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中東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匯處。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
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謨拉比死后,巴比倫就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才終于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在88年后,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覆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巴比倫也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最壯麗最繁華的都城。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墻,城里最壯觀的建筑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宮和著名的空中花園,以及那座據說讓上帝都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
相傳,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美麗公主米梯斯為王后。可婚后不久,國王發現公主總是愁容滿面,于是尼布甲尼撒便問她為什么不高興。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景色非常喜人,而這里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實在荒涼。我每天都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
公主的思鄉病使尼布甲尼撒二世萌生了建造一座美麗花園的想法。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里建造了一個階梯形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下面是潺潺流水,園中還有幽靜的山間小道。
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如此美麗的園林景色終于使公主眉開眼笑。由于花園比宮墻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御花園懸掛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
巴比倫城除了有著謎一樣的“空中花園”外,還有一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圣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后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這就是巴別塔。
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已沖入云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后,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的象征。他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后還有什么辦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后來人們就把巴比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倫城墻的厚度,可以讓一輛4匹馬拉的戰車轉身。城墻長達16千米,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城樓。城墻的兩端起于幼發拉底河畔,河對岸是巴比倫的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使新城區跟主城連在一起。
巴比倫城墻不僅是巴比倫人用來抵御敵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泛濫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倫城有一百座銅做的城門,因此希臘大詩人荷馬又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
巴比倫古城的大門叫典禮門,高4米多,寬2米左右,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殘存的城墻相連,門洞兩邊的墻上有黃、棕兩色琉璃磚制成的雄獅、公牛等圖像。這座城門建筑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毀巴比倫古城時,只有這座城門幸存下來。在千百年風雨剝蝕下,古城城墻已坍塌無存,唯獨這座城門依然完好如初。
穿過城門是一條廣闊大道,上面鋪著灰色和粉紅色石子,大道兩旁的殘墻上還留著清晰可見的雄獅、公牛等圖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在大道西邊。被人們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就在南宮的東北角。
赫赫有名的巴別通天塔就聳立在大道的北面。巴比倫古城里最早的巴別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倫時就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別通天塔共有七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云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在5千多年前,人們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跡。遺憾的是,巴別塔如今剩下的僅僅是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了。
公元前1650年,巴比倫帝國被外族入侵所滅。公元前1300年左右,亞述人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開始崛起,到公元前8至7世紀,其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古巴比倫最杰出的國王是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他是一位智慧英明,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登上王位后,采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先與拉爾撒結盟,滅亡伊新,接著又與馬里聯合,征服拉爾撒,隨即揮兵直逼馬里,基本上統一了兩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倫。
漢謨拉比在巴比倫帝國建立了君權神授的中央集權制度。他獨攬軍權,振興經濟,重視農業,開發水利,使巴比倫帝國日益興盛,在巴比倫城,他興建了豪華宏偉的宮殿和神廟,架建了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大橋,還制造了能夠跨海運輸的船只。
漢謨拉比最大的貢獻是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部法典刻在一根高225米,上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巖柱上。法典共3500行,用阿卡德語寫成,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前言主要宣揚王權神授、炫耀漢謨拉比的豐功偉績,結語則說明漢謨拉比遵從神意創立公正法典以垂久遠,并警告后世,若有敢不遵法典之王,必遭神罰。
法典的正文共282條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軍人份地、租佃、雇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方面,是世界上現存的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據說公元前12世紀,埃蘭人入侵巴比倫時將這根石柱作為戰利品擄回蘇薩。
巴比倫不但創立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法典,而且還是第一個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實行七日一周的制度。后來的希臘文化、羅馬文化都深受巴比倫的影響。
在波斯人徹底摧毀了巴比倫之后,人們對巴比倫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當亞歷山大大帝占領已經荒蕪的巴比倫后,他曾經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單單清除廢塔的磚瓦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最后他只好放棄了這個計劃。千百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倫城的遺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今天的巴格達南面50多千米的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持續十多年之久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終于找到了已經沉睡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后的巴比倫古城遺址。
后來,德國考古學家羅伯特·科德衛在巴比倫城遺址進行挖掘。可由于地下水位太高,發掘僅限于新巴比倫時間后地層。盡管如此,他還是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出一個面積有1260平方米的奇異建筑,那是一個略帶長方形、處于半地下狀態。
這個建筑物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開,布局對稱,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墻所環繞。在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一個呈正方形,兩個呈橢圓形。
考古學家分析,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遺址。因為那些小屋極有可能是原來的水房,而水槽則顯然可用來安裝壓水機。當年巴比倫人用土鋪墊在這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上,層層加高,栽種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供應的。
考古學家經過考證證明,那時的壓水機使用的原理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鏈泵基本一致,它把幾個水桶系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墻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著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
考古學家還在遺址里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的痕跡。但是若干年以來,世人也無法證實考古學家的推理是否正確。在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中,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
后來有些考古學家認為“空中花園”并不在巴比倫城,而是在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城,因為尼尼微城內也有許多的花園。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灌溉這些花園,還專門從底格里斯河引水過來。
西亞古城尼尼微的一個城門甚至被命名為“花園門”。在眾多花園中,國王辛那赫里布在自己宮殿附近建造的一處大花園最為著名。花園依山而建,山上種滿奇花異草和許多樹種。辛那赫里布花園因為建在小山上,山頂建有宮殿、廟宇,因此他的花園也被稱為空中花園。
考古學家們仍然在巴比倫古城遺址上不斷地進行著發掘工作。許多宮殿、神廟、街道和住房已經漸漸露出地面。考古學家們和歷史學家、藝術家們一起,根據發掘出來的文物,復制古城巴比倫大多數建筑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這座人類宏偉的古城恢復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