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希恕講仲景脈學
- 段治鈞
- 547字
- 2021-06-03 15:36:15
凡 例
一、本書所擇條文,均源自《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按先傷寒、后金匱,各依條文先后,順次擇錄之。
二、書中26種脈象均見諸于仲景書,亦皆臨床習用之脈名,此基本脈象主病的分析,即是六經八綱辨證全部脈證分析之基礎,也是學習掌握仲景脈學之階梯。
三、本書所擇仲景書原文凡135條、45方、60味藥物。135條中,以單象脈主病的分析條文為主,顯有不足者,也擇取了少數兼象脈或復合脈的條文以補充之。
四、有的條文同時述有幾種脈象,例如《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的第一條:“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則本條在浮脈的主病一章中全面予以釋、注;出現在后的沉脈,在有關章節則只錄條文,不再贅錄釋、注及方劑。余均仿此。
五、書中[釋][按]是筆者從學時,胡老多年授課講義中的一個版本。〈注〉〈按〉〈方解〉是筆者歷次聽講學習筆記的綜合整理和學習體會,僅供參考。
六、胡老的[釋][按]和筆者的〈注〉〈按〉〈方解〉中,有時要提示讀者與仲景書其他條文比較、互參,這就需要讀者手頭備有仲景書隨時參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