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墨菲定律生成的自身因素

第二節 墨菲定律的生成土壤

“墨菲定律”之所以能夠風靡世界,是有其深層的社會根源和主、客觀原因的。在20世紀的美國,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處處彌漫著樂觀主義思潮,似乎人類不僅可以改造自然,還可以征服自然。

這種夜郎自大的思想再加上人類自身的弱點,如自我膨脹、急于求成、諱疾忌醫,以及生成環境的限制、社會體制的差異、事情本身的難度等原因,為“墨菲定律”的生成創造了適宜的土壤,使其順勢而長,樹茂葉盛。

人不僅是一種理智的存在,而且還有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活動。健康的、積極的心理是人們打開成功之門的必要條件,而非健康的、消極的心理則會使人掉進失敗的陷阱。

人世間的許多失敗,大多是由于人自身造成的;同樣的一件事情,讓不同的人去做會產生差異很大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人自身的能力和才智不同。分析認為,生活中使“墨菲定律”得到靈驗的主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自我膨脹

世界上最難認知的就是自我,自我之謎是認識領域內的司芬克斯之謎。人能夠了解植物、動物和他人,卻很了解自我;人可以無情地批判他人,揭他人之短,卻不太情愿批判自我,揭自己的丑,除非受到外力或理智的強制執行。

很多時候,人們會產生自我評價過高的現象,其主要表現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過分地夸大自己的優點、長處和成績,過高地評價自己在社會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味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有較強能力的人易犯的毛病。在過去的現實活動中,由于自己在某一或某些方面表現出了較強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他人的贊美,便因此而覺得自己樣樣精通,看不到自己能力上還存在缺陷,還依然需要努力。

此種自我評價過高容易產生自我膨脹效應,也是一種極端驕傲的情緒。這種人唯我獨尊,不懂得山外有山、樓外有樓。

于是,盲目地自我陶醉、孤芳自賞,滿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見、一技之長,躺在已有的功勞簿上安然地睡大覺,不思進取,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久而久之,這些人由于內部的驕傲之氣與日俱增,最終必然會遭遇到失敗的打擊。

能力不足

每個人的能力有高低、優劣之分。有的人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有的人則記憶力較差,常常丟三落四,騎馬找馬;有的人能統率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的人連幾個部下也領導不好,甚至自己一個人都管不好。

這些都說明,不同的人其能力是有差異的,甚至有著很大的差距。有的人由于能力低下力不從心,有時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從事自己也毫無信心做好的工作,有時則為了掩飾自己的低能和無能,還故意假冒內行或能手,其結果必然是把事情辦得一團糟,甚至是敗得一塌糊涂。

在同一個人的能力結構中,各種能力往往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優勢與劣勢之分的。只有根據不同人的能力的特點,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人才,實現人盡其才;只有將具有不同優勢和劣勢的能人進行優化組合,才能產生互補效應。也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力上的優勢和劣勢,才能設計出有望成功的奮斗目標。

急于求成

做工作渴望急于求成是一種急性子的表現,具有這種性格的人,表現在心理方面就是急躁,缺乏應有的耐心,渴望立竿見影。表現在行為方面就是辦事節奏快,有時難免會有些馬虎、草率。這種性格的人喜歡速戰速決,不喜歡慢慢吞吞,五分鐘熱血,激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會對別人發脾氣。

急性子的人適合從事要求速度快但不要求特別精細的事情。做這種事情,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務,但他沒有耐心去做那些要求特別精細的事情,勉強去做時也會很不耐煩,易發脾氣,或中途洗手不干,或隨隨便便地對付一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希望盡快獲得成功,人心皆同。但是,性急者則幻想一步就跨到目的地上去,急于求成,其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一切成功都需要有客觀條件的成熟與主觀條件的成熟相對稱才行。換言之,需要同時具有成熟的客觀條件與成熟的主觀條件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缺乏了上述基礎,就會脫離實際,導致盲目追求高目標、高速度。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驅動下,脫離現實的客觀情況和主觀條件,設定一個在目前條件下不可能達到的高目標,并想以強制的辦法高速度地向這個目標邁進,其結果必然導致失敗。

南轅北轍

它指一種方向性的錯誤,指本來應該向南行卻向北行,比喻為背道而馳,主觀與客觀相反,向著與客觀實際相反的方向行動,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

犯方向性錯誤,對于犯錯誤者來說往往不是自覺的,不知方向有誤,一般還會繼續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正因為絕大多數犯方向性錯誤的人處于未能覺察的狀態,他們自以為是地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所以其危險性更大,危害性更大。

俗話說,一個能保持正確方向的瘸子總能把走錯了路而又善于奔跑的人趕超過去。如果一個人走錯了方向,那么越是跑得快,離目標就會越遠。健步如飛而迷失方向的人比瘸腳的迷路者會錯得更遠,失敗得更為慘烈。

守株待兔

出自《韓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寓言故事,道出了狹隘經驗型思維方式及其危害。經驗思維定式和習慣性的經驗操作程序在一定范圍內是有效的,它們可以加速思維活動的完成,縮短思維過程,提高思維效率,但它們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特別是在處理表面上類似于過去的經驗,實際上卻比過去的經驗要復雜得多、有根本的不同點的新信息時,它們的可靠性就更低。這就需要運用理論型思維方式來彌補它們的這種局限性,這樣既可尊重經驗,又不迷信經驗,不把經驗凝固化、絕對化,既重視理論的作用,又不忽視經驗的功能。

在人類的科學史上,有些科學家因為局限于狹隘的經驗型思維方式,也曾造成了科學發現過程的失敗。克魯克斯、古茲皮德、詹寧斯、勒納德等科學家在倫琴發現X射線之前,都差不多已經走到了這一重大發現的邊緣,但是他們卻由于局限于過去的經驗里,不能正確地理解和闡述他們自己所做實驗中出現的新現象的意義,以至于接二連三地錯過了發現X射線的大好良機。

正如恩格斯所說:“在物理學史上,當電學處于支離破碎的狀態時,片面的經驗在這一領域中占有優勢。這種經驗竭力要自己禁絕思維,正因為如此,它不僅是錯誤地思維著,而且也不能忠實地跟著事實走或者只是忠實地敘述事實,結果就變成和實際經驗相反的東西了。”

“守株待兔”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無法把自己的潛能在環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種人十有八九是注定要失敗的。

水中撈月

此語是指主觀脫離客觀實際,對客觀實際做了顛倒的、虛假的認識,去做客觀上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做無用功,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的認識如果未能把顛倒了的東西再顛倒過來,未能通過虛假透視把握其本來的真實面目,就會形成對客觀實際的顛倒的、虛假的認識。于是,以想象中的“真實”代替了客觀的真實,以假亂真。

水中撈月者把行動和希望構筑在虛假的認識之上,因而其內心希望最終必定化為泡影,其行動必然流于徒勞。希望在水中撈月者,希望越強烈,失望就越多、越嚴重。在水中撈月,行動越賣力,費力越大,耗時越久,醒悟越遲,失敗及其造成的損失也就越嚴重。

刻舟求劍

它意味著一種教條主義、刻板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獲取信息的渠道是“本本”“文件”,在加工方式上是用孤立、靜止不變的思想觀念去機械地加工所獲得的信息;在信息輸出方面,把形而上學的結論機械地套用到其他事情上去。

從根本上來說,教條、刻板的思維方式的形成,是由于缺乏辯證發展的觀點。按照辯證發展的觀點,一切事物都是在運動和變化的,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是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質到新質的運動變化過程。

由此,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切僵硬的東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東西消解了,一切被當作永久存在的特殊東西變成轉瞬即逝的東西,整個自然界被證明是在永恒的流動和循環中運動著。

缺乏辯證發展的觀點,就會把相對靜止絕對化,把事物看作靜止不變、孤立、僵硬、固定、永久存在的東西,從而形成教條、刻板的思維方式。

三國時的馬謖就是典型的教條主義者,他熟讀兵書,是諸葛亮的愛將,他的很多建議都被一一采納,受到諸葛亮的賞識。但是他在守衛街亭時采用教條主義思維方式,不了解街亭的地理環境,把軍隊駐扎在山頂,想用“勢如破竹”沖下山去擊退敵人。但不曾想,對方主帥司馬懿把山團團圍住,斷其糧草和水源,采用火攻打敗了他,奪取了街亭。

教條、刻板的思維方式,容易使人思想僵化。思想僵化,就會缺乏開拓進取的精神,不能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制訂符合實際的新計劃,思想和行為均落后于變化了的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

諱疾忌醫

諱疾忌醫者,一方面固執地將自己的錯誤隱瞞起來,極力地不讓人知道;另一方面當別人批評和指出自己的錯誤時,又矢口否認,全然不當回事兒。

固執地隱瞞自己的毛病,只能招致最后的失敗,甚至可能加速死亡。比如,隱瞞疾病,可能由小病演變成大病,以至到不治之癥的地步,也就沒有獲救的希望了。

隱瞞錯誤,則不僅可能危及生理生命,而且可能危及事業生命、政治生命。固執地隱瞞錯誤,就會使小錯誤變成大錯誤、簡單的錯誤變成復雜的錯誤、輕微的錯誤變成嚴重錯誤、非傳染性的錯誤變成傳染性的錯誤,最終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牛頓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熱力學、數學、天文學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光學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在光學研究中也曾因為拒絕他人的批評而遭受過失敗。

牛頓設想,如果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折射率,那么,水和玻璃的組合,肯定會使折射發生某些變化。這種設想本來是正確的,但是,牛頓所選用的那種玻璃恰好與水有相向的折射率,所以盡管他多次重復這一實驗,還是沒有發現折射角有什么變化。

于是,他從這一有限的特殊實驗事實得出了一個普遍性的結論:所有水間的透明物質都是以相同的方式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又由于折射必然引起色散,所以,望遠鏡的色差問題是無法解決的。牛頓對此深信不疑。

當時,有一位對光學很感興趣的人,名叫盧卡斯,他用另一種玻璃重復了牛頓的上述實驗,得出了與牛頓不同的實驗結果。盧卡斯十分驚奇,并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了牛頓。但是,牛頓特別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他始終認為自己多次重復的實驗不會錯,也不可能有錯,因而不接受盧卡斯的意見,也不再做進一步的實驗。

牛頓死后,人們才再次證明他對這一實驗結果的解釋是錯誤的。由于諱疾忌醫,牛頓失去了改正這次錯誤的機會,從而失去了做出色散可變性這一重大發現的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阿图什市| 仁怀市| 凤凰县| 娱乐| 甘孜| 大宁县| 星子县| 郁南县| 华容县| 乐昌市| 田阳县| 册亨县| 仁怀市| 阆中市| 邵阳县| 澄迈县| 县级市| 谢通门县| 鄂托克旗| 长岭县| 廊坊市| 聂拉木县| 颍上县| 乌恰县| 呼伦贝尔市| 招远市| 江山市| 翁牛特旗| 安西县| 德惠市| 璧山县| 龙泉市| 名山县| 平原县| 长白| 娄底市| 牡丹江市| 临沧市| 全椒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