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身產(chǎn)生生命
關于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一種說法認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上產(chǎn)生的。進化論學派生物學家認為,35億年前巖石形成時期的一種單細胞細菌是人類的祖先。這種原始生物的構造也相當復雜:它擁有DNA和BNA兩種基因,并由蛋白質、脂類和其他成分組成。不過又有人懷疑,在這種原始生物出現(xiàn)以前有另一種構造更簡單的生物存在。
1953年,據(jù)美國大學生唐來·米勒的實驗證明,生命的單位氨基酸能從幾種簡單的化合物中得到,從而使生命的“地球產(chǎn)生說”幾乎成了定論。但近十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原始大氣不是還原型的,讓米勒的實驗很難合成生命的基本因素“氨基酸”。所以,這一說法受到了質疑。
隕石與生命
另一些科學家認為生命來自星際空間,原因是在月球表面或火星的火山口都可以找到不少有機合成物。
早在19世紀初,人們已在隕石上找到了有機分子,它們是有機合成物誕生的重要因素。這種觀點認為,地球生命來源于宇宙,隕石是載著生命種子的星際飛船,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就是由隕石送來的。
不過,持原始生命產(chǎn)生于地球本身觀點的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星體上的有機物遷居到地球的機會絕無僅有,因為這些隕石降落到地球時產(chǎn)生的高溫足以把整個海洋蒸干,令地球成為不毛之地,任何生物都無法在其上生存。
拓展閱讀
黏土礦物是最初的生命物質,這一說法已不再是西方的圣經(jīng)故事和我國的神話傳說,而是新的科學研究成果。黏土礦物是一種微小的晶體。這些無機晶體作為一種構造物質要比大的有機分子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