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瘈疭(抽搐)案
陳某,女,48歲。初診時間:1978年2月16日。
主訴:全身抽搐數日。
診查:去年壯月割稻時,右側小腿被鐮刀所傷,流血過多,當時未加調治,遂致神疲、頭昏、肢麻時作。近月來上述諸癥漸重,夜間全身抽搐,手足牽動不止,甚則有角弓反張之貌,呻吟不止,徹夜不眠,至晝則已,面赤目紅,煩躁多言,大便干,舌紅,苔少,脈弦數。
中醫診斷:瘈疭(肝腎陰虧)。
西醫診斷:抽搐。
辨證分析:《景岳全書·痙證》云:“凡屬陰虛血少之輩,不能養營筋脈,以致抽攣僵仆者,皆是此證,如中風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殘陰之敗也;產家之有此者,必以去血過多,沖任竭也;瘡家之有此者,必以血隨膿出,營血涸也……凡此之類,總屬陰虛之證。”瘈疭即抽搐,《張氏醫通·瘈疭》說:“瘈者,筋脈拘急也;疭者,筋脈弛縱也,俗謂之抽。”患者受外傷,邪毒侵襲,壅阻脈絡,以致氣血運行不利,筋脈失養,拘攣抽搐。素體肝腎陰虛,陰不制陽,水不涵木,肝陽上亢,陽亢化風,加之外傷失血過多,遂致陰血虧乏。肝主筋,肝失所養,筋脈失榮,故瘈疭、面赤目紅、煩躁多言;水虧不能涵木,內風上旋,擾亂神明,神不守舍,故徹夜不眠;陰虛大腸失潤,故大便干;舌紅、苔少、脈弦數均為肝腎陰虧之征。
處方:天麻鉤藤飲加減。生石決明30g(先煎),明天麻10g,鉤藤10g(后下),焦梔子10g,桑寄生15g,絡石藤12g,夜交藤10g,水制半夏10g,地龍15g,白僵蠶10g,天仙藤10g。5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服第1劑藥當夜,全身抽搐、手足牽動勢減,尚能入睡片刻。服完5劑,瘈疭已瘥,夜寢亦寧,舌紅,苔少,脈弦。
處方:天麻鉤藤飲加減。生石決明30g(先煎),明天麻10g,鉤藤10g(后下),焦梔子10g,桑寄生15g,絡石藤12g,夜交藤10g,地龍15g,白僵蠶10g,天仙藤10g,丹參15g。7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隨訪:藥后病未再發,勞動如常。
【按語】《臨證指南醫案·肝風》云:“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倘精液有虧,肝陰不足,血燥生熱,熱則風陽上升,竅絡阻塞,頭目不清,眩暈跌仆,甚則瘈疭痙厥矣。”此案患者受外傷,失血過多,陰血虧虛,肝木無以濡養,日久變燥化風,而成瘈疭痙厥之癥。治以天麻鉤藤飲滋陰潛陽,平肝息風。方中天麻、鉤藤平肝息風;石決明鎮肝潛陽;桑寄生、夜交藤滋養肝腎;梔子清熱。因瘈疭痙厥標在竅絡阻塞,故加水制半夏、絡石藤、地龍、白僵蠶、天仙藤、丹參以活血化痰通絡。天仙藤一味,《本草綱目》云其可解風勞,流氣活血,治心腹,于此活血通氣頗屬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