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影響你一生的DISC識人術
- 俞亮
- 3470字
- 2021-05-19 17:39:08
自序
俞亮
01 作者也有不同類型
寫一本書,需要多久?因人而異!
有的人,立下了寫書的軍令狀,然后就不眠不休,干勁十足,自我驅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人狠話不多,編輯省力不少。
有的人,對全世界宣布要寫書,春去秋來,各種拖延,一個大綱都遲遲拿不出來,更別說后續了,口頭禪是“馬上好”,“馬”卻好像死在了路上,這樣的人容易被編輯嫌棄。
有的人,寫倒是一直在寫,就是慢,如果沒有編輯揚鞭催稿,稿子永遠“在路上”,編輯都要急瘋了。
有的人,將寫書一事事先規劃好,一章一章,有序推進,明明定稿了,仍在反復推敲、力求完美,一再地說“讓我再改改”,編輯無言以對。
如果你學過DISC理論,也許已經能“對號入座”了,如果你與DISC理論素不相識,那就先留個懸念,讀完本書,回頭再來看序。
02 我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出書的
我在中學的時候就萌生了寫書的想法,作為全國作文比賽二等獎獲得者,我甚至跟郭敬明參加過同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但我并不知道要出什么書。言情?武俠?宮斗?科幻?反正不是自傳。
2017年的一天,作為一名培訓師,我決定寫一本與主講課程內容相關的書,還昭告朋友圈,信以為真的朋友,從單身等到戀愛,從戀愛等到結婚,從結婚等到兒女雙全,仍不忘問我:“亮叔,書還出嗎?”
2019年5月,我第一次在北京見到了我的編輯,她跟我說,先寫大綱,再寫樣章,確定一個交稿時間吧!我夸下??冢骸胺判陌?,國慶期間搞定!”后來推遲到圣誕節,再推遲到第二年春節……對照上文,我屬于哪一種類型的作者?
真正讓我完稿的,還是調用了體內的DISC。
D:目標與獎懲。每天醒來,把“2020年誓死交稿”的目標默念 3遍,設置了截止日期,如期交稿,則大餐伺候;逾期交稿,則家法伺候,不成功便成仁。
I:夢想與樂趣。寫書是枯燥的,但我會時不時給自己“畫餅”,想象出版后的簽名售書與巡回演講;獨處是枯燥的,但我把這段認真碼字的時光美其名曰“洞穴時間”,走出書房的時候還不忘吼一聲“我出洞啦”。
S:耐心與堅持。定時定量地寫作,日均產出2500字左右,20多萬字的成果,依靠的是日積月累,持續了3個月以上。當我產生惰性的時候,一個聲音默默地告訴我——堅持就是勝利。
C:規劃與分解。第一,全書被分解為十大章,每一章被分解為10節,每天完成一節;第二,每節控制在1500~2500字之間;第三,設置好鬧鐘,每天早上6點鬧鈴,定時寫作到9點,每周一向編輯匯報進度,雷打不動。
如果你想馬上了解神奇的DISC,可查閱本書第一章“懂DISC”。
03 為何以DISC和“懂”為主線
DISC,這是我的招牌課題,也是我身上的顯著標簽。作為《DISC高情商溝通》《DISC性格領導力》課程的版權所有人,我從2016年開始講授DISC相關課程,客戶遍及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公司。我的個人夢想是:通過DISC理論影響1億人,幫助更多個人完善性格、修煉情商、發展領導力,幫助更多的組織甄選人才、管理團隊、提升績效。
選擇“懂”作為本書主線,純屬偶然,這背后有一個故事。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教師節,我受邀為某世界500強保險公司講授DISC課程,學員40人左右,均為后臺運營管理中心的精英。
在一個裝修別致的多媒體報告廳里,學員們靠在類似電影院座椅的椅子上,主持人用熱情洋溢的話語介紹了我,學員們卻顯得異常淡定。隨后,我進入了講課狀態,可以說是活力四射、深情演繹、金句頻出。
當我拋出了一個又一個笑點時,學員的反應卻是超乎尋常的冷靜,有人正襟危坐、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凝視著我、有人埋頭做筆記,偶爾一個嘴角上揚的微笑,便是對我最大的嘉獎。
硬著頭皮講完課,仿佛演了一場獨角戲,我心想:糟糕了,今天講砸了!
課后的學員反饋表,我都不敢看,有一種即將奔赴滑鐵盧的感覺。直到助教開口,才打破了返程路上的沉默:“俞老師,學員反饋好評如潮呀,客戶領導說,這批學員不怎么活潑,現在都被你搞定了,厲害!”
我拿過反饋表,全是五星好評。
“老師講課風趣幽默,最重要的是學到了東西?!?/p>
“老師邏輯清晰,理論扎實,還能把課程演繹得如此生動有趣?!?/p>
“老師講解的人際敏感度,正是我所欠缺的,收獲頗豐?!?/p>
“老師讓我看到了自己想要改變的地方,謝謝這份教師節禮物?!?/p>
有一位特別有心的學員,特意摘取了一句汪國真的話:“最好的禮物不一定是最貴重的,而是別人急需卻又一時無法獲得的?!?/p>
我的情緒由緊張與失落轉為輕松與滿足。在長舒一口氣的同時,我陷入了思索,并快速記錄下來,寫在我的培訓師札記里。
第一,悅納和看懂學員的個性差異,有人疾如風(I),有人徐如林(S),有人侵掠如火(D),有人不動如山(C),都是正常的。
第二,后臺管理人員,C型和S型的居多,暖場時間要稍長,不能急于與之互動。
第三,羞于互動的學員,未必沒有被吸引,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第四,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要多從學員角度出發。
第五,自我修煉,身體力行,活出DISCer的樣子。
搖下車窗,感受撲面而來的秋風,原本以為是橫掃落葉般的犀利,卻在暖陽的映照下,尤為舒爽。
04 《懂得》會讓我們懂得哪些
也許不看這本書,你也懂得如何了解自己,如何理解他人。
也許不看這本書,你也懂得如何向上管理,如何激勵員工。
也許不看這本書,你也懂得如何與另一半相處,如何與孩子交心。
如果你翻看了這本書,或許會懂得更多,運用DISC理論,通過每個章節,看懂更多的人和事,看懂更多的方法論和底層邏輯,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工作得心應手,生活多姿多彩,家庭美滿幸福,個人瀟灑自如。
【第一章】懂DISC。DISC不是把人簡單地分成四種類型,人也不是只有四種類型,這是一套經典的心理學理論,這是一個流行的管理學工具,這是一份全球化的測評報告與分析,這是知己解彼、知人善任的有效抓手。
【第二章】懂自己。不是單一地看待自己的行為風格,也不是給自己找到“后退”的理由,更不是為自己的人生蓋棺定論,這是一份自我認知的意愿、一次“我是誰”的探討、一場自我覺醒的體驗。
【第三章至第六章】懂上司,懂下屬,懂團隊,懂客戶。不是給他人“貼標簽”,也不是絞盡腦汁地想要搞定誰,更不是彼此之間的水火不容,這是一次職場上的人際排查,一次“從他人角度出發”,一次從無視到重視的蛻變。
【第七章至第九章】懂父母,懂伴侶,懂孩子。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親人,也不是對親人言聽計從,更不是假惺惺地說“都懂了”,這是一次親密關系的促進,一次“我愿意為你改變”,一次愛與奉獻的交互。
【第十章】懂生活。越關注什么,越出現什么,這叫“視網膜效應”,譬如你打算買一輛某品牌的汽車,你會發現:路上開這款汽車的人好多呀!同理,當我們把精力放在DISC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上時,我們的生活將被DISC環繞。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和“懂得”打交道,懂得身邊的人和事,懂得事物背后的原理和邏輯,懂得難易和成敗,懂得進退和取舍,在“懂得”的過程中變得成熟而通透。
正所謂,不懂不得,先懂先得,小懂小得,大懂大得……
我們定一個小目標,看完此書,比《懂得》更懂得。
05 少不了感恩的人和感恩的話
特別感謝我的人生導師李海峰老師對我的影響和鼓勵!我最初接觸專業的DISC,就是報名參加了他的DISC國際雙證班F35期上海班。而我,從一個畢業生一躍成為DISC國際雙證班的聯合主講老師,與海峰老師聯袂主講了F70西安班、F79蘇州班、F81深圳班、F84北京班、F85南京班,這是對我最大的認可,也是我個人無上的榮幸,更是自身職業躍遷的重要標志。
感謝幾位為我寫推薦語的老師,秋葉大叔、王鵬程老師、郭城老師。秋葉大叔為我開啟了一種思維,“如何打造超級IP”;王鵬程老師讓我看到了前景,“如何成為一名很厲害的培訓師”;郭城老師讓我看到了跨界的可能性,“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當然,在我的培訓師道路上,還有很多前輩、同行,給過我幫助,給過我指點,所有恩情均銘記于心。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圓了我人生出版一本圖書的夢想;感謝領導們的把關和指點,讓這本書可以順利面市;感謝我的編輯王斌老師,她沒有放棄我,一直揚鞭催稿;感謝我的插圖作者小凡老師,作為視覺呈現師,她沒日沒夜地趕圖,全心全意地手繪。
感謝與我合作多年的培訓機構與各位顧問,我們一起服務客戶,一起締造培訓價值;感謝選購我課程的單位;感謝每一位認真聽課的學員,你們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搭腔,都是點燃我熱情的火焰;感謝支持我、鼓勵我的親朋好友、同學同鄉;感謝我的家人……
特別感謝在本書中反復出現的CEO、老狄、小艾、司哥、西西,他們均為虛擬人物,卻為內容的推進與演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期待未來的作品還能有他們的集體助力。
最后,衷心感謝我的讀者,因為特別的緣分,你我才會在書中相遇,當你翻閱本書的時候,我們的情感聯結就此產生了。如果你能向身邊的朋友推薦此書,那將是對一個素人作者最大的鼓勵。
懂得,是人生的一場修行,讓我們滿懷期待,踏上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