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影響你一生的DISC識人術
- 俞亮
- 1336字
- 2021-05-19 17:39:11
07 人vs事,快vs慢
管理學的諸多流派,通過常用矩陣(四象限)的方式,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把龐大的知識體系變得一目了然,DISC理論亦如此。
DISC經典矩陣依靠兩個極其重要的維度(雙軸),幫助我們快速劃分四個象限,代表四種典型特質的傾向性。
請系好安全帶,準備起飛。
第一個維度:關注人&關注事
先舉一個例子,公司最近要組織企業(yè)內部培訓,HR把培訓通知發(fā)下去后,同事們收到郵件,反應卻各不相同。
一部分人關心培訓師是誰,顏值如何,參加培訓的人多不多,其他小伙伴報名了嗎;另一部分人關心培訓的主題是什么,大綱如何,干貨夠不夠多,對工作而言有無價值。兩者并無對錯,前者關注人,喜歡開啟感性按鈕;后者關注事,喜歡開啟理性按鈕。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你今天要做一個小手術,心情必然是忐忑的,也免不了要跟白衣天使打交道。
遇到一位護士姐姐,她說:“放心吧,沒事噠,等一下會給你打麻藥,你不會覺得疼的,我會盡量輕一點,一眨眼的工夫,你就活蹦亂跳了呢!”她一邊說著,一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這時,另一位護士姐姐走過來,嚴肅發(fā)問:“你是XXX嗎?醫(yī)生會給你動手術,你的麻藥選的是進口的,如果沒問題,這邊簽字,5分鐘后手術正式開始。”你更喜歡哪一個護士?調皮的人肯定回答:我選漂亮的那個!
DISC理論雖然來自西方,關注人(感性)與關注事(理性)的維度,但智慧的中國人早就應用起來了。
小時候拿了成績單回家,爸爸張口就問:“考多少分?為什么只考這點分數(shù)?給我去反思!”
你方唱罷我登場,媽媽過來摸摸頭,安慰地說:“沒關系,這次沒考好還有下次,先吃點東西,乖!”
時過境遷,據(jù)非官方統(tǒng)計,當今中國的家庭,最常見的是“虎媽貓爸”組合!無論如何,家庭教育中,打配合、做組合的宗旨是亙古不變的,詳情見第七章“懂父母”。
你覺得自己在工作中,更傾向于關注人、感性多一點,還是更關注事、理性多一點?
有的人脫口而出,有的人深思熟慮,前者想對后者說:磨嘰;后者想對前者說:猴急!
第二個維度:行動快&行動慢
上文提到的“脫口而出”和“深思熟慮”,我們不評判孰對孰錯。
前者的反應更快,喜歡“三下五除二”,果斷決策,迅速行動。后者的思考更多,強調“三思而后行”,認為未經思考的回答都是站不住腳的。
再舉一個例子,公司里有一個老員工老王最近上班總是垂頭喪氣的,非常影響他的工作績效。于是,分管領導打算找他談話。HR的建議是,與其噓寒問暖,不如直接問他最近發(fā)生了什么,是否需要公司提供幫助。領導卻覺得,這樣的做法缺乏人情味,他的計劃是,把老王叫到辦公室里,先泡上一壺好茶,再閑聊家常,從盤古開天辟地聊到大清王朝的閉關鎖國,從張學友演唱會聊到最近熱門的火鍋店。到底是HR的方式見效,還是領導的方式有用呢?

那得看老王的行為風格是什么樣的。
如果老王屬于行動快的類型,他肯定更喜歡HR的直截了當,有事說事,不喜歡拐彎抹角、旁敲側擊,要的是痛快;如果老王屬于行動慢的類型,他肯定更喜歡領導的層層鋪墊、循序漸進,不喜歡單刀直入地詢問,要的是柔和。
如果你不了解老王,很有可能選錯溝通方式,如果你了解老王,可以用對方喜歡并接受的方式去溝通,這才是更有用、更見效、更直達人心的。
認識一個人需要緣分,了解一個人需要時間。
你覺得自己在工作中,更傾向于行動快還是更傾向于行動慢,或者說做事直接還是委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