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控制權: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第2版)
- 盧慶華
- 767字
- 2021-06-01 17:02:49
1.1 公司制為股東財產設置風險隔離墻
公司是有限責任制的,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比如,張三和李四共同出資成立甲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張三認繳出資80萬元,李四認繳出資20萬元。
假如張三和李四都已繳足注冊資本,在公司經營兩年后,甲公司欠寅公司的債務為500萬元,而此時甲公司的全部資產為300萬元,全部用來償還公司的債務都不夠,還差200萬元。如果甲公司破產,作為甲公司股東的張三和李四不需要自己掏錢償還甲公司欠寅公司的200萬元債務,寅公司只能自認倒霉。
如果股東未實繳注冊資本,則在未實繳的范圍內承擔責任。仍以甲公司為例,注冊資本為100萬元,張三認繳80萬元,已實繳50萬元,李四認繳20萬元,已實繳10萬元。甲公司已資不抵債,無力償還寅公司的200萬元債務,因張三和李四都未繳足注冊資本,應在未繳足注冊資本的范圍內承擔責任。股東張三應承擔認繳80萬元減實繳50萬元,即未繳30萬元的債務責任;股東李四應承擔認繳20萬元減實繳10萬元,即未繳10萬元的債務責任。在張三和李四都承擔繳付注冊資本總計40萬元的責任后,甲公司仍欠寅公司160萬元無法償還,此時張三和李四不用再自己掏錢償還了,寅公司只能自認倒霉。
公司的有限責任制度,為股東財產設置了風險隔離墻,股東只需要承擔有限責任,即認繳注冊資本的責任,不用把家庭財產都搭進去,從而解決了股東創業的后顧之憂。也正因如此,市場上大部分經營主體都采用公司形式。
與有限責任公司不同,合伙企業的部分合伙人承擔無限責任,所以市場上較少采用合伙企業形式作為經營主體,但仍有較多員工持股平臺或基金采用有限合伙企業形式,用有限合伙企業作為公司的股東,更有助于掌握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