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三疊》是古琴曲,最早見于明代的《浙音釋字琴譜》。各派琴譜均以唐代王維《陽關三疊》(原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詩為核心內容,運用復沓的手法反復疊唱,但疊法卻五花八門。有人將古今學者為“三疊”所作的多種解釋歸納為兩大類:一類認為“疊”在詩本身的范圍內,另一類則認為,“疊”是在原詩基礎上的擴充和發展。
為敘述方便,現將王維《陽關三疊》詩抄錄于此: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先請看講述詩本身疊法的例子:
宋代大詞人蘇東坡在論述“三疊”唱法時說:“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這段話的大意是:過去傳說陽關三疊,然而現在唱歌的人每句僅唱兩遍而已。如果以整首詩來說,又是四疊,都不對。有的每句唱三遍以迎合三疊之說,則顯得繁雜不再有節奏感。我在密州,文勛長官因事到密州,說他得到了古本“陽關三疊”的唱法:每句唱兩遍,而第一句不重復。由此可知,古本“三疊”大概就是這樣。
再看另一種疊,即在原詩基礎上的擴充和發展。
成書于元代的《陽春白雪》集,收有大石調“陽關三疊詞”:
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陽關,舊游如夢,眼前無故人!只恐怕西出陽關,眼前無故人。
有人統計,現存《陽關三疊》曲譜有三十多個版本,共六種類型。究竟“疊”到何處為準難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