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先自嘲才能笑他人
書名: 幽默溝通學(勵志人生之美好心靈季)作者名: 張新國本章字數: 3423字更新時間: 2021-05-30 16:14:25
海利·福斯第說:“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你自己。”要笑自己的觀念、遭遇、缺點乃至失誤,有時還要笑笑自己的狼狽處境。每一個邁進政界的人得有隨時挨人“打”的心理準備,如果缺乏笑自己的反饋功能,那么他最好還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去。
有人對一位公司董事長頗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職員聚會上,突然問董事長:“先生,你剛才那么得意,是不是因為自己是公司董事長?”
這位董事長立刻回答說:“是的,我得意是因為我當了董事長。這樣我就可以實現從前的夢想,親一親董事長夫人的芳容。”董事長敏捷地接過對方取笑自己的話語,讓它對準自己,于是他獲得了一片笑聲。連那位發難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許多著名人物,特別是演員,都以取笑自己來達到雙方完滿的溝通。他們善于用一般人認為并不好看的外貌特征來開自己個玩笑。如瑪莎蕃伊的“大嘴巴”。
有一位發胖的女演員,拿自己的體態開玩笑說:“我不敢穿上白色泳衣去海邊游泳。我一去,飛過上空的美國空軍一定會大為緊張,以為他們發現了新島嶼。”
人們沒有理由不喜歡這樣的人。如果今后他們拿我們開玩笑時,我們只能同他們一起哈哈大笑,而沒有半點怨言。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運用得恰當,它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之,也可以在你與他人之間形成隔閡。
用自嘲消除尷尬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和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發生摩擦、矛盾,總會遇到一些令我們難堪或尷尬的場面。此時,有的同學極易生氣和激動,“針鋒相對”;有的同學則惡語相加、諷刺打擊;有的同學則茫然無措,不知所對。
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用一種幽默性的語言“化干戈為玉帛”,將尷尬變為會意的一笑。
有一次,著名的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后,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后,必定會下大雨”。
蘇格拉底的容忍和幽默終于使不愉快很快過去了,他運用的這種“就境設喻”法,在機智敏捷中顯示出智慧。
一位心理保健教師應邀給少年犯上課,走向講臺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引起哄堂大笑。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場面,怎么辦?怪腳下設施不好?嚴肅地批評少年犯?這些都不是上策。
只見這位教師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臉朝聽眾說:“這是我給你們上的第一課,一個人可能跌倒,但仍可再站起來!”頓時,哄笑聲化為敬佩的掌聲。
這位教師應變的高明在于“跌”出幽默、“跌”出哲理、“跌”出這一課的主題、“跌”出與聽眾輕松和諧的交流氛圍,幽默語的功能可謂發揮到了極致。而某著名節目主持人也有一“跌”。
那次,這位主持人在廣州主持文藝晚會,退場時不小心從臺上跌滾下去,全場為之嘩然。這對一個主持人來說是再尷尬不過的事了,之后她從容站起,撿起話筒,面帶微笑地對觀眾說:“真是人有失足馬有失蹄,我剛才的獅子滾繡球還不夠熟練吧?看來演出的臺階并不好下,但臺上的節目很精彩!”
面對尷尬,主持人運用了自喻自評和雙關技法,她的一番幽默語,附和舞臺特點和她的主持人身份,不僅化解了難堪,而且自然地把觀眾的視線轉移到精彩的“臺上節目”。
世事無常,人事更無常,即使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再注重禮儀、再八面玲瓏,我們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因此,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一些令人尷尬的意外情況,影響我們與他人的正常交流和溝通。不過不必擔心,因為這并不代表我們對于“尷尬”無能為力。
在通常的情況下,只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幽默”這一法寶,我們就能迅速地消除尷尬的局面,進而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輕松愉快中皆大歡喜。
說到底,幽默風趣的談吐,無論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重大的社交場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說話幽默是指我們在談吐中,利用語言條件對事物表現出的一種詼諧的情趣。
幽默的談話不僅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還能與聽者建立起親密的關系。要是我們的話能使聽者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就表明聽者已完全進入了與我們的思想交流之中。所以說,人們幽默的談吐是好口才的標志之一。
你還在為自己的尷尬、難堪耿耿于懷嗎?從現在起,就好好學習幽默的語言,發揮自己幽默的藝術吧!
學會用自嘲或趣聞的方式開場
以自嘲或趣聞開場也就是幽默開場。為了更好地掌握這種形式,這里讓我們來做一簡單介紹。這里的自嘲,多采用一種揶揄的、戲謔的、自我解嘲的語氣;但是也不能把自己的形象損壞得太厲害,而要在這種開場白里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和高度的幽默感。
人們通常都是這樣認為的: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演說的人往往都是具有極高的透明度,是可以接近的人。
而且,你采用這種自嘲方式來自我“批評”,很容易產生另一有利效果,即讓聽眾莫名的產生一種優越感,使他們心里覺得十分舒坦愉快,從而接受你的演講。因此,這種開場方式應用很廣泛。
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一次科學討論會上,這樣說:“因為我對權威的輕蔑,所以命運懲罰我。使我自己也成了權威,這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怪圈。”他說完,場下便響起了一片掌聲、笑聲。
有一次,古希臘大演說家伊索克拉特斯在面對自己的學生時這樣演說:“我的一生是這樣的遺憾,在政治道路上走了一個“S”形,走了太多的彎路。你們聽,我的噪音就像無力的風,然而我卻仍想變成一股風,來搖撼你們的心靈,讓你們懂得修辭學的重要!”
以上例子說的是以自嘲的形式作開場白。那么又怎樣以趣聞開場呢?講一段趣聞以引起聽眾興趣效果非常好:一件往事,一首詩、一個人的某段經歷都是一個小趣聞,都可以吸引住聽眾。但你一定要注意,在演講之初所講的趣聞,一定要與演講的內容存在著某種相關性。
在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奪得了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的好成績。此后,有位有識之士覺得體育界許多經驗可以用到其他行業中來,于是發表了《看了金牌之后》為題的演講,他這樣開場:
有一段相聲說,在李蓮英大總管大紅大紫的年月,中國曾派過體育代表團參加奧運會。這位只會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國歌,于是以《貴妃醉酒》來代替。而且選了飛檐走壁的大俠去跳高,選了皇宮里傳旨的小太監參加短跑,找了北京天橋幾個變戲法的每人懷里揣一個籃球去和洋人比賽,結果把籃球變來變去,不見傳球,只見入網。從那以后,打籃球都只穿背心和褲衩,就是因為吃了小李蓮英的苦才做出這一國際性規定。
這段相聲曾使我捧腹不已,然而也讓人有些解嘲的味兒,跟阿Q說的“先前闊”有點相似。實際上,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50多年前,運動員也只有一名,“碩果”是一個鴨蛋。
然而,50多年后,地點還是在被稱作天使之城的洛杉磯,中國運動健兒卻奪得了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名列金牌總數第四位,這可不是相聲,是事實。倘要論起大膽革新,走向世界,當首推體育。
在這里,演講者正是利用這么一段富有戲劇性的小故事開頭把自己的演講引入正文,這也是中國說書藝人說評書的一大技巧。這里的開場白以“相聲”為中心,在風趣、幽默的氣氛中逐漸進入正題。
但如果改換成另一種說法:“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奪得15枚金牌,各行各業都應該從中得到啟發。”聽眾便會覺得抽象的“大道理”又鋪天蓋地而來,于是激起了本能的反感,頓覺沒有趣味。
在這里,演講者表面上說的是奧運會,而用人觀念、人事制度才是其話語的主旨,正像魯迅先生反對包辦婚姻的論說是以論雷峰塔的倒掉來借題發揮的,因而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與板起面孔、從頭到尾都從正面論述主題的演講相比較,它不僅使聽眾感到親切,還能啟發人們的聯想,活躍思維。
這種以一段戲劇性的有趣的小故事切入正題,不但在中國常用,而且西方傳教士在傳經布道時也經常用。13世紀德國著名的傳教士貝爾特霍爾雷特就曾運用過這種訣竅。他認為:
這種別具一格的開場法,在那些很少受過思維訓練而依賴于生活經驗、喜歡共同感受的聽眾中是非常有用的,通過講一段小故事,就可以順利地過渡到傳教題目。
而且,西方演講界也借鑒了這種技巧。比如,二戰結束后,一位歷史學家在闡述盟國與戰敗國德國的關系時,用了這樣一段話來引入演講正題:
1945年,溫斯頓·丘吉爾在倫敦機場登上前去參加坡茨坦會議的飛機時。一個新聞記者憂心忡忡地問他:“首相先生,同盟國會不會在波茨坦犯當年在凡爾賽犯過的同樣錯誤?”丘吉爾微微一笑,連雪茄都沒有從嘴上拿下,富有遠見地答道:“人們可以放心,同樣的錯誤我們不會再犯——但會犯其他的。”
這位歷史學家運用這個小故事引起了聽眾極大興趣,因而有力地證明了幽默趣聞在演講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