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所反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對當時或后世都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作品通過對108個英雄的描寫,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他們由于身受迫害而不得不起來反抗,匯成一股狂波巨瀾,紛紛奔向梁山泊。
作品明確提出了梁山好漢的斗爭綱領是“替天行道救生民”。這個口號表現了鮮明階級內容,它反映了天下無道,所以要誅無道、救生民于苦難之中。它還提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即“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百姓都快活”的社會,這是一種烏托邦式社會理想,但是它卻反映了農民階級強烈的擺脫壓迫和剝削的要求。
《水滸傳》書中共出現了數百位人物,是世界文學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說。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鑒賞習慣。
《水滸傳》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目前已經有英、法、德、日、俄、拉丁、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朝鮮、越南、泰國等十多種文字的譯本。
著名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于1933年翻譯出版的名為《四海之內兄弟》的70回本已十分流行。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此書的序言中曾經這樣說:“《水滸傳》這部著作始終是偉大的,并且滿含著全人類的意義,盡管它問世以來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
《大英百科全書》中也曾評價道:“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因以通俗的口語形式出現于歷史杰作的行列而獲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部文學作品。”
由此看來,《水滸傳》的確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