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PREFACE

1405年帖木兒之死,乃是世界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從阿提拉到成吉思汗,一連串“世界征服者”都意圖建立龐大帝國,將整個歐亞世界——“世界島嶼”——歸于一統,而帖木兒就是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他死后不到50年,歐亞世界遠西地區以葡萄牙為先驅的海洋國家,已開始探索航海路線——這些航線塑造了日后各個海洋帝國的關系網絡與交通干道。本書正是要探討帖木兒之后的歷史。

乍看之下,大家會覺得那段歷史已經耳熟能詳。畢竟西方憑借著強大的帝國和繁榮的經濟稱霸全球,乃是我們歷史認知的核心觀念之一,統合著我們對過去的認知。這一觀點似乎不可避免地充斥于正統的歷史敘事之中。那是歷史的陽關大道,而其他的觀點全是小徑或死路。歐洲的諸帝國瓦解后,新興的后殖民國家取而代之,歐洲本身則成為“西方”(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世界性聯盟)的一部分。本書的宗旨有一部分在于讓讀者了解,從帖木兒時代到今日這段時期的歷史,其實遠比那則傳說所顯示的更為混亂,更受偶然事件的影響,更富爭議性——這是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但為了闡明這點,本書將歐洲(和西方)放在更大的范疇里,放在歐亞世界其他地區建造帝國、建造國家、建造文化的宏大工程之間來探討。個人認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理解歐洲擴張的進程、本質、規模和范圍,并且稍微厘清當下世界復雜性的源頭。

若非過去20年有關“全球”史和中東、印度、東南亞、中國、日本等地歷史的新作大量問世,本書不可能寫成。當然,歷史學家堅持從全球觀點了解過去,并非今日才有,這一傳統最早可追溯至希羅多德。大部分的歷史著作對于世界其他地區理應已經發生的事,有著一套靠猜測而得的結論。然而,系統地探索世上不同地區之間的關系,卻是較晚近的事。弗雷德里克·泰加特在《羅馬與中國》一書中論道:“只有充分認識到各民族都有歷史,體認到那些歷史與自己民族的歷史同時發生于同一個世界里,體認到比較各個民族的歷史乃是知識的源頭,歷史研究才有可能獲得成果。”1英里≈1.6千米。——編者注這一挑戰,由麥克尼爾(W.H.McNeill)以皇皇巨著《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1964年)承接下來。因書名之累,若未認真一讀,會不知該書所探討的范圍之廣,見識之精妙。但晚近,投注于全球史與西方以外歷史的研究大增。“全球化”對經濟、政治及文化的沖擊,乃是原因之一。但或許同樣重要的因素,乃是離散(diaspora)與遷徙的影響(創造出流動的、“反民族的”歷史傳統),以及原先把“歷史”視為國家私產的許多政權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化。在新視角、新自由、希望從歷史中得到新意義的新閱讀大眾的推動下,大量歷史著作紛紛冒出。這一切所產生的影響,乃是為原先似只有一條探索路徑(歐洲擴張的論述)的過去,打開全新而廣闊的視野。這使今人遠比二三十年前的人更容易看出,歐洲步入現代世界的過程與歐亞世界其他地方的社會、文化改變,有許多共通特色,看出歐洲在世界的稱霸其實比我們往往相信的要晚,比我們往往相信的更有局限性。

我能寫成此書,得感謝其他史學家的研究成果。這由每一章所附的注釋可清楚看出。我認同世界史是相互關聯的整體,而我初次迷上這觀念,乃是受教于已故恩師杰克·加拉格爾(Jack Gallagher)門下之時。他的歷史想象汪洋恣肆,無邊無際。牛津大學帝國史與全球史研究領域的同事——朱迪斯·布朗(Judith Brown)、大衛·沃什布魯克(David Washbrook)、格奧爾格·多伊奇(Georg Deutsch)和彼得·凱瑞(Peter Carey)——讓我獲益良多。牛津大學內外其他同僚的專業知識,也使我收獲不少,他們的真知灼見,我謹記在心。我在經濟問題方面的思索,因結識“全球經濟史網絡”(Global Economic History Network)這個組織,而更為周全、深入。那是帕特里克·奧布賴恩(Patrick O’Brien)所創立的組織,旨在提供一個論壇,來討論全球不同地區存在差異的經濟變革路線。本書中的觀念,有一些乃是在幾場“巡回研討會”上與詹姆斯·貝利奇(James Belich)、菲利普·巴克納(Phillip Buckner)辯論時,激蕩出來的——得益于如此之多的英才,我受的啟發自不待言。而過去20年指導許多博士論文,也讓我的歷史知識大為增長。我特別要感謝以下幾位朋友和同事,他們對本書各章的最初幾版,提供了寶貴意見:理查德·邦尼(Richard Bonney)、伊恩·菲米斯特(Ian Phimister)、羅伯特·霍蘭(Robert Holland)、馬丁·塞德(Martin Ceadel),以及安德魯·赫里爾(Andrew Hurrell)。書中若有謬誤、缺漏,責任當然在我。

我以柯林斯·巴塞洛繆(Collins Bartholomew)制作的“Mapinfo”程序為基礎,畫成地圖草圖。若沒有博德利圖書館地圖部門奈杰爾·詹姆斯(Nigel James)的指導、建議及耐心協助,我不可能完成這件事;地圖定稿則由杰夫·愛德華茲(Jeff Edwards)完成。鮑伯·達文波特(Bob Davenport)一絲不茍地編輯本書文稿,我要在此表示深深謝意。

若沒有企鵝出版社西蒙·溫德(Simon Winder)的熱心和鼓勵,這本書的撰寫過程會艱難得多。西蒙的熱心,令任何作者都不忍拂逆其好意,只有加緊努力以報答之。為此,也為了他在某些關鍵時刻適時提供的高明意見,我要大大感謝他。

最后,我能在俗務纏身的情況下,經歷漫長時間寫成此書,得大大歸功于資源豐富的牛津大學圖書館,以及納菲爾德學院為其研究員所提供的無比完善的研究與寫作設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江川县| 千阳县| 延长县| 甘德县| 伊金霍洛旗| 台东市| 丰宁| 潮州市| 卓尼县| 南平市| 郁南县| 綦江县| 工布江达县| 白朗县| 宁强县| 湾仔区| 米脂县| 广元市| 松江区| 富锦市| 拉孜县| 南木林县| 墨玉县| 汶川县| 巍山| 泸定县| 岚皋县| 南安市| 凤翔县| 瑞金市| 周口市| 泰顺县| 阳高县| 新安县| 余干县| 江口县| 宝丰县| 阳东县| 伽师县|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