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什么是社會工作
- 社會工作基礎知識
- 張樹哲 趙志航
- 6113字
- 2021-05-31 09:43:03
第一節 緒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專業社會工作在西方社會產生并逐漸成形。又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社會工作已經成為應用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科學地、有效地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社會成員為目的,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社會工作的定義
在我國,社會工作是一個被普遍使用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人們在本職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報酬的工作,例如在學校當學生干部、在單位做工會委員等,但在社會工作專業中,它卻具有特定的國際上公認的含義。
我們所說的社會工作是專業性社會工作,它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譯過來的。在一些國家,這類事業又稱作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或社會福利服務(social welfare service)。盡管不同國家使用的概念有些不同,但其中的含義基本相同,大都是指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念幫助有困難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動。社會工作有一個發展過程,從開始的慈善服務到當今的專業工作,其內容已經有了重大變化,比如當今社會工作對價值觀的強調、助人方法的注重等,都是社會工作發展之初所不能比擬的。盡管如此,專業意義上的社會工作的本質卻是相同的,即以利他主義的價值觀主導、幫助他人。
然而,不同的學者對社會工作的重點的強調也是有差別的,有的學者強調它是一種服務,有的強調它是一個助人過程,也有的認為它是一種藝術。
有些學者的定義比較詳細。沃納(Werner,1959)認為,社會工作是通過注重人與環境互動中的社會聯系,尋求其個體層面或群體層面社會功能的提升,從而恢復受損的能力(治療和康復)、提供個人和社會資源(發展和教育)、預防社會負功能(早期的發現、控制和消除)。
有些學者的界定則比較簡單。如佩爾曼(Perlman,1979)指出,社會工作其實就表現為“4P”,即:人(person)、問題(problem)、機構(place)和過程(process)。
一般而言,學者們對社會工作的界定與其所處時代和背景緊密相關。
聯合國1960年出版的《國家社會服務方案的發展》一書中指出,社會工作是協助個人與社會環境,以使其更好地互相適應的活動。
法利(Fariey,2005)則認為社會工作可以定義為一門藝術、一門科學、一個專業,它通過社會工作實踐幫助人們解決個人、群體(特別是家庭)和社區的問題,并幫助人們獲得滿意的人際關系、群體關系和社區關系。他認為當今的社會工作實踐往往不局限于單一的工作方法,而是包含了所有三種傳統的個人、群體和社區方法,主要的落腳點是減少人際關系中的問題,通過改善人際互動讓人們生活得更美滿。
李增祿(1986)研究發現,以往的社會工作的定義分為三類,代表著不同階段:第一類定義把社會工作視為個人的慈善事業(individual charity),是中上階層人士出于人道主義和宗教信仰而對貧困或不幸者進行的慈善施舍。這個定義代表了社會工作發展的最初階段,各國社會工作發展初期也都是如此。第二類定義把社會工作視為由政府和私人團體舉辦的以解決各種因經濟困難導致的問題為目的的有組織活動(organized activities),包括對失業、貧困、老年等進行各種經濟扶助、調查活動等。許多國家采用此種定義,并認為對貧窮的救助和預防是政府責任。第三類定義把社會工作視為政府和私人團體舉辦的專業服務(professional service),這種服務不分性別、年齡、貧富,以協助他人發揮最高潛能,使其獲得最美滿和最有效的生活為目的,包括對貧困的救助、保障經濟安全等。工作中心不僅是使被救助者的社會關系和生活得到改善,更在于制度的調整和革新。對被救助者的工作也不僅在于物質提供,更包括專業服務;工作對象不僅包括貧苦人士,而且已普及到一般市民。
盡管學者們對社會工作的定義各不相同,但這些定義都涉及幾個要素:
一是工作對象(服務對象、案主或當事人)。社會工作的對象包含個人、團體(家庭或小組)、社區、組織、社會等多個層面,雖然社會工作開始也將普通人和強勢群體納入服務范疇,但弱勢人群始終是社會工作的最初對象和核心對象。
二是提供服務者。社會工作一般由福利部門和服務機構(團體)實施,逐步走向專業化的社會工作者是關鍵力量。
三是目標。社會工作旨在促進人與環境的“適應性平衡”(adaptive balance),其最基本目標是發揮治療性功能,幫助解決人與環境互動不當引發的問題,中間目標是滿足個人和社會的需要,使其更好地發揮社會功能,最終目標是消減不公平,維護社會公正。
不同學者對社會工作的強調說明它是一個有豐富內涵的概念。由于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助人活動是十分復雜和細致的,因此,對它不同側面的強調也有助于我們對它的全面了解。
正是由于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社會工作實踐有很大差異,并且由于它自身的復雜性,要給出一個周全的、被廣泛接受的社會工作概念相當困難。
我們嘗試對社會工作作出一個一般性定義: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其特征是提供服務。更確切地說,社會工作是一種科學的助人服務活動,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動,其本質就是通過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調整社會關系,改善社會制度,推進社會建設,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工作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服務性。對遇到各種困難和不幸的人進行幫助,保障他們基本生活的需求,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在力量,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為社會整體和社會成員服務。
穩定性。它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機制的一部分,通過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以及幫助社會成員恢復社會生活功能,發揮改善社會生活秩序、改進社會環境的功能。
發展性。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解決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緩解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同時參與開發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為發展生產力服務。
調節性。它在社會運行的控制機制中具有一種自我調節的功能,對社會運行過程中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出現的一些矛盾問題,社會工作通過調整社會關系,加強社會行政管理,參與和協理解決有關的一些矛盾問題,從中發揮調節的功能。
這個定義還指出,社會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為中心,并以科學的助人技巧為手段,以達到助人的有效性。由此可見,社會工作同憐憫、同不考慮受助人的現實需求及接受服務能力的配給式福利也不相同。可以說,社會工作是充分考慮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體性,運用盡可能有效的方法幫助受助人滿足其需求、擺脫困境的活動和過程。
二、社會工作的本質和特點
(一)社會工作的本質
1.社會工作的獨特特征
特克萊(Thackery,1994)等學者認為,社會工作的特性體現在:關注人的整體,包括環境和行為,強調整體環境中的整體個人,強調家庭在形成和影響個體行為中的重要性,應用社區資源幫助人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利用督導過程指導資淺社會工作者成長和幫助資深社會工作者更臻完善,強調社會工作是需要教育和實踐的特殊教育項目等。
一般認為,整體視角和尊重差異是社會工作特性的本質表現。
其一,社會工作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學科在于其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認為互動不當是人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人在環境”也因此成為社會工作的特殊術語。因此,系統理論、生態視角、整體理論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
其二,社會工作以人是獨立個體為出發點。現代社會工作也強調模式研究,并作為具體實務的參考,但在具體方案的制定、服務的執行中往往需要社會工作者根據案主信息和當時當地情況量身定做,并在具體服務過程中及時應變,社會工作者體現實踐智慧就是其尊重、理解和利用差異的真實體現。
2.社會工作是一個專業
擁有需要專門教育和實習的知識技術,具有專業權威、擁有倫理守則、獲得社會認可等是現代社會工作的幾個特性。
首先,社會工作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術,需要廣泛教育和嚴格實習。約翰遜(Johnson,1992)認為,專業社會工作者應有的知識包括人類行為、臨床心理和綜合性知識,前者包括發展理論、生態學、存在主義、社會功能等,中者涉及行為治療、認知、溝通、危機干預、完型治療等,后者包含整合、區域發展、組織、社會行動、社會設計等。除這些知識外,根據國際標準,社會工作者還應擁有在督導指導下的800小時專業實習。因此,社會工作在國際上是類似于醫生、律師等需要專門學習和實習的高尚專業。
其次,社會工作有自己的專業倫理守則。社會工作有自己的協會,全球社會工作學院聯盟(IASSW)、國際社會福利聯盟(IFSW)就是最著名的全球性協會。協會有資格制度和證書制度,提供成員身份,幫助成員專業發展和增強職業感,保護專業利益,還有內部的實務規則并自主執行。全美社會工作協會(NASW)對社會工作者的行為舉止,對案主、同事、雇傭機構、社會工作職業和社會道德責任都有詳細的規定,根據這些規則可以監視成員的行為,保證成員恪守專業道德和體現稱職行為。
再次,社會工作在國際社會得到廣泛認可。社會工作被國際社會認為是高尚的職業和專業,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建有社會工作者協會或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社會工作者還曾在20世紀初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每年的2月25日也被聯合國列為社會工作日。可見,社會工作在國際上確實已是比較成熟的專業。
3.社會工作已成為一種制度
作為制度,它應該執行一定社會功能,得到社會認可,分配社會資源,指導個人行為,規范社會角色和資源提供。社會工作可以協助人們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發揮功能;可以改善生活和解決弱勢人群面臨的困境,并成為社會穩定機制的重要部分。社會工作依托其價值和倫理為從業人員提供行為指引,并對服務提供詳細的標準和指南,還協助服務對象直面現實,在情感、認知、行為等方面進行改變,推進環境的改善,從而促使兩者的適應性平衡。在社會工作發展中,“社會工作由慈善到專業,由消極的濟貧到積極的福利措施,從地方性工作到全國性措施,由事后補救、治療發展到事先預防,由少數人參與發展到大眾參與,由傳統的個案為主發展到整體性、綜合性的社會工作,由描述性的訪問調查到成本效益量化的研究分析,由不計成本的工作發展到方案評估及成本效益的分析”(萬育維,2002),從而成為現代社區文明和文明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
(二)社會工作的特點
法利(Fariey,2005)列出了社會工作與眾不同的特點:
1)注重個人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包括注重個人、環境和行為三方面的因素。社會工作強調整體環境中完整的人。
2)強調家庭在塑造和影響人的行為中的重要作用。社會工作者努力了解家庭互動背后的規則,把家庭作為改善社會功能的基本單位來開展工作,認為大多數社會問題的根源在于家庭關系不當或是不平衡。在社會工作中,家庭常常被視為個案,盡管現代家庭在不斷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形式,但家庭仍然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因此它仍是社會工作關注的焦點。
3)運用社區資源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社會工作者對社區資源有廣泛的了解,能把資源用于滿足工作對象的需要,他們可以幫案主去最能幫他們解決所遇到的特殊問題的機構。此外,他們對社區也有十分重要的貢獻,通過把自身的技巧運用到規劃和組織工作中,以幫助政府和各類組織機構運轉得更有效。
4)運用督導方法為淺資的工作者提供指導,也讓資深的人不斷成長。在專業學習和實踐兩個方面,社會工作都有合格的專業人員作督導,幫助社會工作者在專業方面繼續成長,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更多了解,掌握更多技巧。督導是定期的,它幫工作者把工作做得更好,增加對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的了解和相關技巧。這一督導機制特別重要,因為社會工作者自身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幫助遇到麻煩的人的工具,他們需要專業上的成長,需要跟上新知識、新技巧發展的步伐。
督導的方式一直在不斷變化,總的趨勢是多一些自我引導,少一些正規的督導—被督導關系,參與性督導、自我督導和同伴督導正得到廣泛應用。
5)社會工作擁有獨特的教育方案,方案中既有課堂教學也有實踐活動,兩者結合在一起。
在美國,要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需要接受兩年或相當于兩年的研究生教育。2001年美國可供選擇的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有141個,課程中既有專業課也有到實際工作單位的實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學層次的社會工作或社會福利教育方案要得到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的審核和認可,只有學習了這些課程,擁有社會工作學士學位(Bachelor of Social Work,BSW)的畢業生才能被接納為初級社會工作者,有資格開始職業生涯。
6)社會工作有三種基本方法,即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和社區組織方法。個案工作方法在解決問題時,主要采用以一對一為基礎、親密的、面對面的方式。小組工作方法是在群體間開始工作,用來直面和解決社會病態問題。社區組織方法的目的是增進對社區需求的了解,并幫助滿足需求。社會工作者常常充當倡導者,協助增強和改善社區資源,并帶來良性的社會變化。
7)社會工作有自身的專業組織:在社會工作開展較早的美國,社會工作的專業組織有全美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和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CSWE)。全美社會工作者協會成立于1955年,該組織的成立經過了詳細的研究,它把幾個小型的專業社會工作團體匯聚在一起,形成了統一的、強有力的組織。這一組織的人數增長很快,2001年超過160000名的社會工作者成為它的會員。這一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提高社會工作實踐的水平,招募合格人員從事專業培訓,向公眾解說社會工作所做的事情及其價值觀。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成立于1952年,它致力于改善培訓設施,改進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另外還協助招生、處理公共關系和增強各院校的社會工作實踐。
8)在社會工作中,建立良好的關系是核心。盡管與會晤案主有關的任何環節都很重要,但對社會工作而言,工作者與當事人之間的感覺尤為重要。工作者必須努力營造一種情感上具有支持性的關系,通過分享知識、理解和接納,使當事人能夠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問題。
9)社會工作與心理學建立了越來越密切的關系,并把相當多的精力放到了解人的內心世界上。
10)社會工作特別強調社會互動,在社會與個體的互動中產生的功能失調是產生各種問題的重要原因,社會工作者通過學習、運用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以及群體動力學的重要原理,用來了解人們的關系,幫助他們解決沖突。
11)社會工作認識到,人類的社會制度本身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釀成了社會問題,塑造了人類行為。要了解社會問題和人類行為,必須了解人類的社會制度。減少社會問題的方法可以是改變人的性格特質,也可以是改變社會制度。比如,對某個男孩,一方面可以通過個人的治療來幫他摒棄不良行為,另一方面,社會工作也認識到,也可以通過政治經濟體制方面的變革,來防范不良行為的發生。
12)大多數社會工作者都在特定機構工作,有固定的服務機構。盡管在國外私人執業的社會工作者的數量正不斷增加,但大部分人的工作仍要遵守機構的運行機制和政策。這一工作背景使社會工作者有組織后盾,能在多方面強化他們的服務。機構環境中本身具有的督導、咨詢和合作,為工作人員提供了許多良好的資源。
13)社會工作的基本目標是助人自助或幫助社區自助。社會工作者致力于幫人改善自我、了解與他人的關系,讓他們調動自己和社區的資源解決個人問題。社會工作者開展工作的前提假設是,當人們找出了問題,并明白了問題所在,大多數人本身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力量。
14)大多數社會工作者都是機構的雇員,有固定的薪水,服務收費只是用于更好地開展機構的工作。
15)社會工作者特別擅長建立團隊工作方法,擅長協調各種服務和活動。許多專業的人士都把社會工作者當成催化劑,認為社會工作者有能力、有責任幫助專業團隊齊心協力,發揮最佳作用,社會工作者常常充當專業團隊工作中的協調員和整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