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諾亞方舟是否存在

諾亞方舟的故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諾亞方舟是否真的存在,我們便無從知曉了。1916年,俄國飛行員拉特米飛越雪山時,發現山頭有一團藍色的東西,好奇心促使他飛了回去再次仔細地看了一遍,他驚訝地看到了一艘房子般大的船,一側還有門,其中一扇已經毀壞了。

拉特米很快就將諾亞方舟的發現報告給了俄羅斯統治者沙皇尼古拉二世,當時他曾經組織了一支探險隊,但是由于十月革命的爆發,這項計劃也就告吹了。

其實,拉特米并不是第一個發現諾亞方舟的人,早在17世紀,荷蘭人托依斯就寫過一本書聲稱他找到了諾亞方舟,并附有方舟的插圖。在1892年,耶路撒冷大主教和當地土耳其牧人也都說他們看到了“方舟”。

亞拉臘山位于土耳其東端,靠近伊朗國境的地方,是座海拔5千米的死火山,山頂自古就被冰川覆蓋著。傳說,亞拉臘山頂有諾亞方舟,如果人登上了這個被尊崇為神圣的地方,就會被上帝懲罰。長期以來,沒有人能夠征服過它,但這個謎最終還是得到了證明。

1795年,一個叫弗利德里希的愛沙尼登山家,初次在亞拉臘山登頂成功。隨后,在1850年,蓋爾奇科上校率領的土耳其測量隊也登上了頂峰。1876年,英國貴族詹姆斯·伯拉伊斯在圣山高約4500米的巖石地帶,撿到了木片,并發表了他找到方舟殘跡的消息。

二次大戰后,一位土耳其飛行員拍了一張“方舟”照片。從此,“方舟”不再是人們口頭傳聞,而是有了照片的實物。更令人吃驚的是,照片被放大處理后,測出船身為150米長,50米寬,和傳說中的方舟近似。

1952年,法國的瓊·多·利克極地探險家又組織了探查隊,并成功地登上了亞拉臘山頂,然而關于諾亞方舟卻什么也沒有發現。可是,當時的一個叫瓊·費爾南·納瓦拉的隊員卻認為,諾亞方舟一定在亞拉臘山的什么地方有殘留。于是他在1953年7月帶著11歲的小兒子拉法埃爾,試圖第三次登上亞拉臘山峰頂。正當兩人心灰意冷時,終于發現了冰川中的諾亞方舟殘片。這塊木板后來被寄到西班牙、埃及等國家進行科學研究。

研究結果證明,這是一塊經特殊處理過的木板,經碳測它至少有4千多年的歷史,正是所傳“方舟”建造的年代。于是費爾南更加堅信自己發現的就是“諾亞方舟”。但是有人提出質疑:即使發生特大洪水,地球水位也不會升到5千米的高度,方舟是怎么升到亞拉臘山巔的呢?

有專家認為,從科學觀點來看,歷史上有人見過諾亞方舟的說法是沒有說服力的。如果方舟在5千年前擱置在亞拉臘山的山頂附近,那它很可能早就被冰川運動轉移到較低的高地,方舟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已支離破碎,木頭早已撒遍了亞拉臘山的較低山坡。可是,從來也沒人找到過這樣大宗的木頭,更不用說方舟的殘骸了。

人們所提供的“方舟”照片,顯然都是模糊不清的,并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以便從點綴山峰及其附近斜坡上的許多形狀相似的天然輪廓中辨認出這巨形方舟。說到納瓦拉找到的“方舟”木頭,從三個不同實驗室得出的若干齡期值表明,其齡期介于1250至1700年,年代太近,因而不符合“方舟說”。

卡佐加斯各特設想,在5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發生了一場大洪水,于是諾亞家族造了一只船,貯藏了足夠的物資,還給牲畜留出了艙位。那場洪水使諾亞家族的生命以及財產損失浩大。數天之后,那只船擱淺在某處,諾亞方舟故事因此留傳了下來。

美國學者戴維在亞拉臘山以南的烏茲恩吉利附近的穆薩山頂上發現了一艘大船,這個村莊與史書上所說的尼塞村位于同一地點。該船船頭呈洋蔥狀,船身長164米,長度基本上和《圣經》上記載的諾亞方舟相符。

1989年9月15日,兩名美國人乘坐直升飛機飛越亞拉臘山西南麓上空時,發現了諾亞方舟,并拍攝了照片。駕駛員查克·阿倫說,在亞拉臘山的一處通常由冰川覆蓋的、海拔4千多米的地方發現了這只方舟形物體,而那處地方的冰川今年夏天因該地區高溫天氣而消退了。阿倫說:“我百分之百地確信,這是方舟。”

于是,阿倫和他的同伴計劃在1990年6月攀登這個地段,還將派出一個由包括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共20人組成的考察隊。后來,至少有三個小隊在搜尋這艘諾亞方舟,重點放在亞拉臘山的西南麓。然而,土耳其地質學家們說,那只是一塊經過數千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頑石而已。

雖然有關諾亞方舟的發現時而傳來,但是堅信此事為子虛烏有的科學家也大有人在。盡管如此,方舟的探索者們仍然興致勃勃,信心百倍地不斷探索有關諾亞方舟的任何訊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漳浦县| 东明县| 定南县| 伊春市| 云南省| 潍坊市| 北安市| 旺苍县| 遵义县| 鄂州市| 务川| 绩溪县| 虞城县| 昆山市| 沿河| 淮南市| 新和县| 大洼县| 横山县| 儋州市| 云浮市| 嘉祥县| 二手房| 临澧县| 黔南| 伊通| 永宁县| 依安县| 邯郸市| 铜鼓县| 灌云县| 聂荣县| 内丘县| 吉安县| 延吉市| 商河县| 南召县| 乐山市| 剑河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