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計篇(2)

伯克指揮的驅逐艦編隊由六艘艦編成,它們是“鄧拉普”號、“克雷文”號、“莫里”號和“蘭格”號、“斯特勒斯”號以及“斯塔克”號。它們分屬美國海軍第十二和第十五驅逐艦中隊。伯克領受任務之后,召集了各艦的指揮軍官仔細地研究了日軍輸送編隊的情況,制定了對付日軍輸送編隊的新的作戰方案。伯克決定,將六艘驅逐艦編為兩個突擊群,即第一驅逐艦編隊和第二驅逐艦編隊,由“鄧拉普”號和“蘭格”號擔任旗艦,指揮官分別為穆斯伯格海軍中校和辛普森海軍中校。伯克強調,一旦發現敵艦,兩個編隊交替投入戰斗,第一編隊首先實施魚雷突擊,然后立即進行規避,第二編隊則從另一方向進行攻擊。當敵編隊的注意力被第二編隊吸引過去后,第一編隊便實施艦炮攻擊。這樣做既利于夜間戰斗的指揮聯絡,也便于兩個戰斗群相互掩護。

就在伯克準備率隊出擊時,他因另有所派而被穆斯伯格接替。穆斯伯格接替伯克之后,完全采納了伯克的新戰術思想,并且根據自己的意圖對方案進行了修訂。為了達成夜戰的突然性,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首發命中,保證新戰術運用的成功,他對武器系統進行了改進。在旗艦“鄧拉普”號上裝備了警戒雷達;在魚雷發射管上安裝了消焰罩,使敵人看不到魚雷發射時的火光;將可靠性較差的魚雷磁性引信全部換成觸發引信。

作戰方案確定下來之后,穆斯伯格率領驅逐艦編隊從瓜島北面的圖拉吉出發了。編隊啟航后,向西航行二百多海里,由吉佐島西側進入了韋拉灣。

編隊進入韋拉灣后,穆斯伯格命令第一編隊成縱隊在韋拉灣中部靠韋拉拉韋拉島一側向北航行,第二編隊以縱隊在第一編隊右側一海里的位置航行。夜里11時30分,當兩個編隊的航向由正北變為東北后不久,“鄧拉普”號上的雷達發現了北面十海里處的四艘日軍驅逐艦。

穆斯伯格中校隨即命令第一戰斗群改變航向,采用與日軍編隊航向相迎的方法接敵。同時,第二戰斗群的航向轉為西南,兩編隊的位置成“T”字形。11時41分,當美艦距日艦約三海里時,第一驅逐艦編隊的三艘艦各自向敵艦發射了八枚魚雷,發射完畢之后,第一編隊立即齊轉成橫隊向東規避。

這時,有賀大佐指揮的輸送編隊按“荻風”號、“嵐”號、“江風”號和“時雨”號的順序,成縱隊在韋拉灣向南航行。日本軍艦沒有雷達,完全靠目力觀察。“時雨”號是警戒艦,按慣例,它應前出到編隊的左舷航行,先于輸送艦只發現美軍編隊,但是,“時雨”號是臨時配屬輸送編隊的,協同欠佳,沒能及時發現美艦。當他們發現美國海軍編隊時,美國軍艦早已發現了他們,而且已實施了首次魚雷突擊。日軍編隊慌忙拉響了戰斗警報,艦上的觀察員發現多枚魚雷劃著浪跡向編隊飛馳沖來,急得大聲驚呼,有賀急忙命令:“各艦注意規避!”但為時已晚,前面的三艘艦只相繼被魚雷擊中。旗艦“荻風”號中雷后發生爆炸,機動失靈,與各艦的指揮聯絡中斷;“嵐”號左舷中段被魚雷命中,艦上燃起大火;“江風”號艦橋下方和中央各被命中兩枚魚雷,很快爆炸沉沒。

擔任警戒的“時雨”號,艦長是山上龜三雄海軍少佐。此人十分狡猾,從一進入韋拉灣起,他就預感到有可能與美軍艦只遭遇,因而做了相應的準備。將魚雷發射管轉向美艦可能出現的方向上,并將魚雷定深為兩米,將艦炮的射擊距離裝為五米。當他發現美艦后,立即進行了轉向機動,并向正在進行齊轉機動的美軍編隊發射了八枚魚雷,但全未命中。“時雨”號的水兵曾發現有三枚魚雷緊貼著自己的艦首而過,緊接著看見前面升起三根火柱,隨后傳來爆炸聲。當山上少佐得知輸送編隊的三艘艦被擊中后,便一面施放煙幕,一面向西規避,再次裝填魚雷。

美軍編隊第二戰斗群看到第一戰斗群魚雷攻擊成功后,立即開始炮擊。27毫米口徑的艦炮對著已喪失機動能力的三艘日本軍艦猛烈轟擊,“斯塔克”號驅逐艦又向著燃燒著的日本軍艦發射了四枚魚雷。這樣,遭到炮擊的“江風”號又被命中了二枚魚雷,11時52分,即開戰后十分鐘,“江風”號開始下沉,很快便扎進了海底。

第一驅逐艦編隊向東規避后不久,穆斯伯格命令:“全隊注意,向右齊轉變為縱隊!”

這樣便與日軍編隊相同航向,可充分發揮各艦炮火力。一時間,夜海之上轟鳴不絕,閃光一片。8月7日零時10分左右,“嵐”號連中數彈后,在爆炸聲中沉沒。8分鐘后,“荻風”號帶著有賀幸作大佐也沉入大海。

“時雨”號雖然再次裝填了魚雷,但由于遭到美艦的艦炮轟擊,舵機失靈,機動受到影響,與旗艦的聯系也徹底中斷,山上少佐似乎又聽到空中有飛機轟鳴聲,以為敵機來襲,繼續打下去兇多吉少,便掉頭撤出戰斗北上,返回布千米爾。美軍第1驅逐艦編隊緊迫“時雨”號不放,直到零時三十分才撤出戰斗。

零時41分,戰斗全部結束。然而,夜色茫茫的韋拉灣海面上,硝煙仍未散盡,數百名日本水兵和上千名乘艦的陸軍援兵,從三艘下沉的牢艦上跳入大海,在被鮮血染紅的海灣里拼死前游。美國軍艦上刺眼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掠過水面,仔細搜尋落水的日軍官兵。然而不少日軍官兵拒絕搭救,終因體力不支沉入大海。日軍和美軍此前在所羅門一帶進行的歷次海戰,無一不是交戰雙方各有不同損傷,甚至在取勝的幾次海戰中,多半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而這次夜間海上戰斗,從開始攻擊到撤出戰斗,僅用了四十九分鐘。在這短促而激烈的交戰中,擊沉日軍輸送編隊的四艘驅逐艦中的三艘,擊傷一艘,日軍戰死、落水溺死者達一千二百八十三人,而美軍方面僅一名裝彈手受輕傷,六艘驅逐艦完好無損。這次戰斗,徹底粉碎了日軍19援科隆班加拉島的企圖,創造了一方慘敗,一方全勝的夜戰戰例。

以色列夜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

以色列夜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堪稱是現代戰爭中體現“兵貴勝,不貴久”的一個范例。快速的程度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1976年6月27日,四名巴勒斯坦人和兩名西德人,在希臘雅典機場,武裝劫持了一架從以色列特拉維夫飛往巴黎,途經雅典的法航第139次航班A-300B大型客機。機上的兩百四十二名乘客中,絕大部分是以色列人。

飛機失蹤,以色列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內閣總理拉賓為首、有國防部長佩雷斯等五名部長和總參謀長古爾將軍參加的應急指揮部,集中一批反恐怖活動專家及軍隊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外交官員組成AB兩個小組,分別著手以外交方式和軍事手段處理這起劫機事件。

無線電傳來消息:被劫持的飛機已于6月28日凌晨3時15分降落在遠離以色列四千公里的非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劫持者提出,以全部旅客和機組人員為人質,交換被關押在以色列等處的五十三名巴勒斯坦人;如果以色列政府不答應上述條件,他們將殺死全部人質,炸毀飛機,制造震驚全世界的大血案。定下的最后期限是7月1日!

以色列應急指揮部A組,立即通過法國外交部,表不可以考慮劫持者的要求,用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交換人質,并列出移交名單。同時,請求劫持者延長交換人質的最后期限。經過復雜而扣人心弦的斡旋,劫持者終于作出了有限的讓步:同意延長到7月4日。這樣,以色列終于獲得了采取行動所需的短暫而寶貴的準備時間。

應急指揮部B組成員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擬定了“烏干達慈航計劃”,即派遣突擊隊襲擊恩德培機場,搶救人質。

烏干達遠離以色列四千公里,突擊隊遠程奔襲一個敵對國家首都有重兵把守的機場,要救出二百多名包括婦孺老幼在內的人質,并將他們安全帶回以色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更為重要的是,還要經過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沙特阿拉伯、索馬里等六個渴望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的國家。這些國家各有自己的空軍、先進的雷達設備及其他偵察手段,一旦發現以色列飛機侵入其領空,勢必加以攔截。試想,怎么可能去營救人質呢?而且,最令人心焦的是時間!營救人質的行動必須用分秒來計算,稍有延誤,營救便成為泡影。

首先,以色列情報部門利用恩德培機場是以色列人幫助修建這一有利條件,召集參加過修建的技術人員,詳細查明了該機場的設施情況;同時向鄰近烏干達的肯尼亞派出諜報組,潛入機場外圍,搜集有關機場設施、防衛力量和飛機活動規律等情報;讓曾擔任過援烏軍援團團長的以軍前參謀長巴列夫將軍,以老朋友的身份同烏干達總統阿明保持電話聯系,從阿明的言談中獲取有用情報;從美、英、法和加拿大等國獲悉劫持者已排除了機場上布設的地雷,關押人質的候機大樓內未放炸藥和劫持者在晚上戒備松弛等重要情況。

總理拉賓任命薛姆龍將軍擔任總指揮,約尼·尼坦雅胡中校擔任地面突擊指揮官,選定一百六十六人組成了突擊隊。這時,已經到了7月3日上午。突擊隊一組成,便火速來到沙漠深處進行演練。一座土結構的機場赫然呈現在眼前,雖是模型,但它與真實的恩德培機場比例完全一致。這是參照衛星照片,連夜趕制而成的。突擊隊員從離機、換乘、行進到接觸目標后的每一個具體動作,都進行了反復而緊張的練習,摸清了樓內劫持者和人質的具體位置。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反復演練達三十二次之多!

7月3日,運送突擊隊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飛行員進行了暗夜起降和高難度飛行訓練。

7月3日下午2時30分,兩架C-130運輸機裝載著突擊隊員,和兩架波音707飛機,在八架F-4“鬼怪”式戰斗機的掩護下,從沙姆沙伊赫機場騰空起航。

各有關方面以極高效率完成了準備工作。連救護傷員、空中加油、飛機失事、出現誤傷以及突擊隊員接觸目標后的具體動作等極為細小的地方都安排得天衣無縫。

以色列機群飛過蒂朗海峽進入紅海上空,就突然降低高度,開始超低空飛行。狹長的紅海被兩塊荒涼的沙漠擁抱著,西邊埃及,東邊是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入的這兩個宿敵空中布滿了雷達電波,一旦發現,突擊部隊一定大禍臨頭。機群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高度不能超過十五米,幾乎已經到了現代飛機超低空的極限。不僅需要高超的飛行技術,還要具備堅強的毅力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機群飛過了埃塞俄比亞,進入了肯尼亞領空。一架波音707降落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機場,作為臨時野戰醫院,準備救護從恩德培機場運來的傷員。另三架大型飛機沿著維多利亞湖右岸超低空潛入烏干達境內,直撲恩德培機場。一架波音707滯空盤旋,擔任空中指揮,進行臨空指揮的是以色列的副總參謀長。

突擊隊超低空飛行四千公里,沿途的各敵對國家沒有一部雷達發現他們的蹤跡,八個半小時后,到達恩德培機場上空。隱蔽和迅速,使得原先設想中的敵方攔截沒有出現。埃及、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亞等國作夢也沒有想到。

7月3日23點整,C-130“大力神”的機艙內鈴聲大作,紅燈一閃一閃地發出刺目的光芒。突擊隊員們一躍而起,強行著陸。在同一時刻,以色列在烏干達的間諜切斷了恩德培機場的一切對外聯系;巴列夫將軍按照預定的計劃打電話給老朋友阿明,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前方與后方的協調配合分秒不差。當機場的航空管制塔發現機群臨空并發出詢問時,以色列飛行員用事先編好的謊言回答:“這里是東非航空公司,我們從以色列運來了劫機者要求釋放的巴勒斯坦人。”頓時,管制塔里一片歡呼,整個機場也隨之歡聲雷動:“以色列第一次屈服了!”歡呼聲中,第一架滿載突擊隊員的飛機安全著陸。恰在此時,烏干達總統阿明坐著豪華轎車突然出現在機場。警衛機場的二十多名士兵見總統駕到,立即列隊上前迎接。不料想,車內突然伸出了一挺吐著火舌的機槍,烏干達士兵在激烈的槍聲中紛紛中彈倒下。原來,這個總統是個冒牌貨,是由前來接應的以色列間諜裝扮的,以色列配合巧妙的程度令人叫絕。

飛機在跑道上剛剛停穩,突擊隊的裝甲車和吉普車便沖出機艙。尼坦雅胡中校帶領第一突擊組的三十五名隊員飛快地沖進候機大廈,他們用希伯萊話高喊:“臥倒,人質全都馬上趴下。”幾十支沖鋒槍對候機大廈內一陣狂射,四名不明其究、仍傻站著的劫持者連叫都沒來得及叫出聲來就被打倒了。也就在同一時刻,第二突擊組的三十名隊員沖到停機坪前和油庫旁邊,向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米格”式戰斗機發射了反坦克導彈。巨大的爆炸聲中,七架“米格-21”式戰斗機、四架“米格-17”式戰斗機和一座油庫化成了一片火海。擔任火力掩護的第三突擊組三十五名隊員,也于此時攻占了機場指揮塔臺,搗毀了主要指揮設備,打死烏干達守軍二十二人。當烏軍一個連的增援部隊接近機場時,遭到突擊隊的有力阻擊,死傷多人而潰散。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第一架滿載人質的“大力神”急切地撲向夜空。從突擊隊著陸到返航的第一架飛機起飛,只用了五十三分鐘,真正是迅雷不及掩耳。當烏干達裝甲部隊馳進恩德培機場時,最后一架“大力神”已呼嘯而起,飛進茫茫的夜空了。以色列人質平安地返回了自己的家園。以色列人終于完成了從設計奇跡到創造奇跡的全過程,震驚了全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芷江| 图片| 绥滨县| 南充市| 兴和县| 黄冈市| 星座| 湛江市| 靖远县| 开鲁县| 济宁市| 万山特区| 图木舒克市| 福贡县| 岗巴县| 白玉县| 黄大仙区| 兴安盟| 本溪| 德令哈市| 灵丘县| 北碚区| 千阳县| 万源市| 茌平县| 商河县| 万全县| 都匀市| 萍乡市| 方正县| 琼结县| 岳西县| 西宁市| 余干县| 水富县| 石狮市| 新泰市| 阳泉市| 抚州市| 田阳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