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經方觀止
  • 張建榮
  • 1189字
  • 2021-06-03 15:28:11

桂枝加附子湯

《傷寒論》

【原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1],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2],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傷寒論:20)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注釋:

[1]漏不止:指汗出如漏,而不停止。

[2]四肢微急:指四肢拘急不舒,屈伸不利。

【功效配伍】桂枝加附子湯解肌祛風,扶陽固表。本方即桂枝湯加附子一枚。方中桂枝湯調和營衛,以解太陽未凈之表邪,加附子溫經復陽,固表止汗。諸藥合用,使太陽表邪盡解,衛陽回復,腠理固密,漏汗自止。

上六味藥,水煮,去滓,溫服。藥后將息如桂枝湯。

【方證論治辨析】桂枝加附子湯治太陽中風,兼陽虛汗漏證。癥見汗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

太陽病由于發汗太過,致肌表衛陽虛損,腠理不固,使漏汗不止,且表邪未解。太陽病發汗是正治之法,但必須微微汗出,邪氣方可盡去。今太陽病發汗太過,致汗漏不止,如水流漓,不但表邪不能外解,反而耗傷衛陽,損傷陰液,營衛失調益甚,故汗出惡風。由于陽虛不化,陰液虧耗,故小便困難。四肢為諸陽之本,《黃帝內經》曰: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苯窈钩鲞^多,陽傷陰損,使四肢失之陽氣溫煦,筋脈失之陰液濡潤,故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治用桂枝加附子湯解肌祛風,扶陽固表,以御風寒,止汗漏。

【用方思路】本證因發汗太過,致汗漏不止,最終導致陰陽俱損,而仲景用桂枝加附子湯,重在扶助陽氣,此治法正如陸淵雷《傷寒論今釋》所云:“津傷而陽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陽亡而津不傷者,其津亦無后繼,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傷,而患陽之亡。”桂枝加附子湯用于治療陽虛外感,也用于治療陽虛汗漏。臨證若汗漏嚴重者可加五味子、龍骨、牡蠣;若衛陽虛甚者,可重用附子;若伴衛氣虛者加黃芪、白術;若陰津虧損甚者,重用芍藥。本方臨床用于治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醫案舉例】班秀文醫案:凌某,女,35歲,某旅社服務員。產后3天,自汗不止,遍身濕透,四肢不溫,小腿拘急,惡風寒,小便短少,脈沉細,唇舌淡白。證屬營衛兩虛,衛陽不固。擬益氣扶陽、斂汗止漏之法。處方:北黃芪30g,制附子10g(先煎),桂枝9g,當歸身12g,白芍5g,生姜10g,大棗1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劑,汗止肢溫,囑用當歸生姜羊肉湯調養善后。

按語:本例產后自汗不止,汗血同源,陰血虧損太過,則損及衛陽,衛外不固,故汗漏不止而惡風?!峨y經》云:“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标柼摬粶仞B,血虛不濡潤,故小腿拘急;陽虛血少,故脈沉細而唇舌淡白,仿太陽病過汗傷陽之法,以桂枝湯調和營衛,加附子溫經回陽,北黃芪、當歸身益氣補血,陽回表固,腠理致密,其汗自止。[班秀文.班秀文婦科醫論醫案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水富县| 蚌埠市| 来安县| 盐边县| 渭南市| 辽源市| 合肥市| 临沭县| 杭锦后旗| 团风县| 从化市| 门源| 温宿县| 林周县| 阳江市| 兰考县| 齐河县| 潜山县| 淳安县| 本溪| 德令哈市| 巴楚县| 云龙县| 城步| 温宿县| 修水县| 沙田区| 广水市| 历史| 儋州市| 同仁县| 谢通门县| 文昌市| 南华县| 嘉定区| 云南省| 德化县| 贡觉县| 蓬莱市|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