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學寫作:個人增值的有效方法
- 弘丹
- 1840字
- 2021-05-27 18:34:39
3.3 解密文章發布全過程
在紙媒時代,文章寫完之后接下來是投稿,然后等待編輯審核。審核通過之后文章會印刷在報刊雜志上。在自媒體時代,接下來要做的是文章發布。
‖選擇發布平臺
在自媒體時代,文章寫完之后我們要考慮的是發布在哪個平臺。
文章發布的渠道有很多。主流的自媒體平臺有以下12個:微信公眾號、微博、豆瓣、知乎、簡書、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號、大魚號、企鵝媒體平臺、網易自媒體、搜狐自媒體。
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推薦全平臺發布。在各個平臺注冊賬號,文章寫完發布到各大平臺。
在發布文章時要注意文章發布的順序。通常情況下文章先發布在今日頭條,因為今日頭條是機器推薦,如果你的文章在今日頭條的平臺已經發布過了,機器認定這是重復的文章,就不會推薦你的文章。有些時候你在其他平臺發布的文章會被搶先抄襲到今日頭條,你自己發布時就屬于舊文了。此外,今日頭條已經有原創保護的標識,發布文章時,首發在今日頭條的平臺,推薦量也會相對比較高。
對于大部分自媒體人來說,微信公眾號是最重要的平臺之一,因此第二個發布平臺為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有原創標識,原創的文章一定要標上原創標識,這樣文字就不會被別人抄襲。剩下10個平臺的發布順序關系不大。
很多平臺有同步功能,如一點資訊、企鵝媒體平臺、網易自媒體等,綁定了微信公眾號之后,會自動同步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不必手動復制更新。
在紙媒時代,文章發布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在自媒體時代并不是如此。與讀者的互動也是非常重要的。盡量及時回復讀者的留言。在與讀者互動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加了解讀者的喜好及他們關心的話題等,可以為以后的選題提供思路。
另外,與讀者互動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文章的問題。比如,有些地方闡述不夠清楚,有錯別字等。發現問題之后要及時修改。新媒體文章修改起來是非常方便的,不像紙媒時代,文章刊登之后就不能修改了。我在閱讀張愛玲的散文集時,看到張愛玲發布的勘誤文章,說明之前某篇文章有哪些筆誤、在此更正等。發現筆誤,及時修改,這是新媒體的優勢。
‖數據追蹤
文章發布之后,要及時復盤文章的閱讀量、點贊數、評論數、轉發量等。每篇文章寫完之后,都可以統計這些數據。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可以根據統計數據總結出自己比較擅長寫哪一類型的文章,讀者喜歡看哪一類型的文章等。簡書一哥彭小六自己編寫程序,統計簡書文章的閱讀量,從數據可以清晰看到每篇文章的情況,一方面可以由此來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總結每月的寫作情況。
‖與讀者互動
對于自媒體寫作來說,發布文章只是第一步,文章發布的后續行為會影響文章的閱讀量。
首先,文章發布后自己通讀一遍,確保沒有錯別字和病句。雖然在文章發布之前已經修改過幾遍,但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寫了錯別字。因此文章發布之后要再重讀一遍,如果發現錯別字和病句,要及時修改。有些時候讀者也會在評論區指出文章中的錯別字,你看到留言后要立馬去修改,并對讀者表示感謝。
其次,回復文章的留言。文章發布之后要及時回復讀者的留言。在簡書,文章的留言會影響文章的熱度和在首頁的排名。及時回復留言,一方面可以幫助你增加文章的熱度。另一方面,也可與讀者近距離交流。
回復讀者的留言,你能夠知道讀者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及建議。經常回復留言,可以幫助你更加了解讀者,寫文章時,也能夠直擊讀者痛點,引起讀者共鳴。
‖文章備份
很多寫作者直接在寫作平臺上寫文章。比如,直接在簡書上寫文章。文章寫完之后再復制到各大平臺。
我個人覺得,文章寫完之后一定要備份,如果平臺出現問題,還可以找到以前寫的文章。比如,有一次小密圈突然全面癱瘓,無法訪問。如果你的文章只發布在小密圈的平臺,那么在小密圈的平臺沒有恢復前,你就無法導出之前寫的文章。
李笑來在寫作《把時間當作朋友》時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初稿寫完后,網站數據庫損壞,書稿沒了,他只好重新寫一遍。因此,在不同平臺發布文章后也要在自己的計算機、云盤、云筆記里備份。雖然平臺掛掉的概率比較小,但也要做備份,以防萬一。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版本管理。有時候文章發布之后會發現一些錯別字,或者又有新的想法會修改文章。修改完后記得備份最新的文章。
我自己喜歡在word里寫作,定稿后再發布到各大平臺,這樣既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中備份,又不會因為網絡問題導致文章沒有保存,丟失寫下的文字。有一位寫作朋友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在某平臺寫了5000多字的文章,突然之間找不到了,辛辛苦苦寫下的5000字就消失了,重新寫一遍也不是剛才寫下的語言。文稿沒有成功保存是最讓寫作者抓狂的一件事,一定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