【原文】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傷寒論:62)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功效配伍】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簡稱桂枝新加湯,功能解肌祛風,益氣和營。本方即桂枝湯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組成。方用桂枝湯解肌、調和營衛;加重生姜之量,以通陽和衛,散外邪;加重芍藥之量以增強和營養血;加人參補衛氣,益營血,以顧汗后里虛。本方既益氣和營補虛損,又解太陽未凈之邪氣,為扶正祛邪、補散結合、表里同治之方。

上六味藥,水煮,去滓,溫服。

【方證論治辨析】桂枝新加湯治太陽病,氣陰不足身痛證。癥見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

身疼痛,為太陽表證,若發汗后,邪去病解,則身疼痛可愈。此太陽病發汗后,身痛未愈,而脈反見沉遲之象,是汗后表邪不僅未解,反而損傷氣血。脈沉主里,遲為氣血虛虧。由于太陽中風表證仍在,加之氣血耗損,經脈失養,故身疼痛不解。治用桂枝新加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益氣養血,滋養經脈,解除疼痛。

【用方思路】桂枝新加湯解表益氣和營,具有扶正祛邪功用,是補散結合之方,凡臨證用麻黃湯、桂枝湯發汗太過傷及衛氣營陰者,或營衛虧虛而感受風寒者,或久病身痛,或氣血虧虛的久痹身痛等病證,皆可仿此方加減用藥。臨證若氣虛者加黃芪、白術;陰血虛甚者加當歸、熟地黃;身痛甚者加雞血藤、川芎、秦艽等。臨床用本方治療感冒、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醫案舉例】趙守真醫案:朱某,中學教員。體羸瘦,素有遺精病,又不自愛惜,喜酒多嗜好,復多斫喪。平日惡寒特甚,少勞即喘促氣上,其陽氣虛微、腎元虧損也明甚。1947年冬赴席鄰村,醉酒飽食,深夜始歸,不免風寒侵襲。次日感覺不適,不惡寒,微熱汗出,身脹,頭隱痛。自煎服蔥豉生姜湯,病未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輿而來診。切脈細微乏力,參之前證,則屬陽虛感冒,極似《傷寒論》太陽少陰兩感證,其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兩方,殊不宜陽虛有汗之本證。以麻黃發汗、細辛溫竄,如再發汗則足以損其陰津,病轉惡化,此所當忌。遂改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又增附子,并損益分量,斯與恰合證情:黨參五錢,桂枝、芍藥、甘草各三錢,生姜錢半,大棗五枚,附子三錢。囑服三帖再論。

復診:諸癥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屬委頓,脈仍微弱。陽氣未復,猶宜溫補,處以附子湯加巴戟天、枸杞子、鹿角膠、胡蘆巴等補腎諸品,調理善后。[趙守真.治驗回憶錄.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朝阳区| 峨眉山市| 达州市| 石棉县| 毕节市| 恭城| 西林县| 遵义市| 垣曲县| 隆德县| 临澧县| 林西县| 海淀区| 德格县| 连平县| 繁昌县| 花莲县| 越西县| 册亨县| 呼和浩特市| 雷波县| 皋兰县| 维西| 凤山县| 榆树市| 新河县| 康马县| 河源市| 潜山县| 涟源市| 望城县| 屏边| 黄冈市| 长海县| 清远市| 德清县| 河北区| 汕头市| 阿拉尔市|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