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井溪碼頭
- 龍飲風云傳奇
- 東方豪俠
- 1154字
- 2025-07-04 15:24:20
川北保寧府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在四川北部設立的重要行政區域,其前身為唐宋時期的閬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格為府,即保寧府。數百年來,保寧府偏安川北一隅,少了軍閥混戰的叨撓,保留了厚重古樸的民風民俗,老百姓有苦有甜,倒也安寧祥和。
然而,晚清時期,腐敗而又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在如狼似虎的八國聯軍的威逼利誘之下卑躬屈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從此,滿載鴉片的貨輪源源而來,滿載真金白銀的貨輪源源而去,全中國人民都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偏安川北一隅的保寧府也不能幸免,老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甚至以草根樹皮充饑。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老百姓開始動腦筋、想辦法,努力想在這個混亂不堪的年代生存下去,于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
距保寧府城區水路約25公里,是東河下游的一個木柴碼頭。該碼頭收購的木柴,多時每場達7~8船,大部分供鄰近的南部縣民用與鹽場熬鹽。井溪碼頭不僅承擔著附近鄉鎮的糧食、桐油、木材等物資的運出,還從南充、重慶運入食鹽、煤油、布匹等東河沿岸百姓必需的生活物資。生長在東河邊的老百姓靠著得天獨厚的水源條件和地理優勢,原本過著平凡而又單調的無憂無慮生活,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全國大環境動蕩不安,井溪小碼頭又怎能獨善其身呢?
逢場天,井溪碼頭的幺師廖板眼忙得滿頭大汗、不可開交,如果是因為碼頭生意興隆忙也還好,可就是一些讓幺師廖板眼焦頭爛額的雜事讓他忙得滿腹牢騷。
從保寧府里遠道而來的典史馮順義坐在鄉公所里,命人去尋找井溪碼頭的里正廖成伍,此時廖成伍正在河邊的木材市場上收稅,聞訊趕緊跑來,見了面問過安,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馮典史盯著廖成伍,問道:“廖里正,你準備的怎么樣了?總是拖欠稅銀也不是法子吧?我也是奉差辦事,上司怪罪下來,我也吃罪不起,你難道真想進班房里去吃牢犯不成?”
廖成伍彎了彎腰,用長袖揩了一下額頭的汗水,叫苦連天:“馮大人,我有什么辦法嘛?一個小小的井溪碼頭,一年三萬兩的稅銀,就是把我的骨油熬出來,也交不了一半?。俊?
馮順義馬下臉,冷笑一聲:“交不了?笑話,誰不知道井溪自古就是通南到北、通上到下的水碼頭?雁過拔毛是規矩,你們的名堂多得很,銀子揣在包里不想拿出來?哼,恐怕不行!”
廖成伍愁眉苦臉:“馮大人,鹽井的稅銀你們拿走了,南來北往的船只又有多少利稅?請馮大人體諒民情,向府臺大人據實稟報一下,給井溪老百姓留一點口糧!”
馮順義嗤地一聲笑出了聲,看著廖成伍說道:“你怕是昨晚睡覺做美夢了吧?給你們留口糧,府臺衙門里的人去喝西北風?今天是中旬開始,月底再來催收,如果還交不上,廖成伍,你就準備去吃牢犯吧?”說完這些話,馮順義起身帶著五個衙役,看也不看廖成伍,轉身就走。
廖成伍怔怔地看著離去的馮順義一行人,嘆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就快要倒下了,趕緊去靠墻壁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