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口述歷史第1輯·英雄創世記(全8冊)
- 方興東主編
- 1123字
- 2021-05-25 19:11:26
前言
如果人生以百年計,那么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鮑勃·卡恩(Bob Kahn)的前半生就是在創建阿帕網——互聯網前身,后半生則致力于網絡治理。
1969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卡恩參加了阿帕網IMP(接口信息處理機)項目,負責最重要的系統設計。IMP就是今天網絡最關鍵的設備——路由器的前身。1970年,卡恩設計出第一個NCP,即網絡通信最初的標準。1972年他加入美國高級研究計劃局。1973年,卡恩與溫頓·瑟夫
一起合作提出了TCP/IP
。1983年1月,所有連入阿帕網的主機實現了從NCP向TCP/IP的轉換。如今,TCP/IP已成為現代互聯網的通信基礎。
2001年,鮑勃·卡恩因其對互聯網的杰出貢獻,與其他三位科學家——拉里·羅伯茨、倫納德·克蘭羅克
、溫頓·瑟夫一起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德雷珀獎,被并稱為“互聯網之父”,可謂功成名就。
然而,見證了整個互聯網發展過程的鮑勃·卡恩并沒有止步于此。作為一名富有冒險精神的科學家,他的動力并不是要創造出互聯網,而是想著開發出能給人類帶來巨大變化的新事物,讓互聯網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服務。于是,鮑勃·卡恩人生的下半場開始了。
1986年,年近半百的鮑勃·卡恩創立美國國家研究創新機構(CNRI)并任主席。該機構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為美國信息基礎設施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同時也執行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的秘書處職能。
互聯網最初只是一個科研項目,如今全球有如此數量龐大的網民,互聯網改變了所有行業的運作方式,這在當時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雖然互聯網的發展值得肯定,但是互聯網這一單一的信息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目前人們的需求。2014年,已逾古稀的鮑勃·卡恩創辦DONA基金會并任主席,這家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基金會同樣也是非營利性組織,致力于推動數字對象體系架構(Digital Objects Architecture,縮寫為DOA)的應用,并負責全球Handle系統(全球處理注冊表)的運營與管理。鮑勃·卡恩認為人們需要建立一個國際通用的萬物互聯的準則,并推動數字對象體系架構的應用,“這一技術可以讓科研人員更好地管理信息,以更長的時間軸來管理數據,甚至以幾十年為單位。目前已經在科研領域實現,未來會應用得更加廣泛……整個世界的技術可獲得性不斷提高,我們要持續提高數據的安全性”。鮑勃·卡恩說,我們支持數字對象體系架構在世界的發展,中國發揮著領先作用。如果我們能夠開展這種合作并建立起全球協調的信息系統,將創造出新一代的創造性架構,為所有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開放、平等、自由、創新……從年逾80依舊為人類更美好的生活而奮斗不止的鮑勃·卡恩身上,我們再次看到了真正的互聯網精神在閃閃發光。懷揣著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理想,他不僅參與創建了互聯網,而且投身于網絡治理的大業中,讓自己的理想不斷向更美好綻放。
致敬互聯網50年,致敬所有的互聯網先驅!

方興東、Patrice Ann Lyons(鮑勃·卡恩夫人)和鮑勃·卡恩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