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花錢才是明智的消費
在生活中用“必須”來做出計劃和安排,并把那些不應花掉的錢儲存起來,這就是明智的消費藝術。
每個人都應該懂得金錢的價值,學會明智的消費,如果年輕時不學會這一點,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會遇到難以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的重大問題。
幾年前,報紙曾報道過這樣一位出手闊綽的富人,他和別人一樣,先是掙了很多錢,但是很快又愚蠢地花掉了。一篇報告登出了如下從印第安納波利斯拍來的電報:
“在英格蘭大酒店里,匹茲堡的弗蘭克·福克斯先生用一張50美元的鈔票擦完臉后,就把鈔票扔到地板上。然后他從兜里的一摞5元和10元的鈔票中抽出一疊扔到吧臺上,說道:‘伙計,給我一杯酒,快點!要不我就買下整個酒店,然后炒你的魷魚!’”
我們很容易就能猜出這個人最后的命運。除了知道他是靠自己斂聚財富外,我們對他的過去一無所知。他如果要擁有巨額財富,也必須和別人一樣相當節儉。但是,他從來不知道節儉為何物,而節儉能教會人們如何花錢和儲蓄。有許多人積累了很多錢,卻不知如何明智地花錢。
有一個年輕人繼承了巨額財產,他沉醉在自己愚蠢的幻想中,以為自己就要成為一個偉大的金融家了,并試圖投資于各種有價證券。結果,他落入了狡詐的推銷商的圈套,那個推銷商很快就發現他容易輕信別人。最后,等到那個年輕人醒悟過來時,所有的錢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直到破產以前,他還以為自己在掙錢呢?當他失敗時,才發現他所有的有價證券都不過是廢紙一堆,幾乎沒有一種證券是有頭腦的商人愿意投資一分錢的。
多數年輕人都有賺錢的欲望,這其中有個人需要的成分,也與虛榮心有關。很多人認為,那些沒有掙到錢的年輕人總是有些問題。他們掙錢的動機如此強烈,使得他們總想通過拼命工作來掙錢,但是現實生活中的誘惑實在太多了,又往往使他們在消費中出了問題。
一個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說,在紐約100個掙錢的人中,沒有一個能留得住錢的。這可能有點夸張,但我們知道,確實很少有人能把掙到的錢存下來,他們很難抵制伴隨著金錢而來的種種誘惑。
在消費過程中,奢侈浪費的典型犧牲品是那些善良、隨和、慷慨的人。他們總是樂于請人吃飯、喝酒。慷慨大方使他們的錢來去匆匆,好像總也留不住。
這種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毀了他自己,也害了他的親人,因為他不能給自己家庭的未來提供保障。他如果有錢,任何人只要開口,就可以借到他的錢。如果碰巧沒有錢,他也會借錢給朋友。結果他的家人都成了他揮霍浪費的犧牲品。
這種人可以從英國小說家哥爾德史密斯的話中得到很好的教訓。他曾經說過:“在生活的經驗教會我必須做到謹慎、節儉以前,書本總告訴我應當無私、慷慨……我經常用我微薄的收入大發慈悲,甚至忘掉了公正的原則。總是有不幸的人感謝我的施舍。”哥爾德史密斯嚴格要求自己,也不放任他人,他還以兄弟的教訓教兒子以節儉之道。他對自己的兒子說:“讓叔叔的貧窮作為你的前車之鑒吧!”
在消費過程中,最容易被普通人忽視的品質就是簡樸。人們往往掙錢在先,但是掙到錢以后,大多數人似乎沒有辦法學會儲蓄。人們總是以各種愚蠢的方式,令人難以置信地花光了所有的錢。
儲蓄的藝術本質上就是明智消費的藝術。有些行為看起來似乎是浪費,但其實往往是最節約的。在美國有許多家庭,特別是小城鎮和農村的家庭擁有私人汽車,但是家里卻沒有浴缸,而他們又在考慮支付其他的昂貴開支。
我們無意反對人們買汽車,因為汽車對美國人的家庭來說是很實惠的,它可以給婦女和孩子單調乏味的生活帶來健康和豐富多彩的變化,給許許多多的人帶來那些沒車的人不曾有過的快樂和愉悅。但是,清潔也是必須的,大多數人都會認同浴缸是一種重要的清潔用品。文明社會演變了幾千年,浴缸才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人們都認為每天洗澡可以增進健康、緩解疲勞和延長壽命。
消費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物有所值。有些人表面上穿的是綾羅綢緞,戴的是金銀珠寶,坐的是豪華轎車,肚子里卻是一包稻草,骨子里更是齷齪不堪。一個人要穿舒適的衣服,但同時也要給自己以自尊的品格、好學而健康的頭腦和美好的性情。把金錢和時間花在更具有持久影響力的事情上,將會使你變得更大氣、更莊重、更純真。進行自我投資來提升自己,把錢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標方面,你一定會獲得極大的滿足。
選擇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進行投資,這是一種有益的消費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將會使你活得誠實、簡樸而有價值,最終得到幸福和滿足。
有些人收入不高,但花起錢來可真是愚蠢之極。他們會為了買只有富人才買得起的小古玩和衣服,把所有的錢都花光,但等到買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時卻身無分文。
有一個原本相當出色但如今卻窮困潦倒的女人,她從小到大就不知道怎樣衡量物品的價值。最近,她要去市場上買許多食物,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沒有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來遮蔽難堪。但她只知道哀嘆餐桌上沒有豐富多樣、美味可口的食物。
很多人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工作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花錢。許多不切實際的需要都讓我們把錢往外掏,如果我們沒有堅定的自制力,粗心大意,沒有良好的判斷能力,那么我們就會經常花錢如流水。
今天,在原本事業受挫的人中,在貧窮的家庭中,在接受慈善組織救濟的群體中,有許多人已經相當獨立了,他們懂得了明智消費的藝術。我們說“不恰當地花一分錢,就是浪費了一分錢”,那么,為什么不記住這句勸世的格言,從中學到聰明和智慧呢?
2.個人理財應該注意的方方面面
善于理財表現了一個人對人生的計劃性,不懂得個人理財的人,他的一生肯定是一個盲目的人生。
個人的理財計劃是基于個人不同的財務需要而制定的。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應某一個典型的理財模式,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會對生命有不同的抉擇。
社會風情的巨大轉變,使一個與自己身份和收入相符而又有效的財務安排和計劃顯得格外重要。小心地進行理財規劃,可以使你與時代并進,而且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仍可保你無憂。不過,當經濟情況出現急轉直下之時,理財目標已經不再是單純以生命周期和年齡做區分。經濟不景氣的年代,不論你自己年齡是二十五歲,還是人屆中年或者老年,最重要和最實際的就是多取一些資源來保障自己。其實每一個生命周期中的財務計劃,都要依據你自己個別的情況區別而定。我們下面所講的個人理財應注意的幾個方面,是從宏觀的人生角度闡釋的,相信這一定會對你制定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有一些啟示:
(1)終身享用的置業計劃
我們常見的一類財務計劃,就是置業的計劃。我們一生之中都會把我們所擁有的資產一一不斷地累積。人有工作以后,收入會使人有不同形式的資產累積。
其中,有一些是流動資產,例如:現金、儲蓄戶口,供我們日常開銷用度。有收入以后,又會有部分的錢用來購置一些改善個人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東西,個人財產諸如家具、電器、衣服、首飾、電子產品等,會日漸增多。但也會有些較為貴重的不動產,例如汽車、住宅、地鋪、廠房等等,是我們財務計劃之中的最具重要性的東西。既然這些是人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財產,就需要良好的財務計劃。
如果沒有良好的財務計劃,買房的錢預算時就顯得太緊張,自己多做三兩份兼職的收入也實現不了。買房并非供一時而已,如果因沒有計劃而后功不繼,或因做生意不慎賠錢,銀行可以正式收回樓宇作為抵押。除非你馬上把它出售,否則一切的款項都化為烏有。
(2)一勞永逸的債務和保險計劃
另一個類型的財務計劃是債務計劃。說到債務,當然是與借別人的錢有關。債務其實是借別人的金錢,日后有責任需要償還的。一個初出茅廬的人,因生活所需又不會合理安排,花錢不慎可能會有不少的債務纏身,租私人的房子,家鄉來客需請客,為上級或親友送禮,參加同齡人的結婚生子喜宴,自己生日時請眾朋友狠狠地“搓”了一頓,導致下月欠賬等等。到了日后買車、買樓、借錢交稅,所涉及的借貸債務責任會越來越多。很有趣的是,當人們自己的資產日漸豐厚,借貸的需要會因此而增加。
借別人錢在以往的年代,會被視為不光彩的事。不過當今社會,借錢已經甚為普遍。如果能適當地運用信貸,懂得如何善用他人的錢,也可以使自己的理財和投資更加有聲有色。
與此同時,保險的計劃也十分重要。與借貸一樣,保險的需要在我們步入社會之后就已產生。在成家立室之前,保險的財務計劃就應列為個人理財之中。保險是一個金融工具,可以把財務風險減少,同時保險個人和財產不受風險的威脅。當你得了一場大病,不能工作當然沒有收入,相反醫療支出卻一分也不能少,真是屋漏更兼連陰雨。如果手中持有一份保險計劃,就好像隨時有一筆錢,代你支付一切醫療,而且患病期間還會有一定的現金收入保障,這筆錢就可以用來支付家庭和個人的費用。不過,如果超額投保或者誤用保險,所耗的成本也是相當多的。
不過,當人漸漸步入老年,借貸和保險的需要會漸漸減少。原因是年齡的增長,會使銀行和保險公司所面對的風險愈來愈大。例如一些公公婆婆去借錢,若不是特殊原因,是不予支持的。如果他們有不幸的事故發生,貸款就會變死賬。保險公司方面,也由于風險較大的緣故,保險費用相應提高。
(3)精打細算的儲蓄及投資計劃
當你的收入開始增加,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會相應地增加。儲蓄可以幫你把錢財積攢起來,以備方便急時用。不過,大部分人把儲蓄的更大用途,當作是投資市場的彈藥庫。他們把財富累積起來,然后把資金投放到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期貨市場、物業市場等等。投資成功與否,在于分析和嚴格遵守投資的原則。儲蓄的目的是為了儲備資金,而投資的目的是要把資金投到必要的市場,錢再生錢,爭取理想的增值和回報。
由投資而累積的回報利潤,加上個人的儲蓄,對于未來的退休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打工仔的加薪幅度有限,如果一輩子都是工字打不出頭來,你就會把發財和退休保障的希望,放在個人投資之上。
儲蓄投資的另一個目標,是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著想。不少夫婦年輕時會以為配偶是最重要的;不過,到了自己的寶寶呱呱墜地,才會覺得子女才是自己的命根。日夜辛勞,其實都是一身兒女債。父母的天職除了養育之外,供孩子讀書是更重要的一環。現今經濟寬裕,三餐溫飽不難解決。但是養不教,父之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十分重要。父母要為子女提供較佳的學習環境,國際學校和一些海外的學府會是較佳的選擇。不過,很少人能負擔得起高昂的費用。如果平時有投資的習慣和計劃,利潤的回報就正好可以作為子女日后的教育基金之用。
生命周期所考慮的投資,其實不在乎一次的大賺特賺,高風險和高利潤常常都是孿生兄弟,形影不離,如果一次性投資像賭博一樣,不是多贏一兩倍回來,就是一次性全部輸光,由零開始,這種心態最要不得。孤注一擲,沒多沒少的賭博投資法,正是沒有財務計劃的表現。
如果投資每年都有穩定的收益,例如每年增值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二,都算是不錯的選擇,最少也能抵抗通脹。不過,你要注意一點:長期投資之中,回報率雖然相差少許,但積少成多,每年相差百分之二的回報,在幾十年后累積的相差可以很遠。
如果一種投資每年有百分之十二的回報,你在二十歲時只要投資一千元進去,在經過四十年后的利息,就可以在六十大壽時滾存到九萬三千多元。同樣是一種投資,如果每年回報只有百分之十,同樣地攢它四十年,到時只可以拿回四萬五千多元。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相差只是百分之二,但是長期的收益卻相差一倍。所以長期投資除了要考慮風險之外,額外多一點的投資回報可以繪出一幅完全不同的圖表。
這是復利的奧秘。也說明了盡早參與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越早有自己的儲蓄和投資習慣和計劃,未來的滾存財富就會是個天文數字。大到自己都會為此感到驚訝!雖然有通脹因素蠶食我們的投資,但我們完全可以用這些天文數字來對抗通脹。
(4)不得不巧思的稅務計劃
當人們初出茅廬時,收入有限,需要繳納的稅款不多,那時都沒有什么稅務計劃可以想,稅款多少,自己的經驗又不足,當然沒有必要與老板商量一些避稅安排。這時稅務計劃對年輕的人并不重要。
不過,當他們工作年限稍長,職業能帶來的收入較原初有顯著的增長,由低收入人士晉級為高薪的打工皇帝或進入白領階層后,此時來個適當的稅務安排,就可以幫你省下不少稅款。因為未來的生活中,隨著稅法的進一步完善,可能付稅的機會將日漸增多。稅務計劃的層面并不僅僅是減少人息稅的支出這么簡單。如果你有樓收租,你的租金收入是要付物業稅的,如果以一家有限公司的名義來收租,而這家有限公司的支出,多于它的收入就不用繳物業稅,這樣的稅務安排是值得一搏的,而且是完全合法的避稅,稅務局長也無奈何。不少的稅例漏洞,都可以幫你合法地避稅,甚至于個人演出,作品出版,舉辦畫展等項目的稅務有時也可以讓對方來代交,及時從收入中扣除,那么,這一筆自然可以省下來。只要你懂得如何運用,就能保證你省下來不少。
當人們年屆三十五歲,如果沒有特殊的生活經歷,收入會是漸入佳境。收入增多、交稅的機會也會增大,此時就要想法子避稅。稅務計劃就是中年人主要考慮的東西。不過,當你漸入退休年齡,你自己沒有工作就沒有什么大筆收入可言,沒有收入所要付的稅項,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稅務計劃的重要性又會隨著人的退休而降低。
(5)事先制定的退休和遺產計劃
當你仍然投身工作之時,你應該為老年時的目標打算一下,如果你想年老可以環游世界,得閑到海邊垂釣、去草原放牧,就必須在退休之前,就有一個退休計劃。
很奇怪,大部分四十至五十歲的人,都沒有想過退休這個問題,這是大部分人的寫照。如此現象,其實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就是普遍人都永不認老,可以永遠保持工作的沖動;但壞處卻是未來的退休沒有保證,人們自以為仍然年輕,賭輸了以后想再從頭開始時,卻發現已屆退休之年,此時再來努力奮斗,不能安享晚年,豈不哀哉?在歐美地區,有不少退休保障計劃,你自己會有一個獨立的戶口,你越早進行存款,以復利計算,將來到了退休時可以收回更多的錢。未雨就應綢繆,愈早為自己退休做準備就越安全。
當投資不斷累積,坐擁巨資,固然可以使你安享晚年,不愁衣食,不用老來拾荒度日。不過,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命限,人間的錢財始終不能帶進地府,所以,你就有必要為自己想一想,如何把你的財富順利地轉移到你至愛的手中。這一個活動大概就是遺產計劃的全部。
縱觀人這一生,與錢財結下了不解之緣。由出生至死亡的生命歷程中,人既是用錢的生產者,也是用錢的消費者,一切都與錢財有關。你一生的收入累積可能有幾十或幾百萬,但只有掌握理財的要旨,使這些收入獲得最佳的運用和得到最大的增值,才能開拓出一片最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3.年輕的單身漢如何理財
年輕時養成一套正確的理財觀念,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你會發覺受用不盡,一生得益。
年輕人有大好前途,何須斤斤計較?這是錯誤的觀念。年輕,并不代表你可為所欲為,銷蝕理想;相反,年輕人應該是滿腔熱忱,充滿壯志,想創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且年輕人大都是赤手空拳闖天下,不一定有父母庇護。要追求成就,不能單憑一腔熱情,空有理想。計劃一下未來是必須的,而且世間事非財不行;想做大事,說穿了還是要靠錢。要用錢去發展你的理想,第一步當然是有一套合理的理財大計。一套風險低,有機會以小搏大的理財計劃,再努力實行,就是年輕人走向成功目標的必經階段。
年輕人學習理財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自小養成好習慣,知道資源有限,應該珍惜,也懂得不會只做守財奴。應該在適當時候將金錢投資作為條件,以發財致富為目的,年輕時候養成一套正確的理財觀念,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你會發覺受用不盡,一生得益。
因此,每個人都需要設定一個理財計劃,個人理財計劃雖然未必可以使人人致富,但善于理財,有系統有計劃的理財,卻有使用不盡的好處:
第一,可以降低投資的風險。投資其實是理財廣泛層面中的一個環節而已,理財是一套包羅萬象的用錢計劃,其中自然包括投資。一個有效的理財計劃可以使你明白投資帶來的風險,進而設立一套完善的計劃,使風險減至最低限度,投資無可避免地會有風險,但完善的理財計劃,卻可以將要發生的風險減至最低限度,不致對你產生沉重的打擊。那些把全部錢財一下子在投資市場輸掉的人,一定是欠缺一套完善的理財計劃。如果有一套完善的理財計劃的話,他們一定不會被這種風險擊垮。
第二,可以具有安全感。在一個充滿高度競爭的社會,人心總是不那么穩定。缺乏安全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比如:1992年香港國商銀行宣布清盤事件,造成不少市民因全部錢財存入這間銀行,以致損失慘重。連銀行都未必可以完全信得過的心理,并非無稽之談。連銀行都不可以完全相信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一個最好例子。能夠使你有安全感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善于理財,妥善地將你的金錢財富保護好,甚至使之增值致富,可以使你充滿安全感,不致終日忐忑不安。
第三,可以減低無辜損失。其實將全部錢財存入銀行的做法本身就不是妥善的理財的辦法。妥善的理財計劃并不會教你把錢財全部存入銀行,也不會全部投入股票市場或其他單一市場。有計劃的理財會使你的資金安排得井然有序,減低銀行因調低利率對儲戶的影響。減少無辜的損失。
第四,可以提高生活水準。善于理財可以使你的生活得以改善,雖然未必一定會致富,起碼可以漸漸變得富裕,改善你的衣食住行,提高你個人及家庭的生活水準。
第五,可以保障家人受惠。個人的存在,并不可以為自己,也要為家人著想。一套完善的理財計劃,除了可以保障你自己之外,其實也一樣保障了你的家庭成員,比如保險制度,就是可以引申到了為家人而設的理財計劃。可以說只要有一套完善的理財計劃,不單只是你個人受惠,而且使全家受惠。
第六,可以達到個人理想。理財計劃,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幫助你達到理想和愿望。只要這個理想不是奢望,完善理財都可以將你的愿望拉近,而且早一步實現。缺乏一套理財計劃,這個愿望卻可能要推遲十年八年才能達到。而完善理財卻可以加速達到。
那么,未成家的年輕人怎樣為自己理財呢?下面是幾個應該考慮的重要方面:
(1)重點在于計劃未來
每個人的第一筆收入,相信大部分都來自踏出校園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學校教育已經發展了個人的心智,已經為進入社會工作打下基礎。此時需要為自己一生設定目標,詳細規劃后半生的計劃。例如四十歲前要創業,三十歲前要成家立室等。有了目標,做人做事就不會渾渾噩噩,漫無目的。
(2)儲蓄作為實現理想的手段
獨身期間也是儲蓄的重要時刻。獨身時期的儲蓄對于長遠的資本累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若每年都在銀行積存薪金的話,已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如果自己想轉換工作環境、日后進修或者創業,手中有一筆錢是相當重要的。
(3)埋頭工作增加收入
由于獨身期間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刻,最沒有后顧之憂,而精神和體力也是最巔峰時期,所以應該珍惜追求高薪的機會,或者從事兼職副業,以求增加收入。
(4)最宜參與高風險投資
后生可畏,一把刀子可以鋸大樹。年輕人玩高風險投資如果失敗,此時仍然承受得起,任何挫折失敗也可以承受和從頭來過。所以,獨身期是適合利用杠桿投資,玩本小利大金錢游戲的良機。
4.如何節儉過好日子
奢侈和節儉的區別何在?“奢侈”是將沒必要花的錢花了,而“節儉”則是將它存起來。
通常,人們習慣把吝嗇看成節儉的孿生兄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實際上,節儉的真正含義是:當用則用,當省則省;也就是說,花費要恰到好處,但吝嗇的含義卻不同,它是指當用的不用,不當省的也要省。
有些喜歡出風頭、講排場的“紈绔子弟”,平時不僅要把自己的收入吃光用盡,而且往往還要借錢來撐場面。這種人一旦發生變故,比如生了病,或者失了業,不但自己站不起來,往往還會連累別人,把人家的錢都糟蹋掉。到了那時,他的真相就會被完全揭穿。如果他以前能夠節儉一點,少花費一些,怎會落到無顏見人的地步呢?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生育和娛樂等等方面的花費。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精打細算”的節儉。
托馬斯·利普頓爵士說:“有許多人來向我請教成功的訣竅,我告訴他們,最重要的就是節儉。成功者大都有儲蓄的好習慣。任何好朋友對他的援助、鼓勵,都比不上一個薄薄的小存折。惟有儲蓄,才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才具有使人自立的力量。儲蓄能夠使一個青年人站穩腳跟,能使他鼓起巨大的勇氣,振作全副的精神,拿出完全的力量,來達到成功的目標。如果每個年輕人都有儲蓄的習慣,世界上真不知要少多少個傷天害理的人!”
很多發了跡的人常常在晚年說著一樣的話,如今賺十萬元比以前賺一千元還容易。但是,如果沒有當初的一千元,也許他們早已餓死在貧民窟里了。
許多人只因為用錢沒有計劃性,一點也不算計一下,所以,就在不知不覺中使大量的錢財無謂地從指縫里流走了。如果一個青年能養成記賬的良好習慣,能把每次花費都記入賬簿,能夠仔細核算、好好籌劃,這樣,對于他未來的事業發展,一定有巨大的幫助。這樣不但能使他學會了記賬的方法,還可以使他熟悉金錢往來的各種手續,從而獲得寶貴的經驗。
這種賬簿最好能隨身攜帶,以便隨時隨地把自己的花費記入本中。這樣持之以恒去做,對改正揮霍無度的惡習一定有很大的幫助。賬本能清清楚楚地告訴你,過去的錢都用到哪里去了,什么地方是完全可以節省的,什么地方是一定要用的。
通常來說,鄉下孩子要比城里的孩子節儉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城里充斥著各種各樣專騙孩子的東西,不結實的玩具和不衛生的糖果都在引誘他們去購買。但鄉下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既沒有受到這么多東西的誘惑,又更看重金錢,他們往往舍不得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去亂花。他們往往非常珍惜自己有的幾個錢,不時地從口袋里數進數出玩弄著,決不舍得用幾個錢去買一些專哄人的東西,以博得一時的高興。等到他們積蓄到一定數目時,就非常高興,有時竟歡呼雀躍。這些鄉下孩子的父母們時常地諄諄教導,使他們明白儲蓄的好處,還鼓勵他們把錢存到銀行里去。而城里的那些孩子們往往不大把錢放在眼里,他們一有了錢就要把它們立刻花掉。
就像很多城里的孩子寧愿把錢放在口袋里,不愿存到銀行一樣,有許多青年人也習慣把所有的錢都帶在身邊,這樣往往就造成了他們隨時隨地地胡亂揮霍的習慣。固然,錢存到銀行里以后,要用起來就沒有帶在身邊那樣方便,但后一種做法太不明智了,因為習慣把錢放在身邊的人往往在用錢方面會失去控制。
所以,節儉的惟一有效方法就是把所有的錢全部存入銀行,而且最好存到一家離你的住處遠一點的銀行。這樣一來,等你要用錢了就必須到那家很遠的銀行去取,這時你就會考慮這筆花銷是否值得?能否節省?
富蘭克林這樣說:“致富的惟一方法就是賺得多花得少。”他還說:“如果你不想因有人討債而氣惱,想不受饑餓和寒冷的痛苦,那么你最好與忠、信、勤、苦四個字交朋友。同時,不要讓你賺得的任何一分錢從你的手中輕易地流走。”
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到印刷廠里去學技術。其實,他的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他父親要求他每晚住在自己家里,但要他每月付給家里一筆住宿費。一開始,那個年輕人覺得這樣太苛刻了,因為他當時每月的收入,就剛夠支付這筆住宿費的。但是,幾年之后當這個年輕人自己準備開設印刷廠時,他的父親把那年輕人叫到跟前,對他說:“好孩子,現在你可以把每年陸續付給家里的住宿費拿去了。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你積蓄這筆錢,并非真的向你要住宿費。好啊,現在你可以拿這筆錢去發展你的事業了。”那年輕人到此才明白父親的一番苦心,對父親的賢明感謝不盡。如今,那青年人已經成了美國一家著名印刷廠的老板,而他當年的同伴們卻因自小養成了揮霍無度的惡習,如今仍然窮苦不堪。
以上所述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真實故事。它給你的啟示是:惟有養成儲蓄的習慣,將來才有希望享受到成功與財富。
如今,仍然有很多青年人認為節儉是一種很不體面的行為,這真是一種荒唐不堪的觀念。為什么一定要把金錢胡亂揮霍掉呢?這難道算體面嗎?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塊錢都用在最恰當的地方,不是更“體面”嗎?茫茫宇宙中沒有一樣東西是無用的,是可以隨便糟蹋的,那么對于寶貴的金錢,我們難道可以這樣隨隨便便胡亂地糟蹋嗎?
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節儉其實是一件很簡單、極易行的事情,誰都可以立即去實行。你愿意處在窮困的境地嗎?你愿意讓債主時時來逼你還錢嗎?你愿意因為負債而坐牢吃苦嗎?你愿意一生屈居人下、不得翻身嗎?你當然不愿意,那么你就一定要養成這個簡單易行的節儉習慣。
一部著名小說里有一段話說得很有意思:“寧愿因饑餓而倒地,也不要去借錢!”是啊,暫時忍受一下饑餓、寒冷和貧困,犧牲暫時的一些快樂與幸福,又有什么要緊!千萬不能為了圖一時的享受,便拋棄了光明的前途,把廉恥踩在腳下,使信用喪失殆盡,使志氣消磨,使名譽敗壞,使人格斷送,這會使你的生命像駛入漫無邊際的海洋的一葉孤舟,失去方向。
俗話說得好:“節儉是你一世受用不盡的財富。”一個揮霍過度負債累累的人,是無權享受這一巨額財富的。不管怎樣,浪費仍是我們的大敵,對于揮霍浪費,大家也都得小心回避才好。因為它可能會跑來侵蝕你的精力,消磨你的志氣,會損害你的意志、你的事業、你的職位以及使你成功的一切因素,所有這些有利的東西都可能被它破壞殆盡。
5.別讓揮霍絆住年輕的腳步
“揮霍”二字不知使人們失去了多少快樂和幸福。自古以來,從來沒有揮金如土的人最后能成就大業。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會就花錢如流水一般,胡亂揮霍,這些人似乎從不知道金錢對于他們將來事業上的價值。他們胡亂花錢的目的好像是想讓別人說他一聲“闊氣”,或是讓別人感到他們很有錢。
當他們與女友約會時,即使是在隆冬季節,也非得買些價格很貴的鮮花,或各種糖果、小玩意兒不可。卻從來不曾想到,要這樣費盡心機、花費錢財追來的老婆,將來決不會幫他積蓄錢財,而必定是花錢如流水、揮金如土。
這樣的年輕人一旦用錢把場面撐起來后,一切煩惱苦悶的事情就會接踵而至。為了顧全面子,他們就再也不能過節儉日子了。他們也不會認識到自己已經淪落到什么樣的地步了。有些人入不敷出以后,就開始動歪腦筋,挪用公款來彌補自己的財政缺口。久而久之,耗費愈大虧空也就愈多。慢慢地就陷入了罪惡的深淵,難以自拔。到了這時,他才想到自己不該胡亂花費,不該因此干那違背天理良心的事情,不該挪用公款,可是為時已晚!為了滿足這種喜歡花架子、空排場的惡習,不知有多少人到頭來要挨餓,甚至有很多人因此丟了性命,更有無數人因此而丟失了本已十分滿意的工作和職位!
在我們的社會中,“浪費”兩個字不知使人們失去了多少快樂和幸福。浪費的原因不外乎三種:①對于任何物品都想講究時髦,比如服飾、日用品、飲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總之,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愈闊氣愈好。②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用沒用,想到什么就去買什么。③有了各種各樣的嗜好,又缺乏戒除這些嗜好的意志。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問題,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修養自己的性格,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現在社會上事事追求浮華虛榮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人們習慣于隨心所欲、任性為之。
當然,節儉不等同于吝嗇。然而,即使是一個生性吝嗇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個揮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錢的人,他們的一生可能將因此而斷送。不少人盡管以前也曾經刻苦努力地做過許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窮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節儉和計劃生活的好習慣。
有一類人年輕時從來不存錢,人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不名一文。萬一丟掉了職業,又沒有朋友再去幫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頭,無所著落。他要是偶然遇到一個朋友,就不斷地訴苦,說自己的命運如何不濟,希望那個朋友能借錢給他。這樣的人一旦失業稍久,就容易弄得饑腸轆轆、衣不遮體的地步,甚至到了寒冬淪落到可能會挨凍而死的地步。他所以落得這副天地,要吃這樣的苦頭,就是因為不肯在年輕力壯時儲蓄一點錢。他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儲蓄對他會有怎樣的幫助,也從來不懂得許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計劃生活和節儉開支”之上的。
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今都過著勉強糊口的生活呢?因為這些人不懂得,以前少享些安樂、多過些清苦的日子。他們從來不知道去向那些白手起家的偉大人物學一學;他們從來不懂得什么叫自我克制,無論口袋里有多少錢都要把它花得分文不剩;他們有時為了面子,即便債臺高筑也在所不惜。
從來沒有見過揮金如土的青年人最后竟能成就大業。揮霍無度的惡習恰恰顯示出一個人沒有大的抱負、沒有希望,甚至就是在自投失敗的羅網。這樣的人平時對于錢的出入收支從來漫不經心、不以為然,從來不曾想到要積蓄金錢。如果要成功,任何青年人都要牢記一點:對于錢的出入收支要養成一種有節制、有計劃的良好習慣。
無論你收入多少,你總要量入為出,能節省的地方就要盡量節省。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來決定自己的生活支出,這是一條人類生活的規律。通常,人們總是有辦法使自己的支出少于自己的收入。任何青年人不管每月掙多少薪水都不會弄到僅夠自己糊口的地步。
通常,人們最大的花費倒并不是在維持簡單的生活上,其實大半都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項目上,比如吸煙、飲酒、花天酒地、好賭、空講排場等等,這些都是一般年輕人負債累累的原因。這些惡習的結果,就是把你弄得一窮二白,到了最后,即使是出賣肉體和靈魂也還不清債務。
有很多年輕人因為揮霍無度的惡習,竟然把自己的前途都抵押出去了。他們全身的服飾都要裝成貴族紳士的模樣,而且要緊跟服裝的時尚。他們整天考慮的事情就是怎樣去花錢,隨后,他們就有了這樣的念頭:怎樣用非法手段去盡快地弄些錢來。結果,他們不但債臺高筑,而且往往會丟掉好的職位。于是,他們原本更有意義的生活——似錦的前程、快樂的享受和高尚的理想,一切都像落日黃花一樣,悄悄逝去。
那些不愿意量入為出的年輕人常常還要掩掩飾飾,自欺欺人。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習慣會使他們成功的基礎毀滅殫盡,而且將來也決計無法挽回。
不要以為年輕就可以不考慮眼前的問題,將來可以從頭做起,不要以為年輕就可以今年將田地荒廢不顧,明年仍然可以重新耕種,過了今天還有明天嗎?時間老人是毫不留情的,一旦造成了錯誤,他決不會再給你一個從頭開始的機會。未來的收獲都得看你年輕時播的種子怎樣;如果你播的是雜草,將來也休想收獲豐碩的果實。千萬別讓揮霍絆住你前進的腳步。
6.晚年花錢要巧安排
晚年理財的主要任務,不外乎控制儲蓄和消費。晚年不僅要防備不虞之需,而且更要對不良噬好加以節制。
每一個人都會進入老年期,但是,并不表示人的年齡越大,他的財富也越多,甚至多到不需要計劃地去花錢。其實,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說,雖然辛苦了一輩子,但到了退休時,他們的金錢總是有限的。所以,即使進入退休安度晚年之時,也要對花錢作出有計劃的安排。
一般來說,退休之后,有些人會感到有以下的擔憂:
①收入可能中斷,或大幅度減少,即使有退休金,靠養老保險,但畢竟比工作時的收入減少了。有些人生活質量可能由此而下降。
②退休之后一切福利可能完全沒有機會享受。比如以前住公務員宿舍,退休之后再不可以住這些平價的宿舍,或者單位較好,單位分的房子因住房緊張等原因需收回;在職時可能有子女教育津貼或其它津貼補助。退休之后再無法享受。尤其是醫療福利。在未退休前,可能醫療費用,包括自己和家人子女的醫藥費用都由單位全部給予津貼或大部分給予津貼,但退休之后卻要自己掏腰包去承擔這些醫藥費用。況且在退休之后,年紀已大,身體狀況愈下,也就會增加看醫生的次數和醫藥費用,這樣一來收入減少,而支出卻增加,收支可否達到平衡,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③退休之后,收入減少,會使退休者在錢財運用時顯得很保守,往往只把退休金存入銀行收取利息,而這些利息的收入十居其九敵不過通貨膨脹帶來鈔票貶值的損失。眼巴巴看著鈔票越來越貶值,卻不敢在其他市場投資,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退休之后,人生的路程已經走了一大半,已經是安享晚年之時,不過,正是由于在退休后收入減少,而支出卻沒有太大變化,所以為了更好的安度晚年,才更需要理財時巧作安排。如果在年輕時積存有大約十年的生活費用,已足夠安享晚年。如果子女教育基金尚有結余,子女沒有動用這一筆錢用來進修的話,這筆錢的用途就可以稍為改變,用于養老。
晚年是美麗的夕陽,如果在花錢方面能做到張弛有度,這無疑會使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時光在充實和快樂中度過。下面的一些理財建議或許會對你安享晚年生活中的安逸有所裨益:
(1)合家享受人生
對很多公務員來說,晚年才是真正享受人生的時間。此時可以把手中的錢用在不同的享受之上,比如社會交誼或者一些做手工、養寵物用來享用時間,無需拼命節儉。因為賺錢的樂趣,始終不如花錢那般開心和過癮。
(2)保持收支平衡
沒有工作,利息是主要靠資產所帶來的固定收入,例如租金收入和利息股息收入等。由于這些收入有限,并不如工作的收入,故在個人消費上要注意節省,以達到收支平衡,使退休金可以慢慢用。
(3)正確對待遺產安排
任何老人都要為自己撒手人世做準備,預早考慮遺產分配的問題,做好計劃,自然心安理得。如果明知自己的大限將至,趁早把資產轉讓,就可以完全或部分免卻遺產稅。更可以讓子女親友安心,免去不必要的猜忌和不睦。
人生在世,誰也脫離不了錢財瓜葛。晚年理財的主要任務,不外乎是控制儲蓄和消費及借貸,沒有儲蓄,則沒有資本的累積。為防要靠救濟金生活或生活上有求于人,所以老年人花錢時就要懂得收斂,在收斂中把每一分錢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