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的意思是說用毒酒解渴,終將致命。比喻只顧解決眼前困難不計后果。
此典出自《后漢書·霍傳》:“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東漢順帝時,霍胥的舅父宋光被人在大將軍梁商面前誣告,說宋光擅自刪改朝廷法令,于是宋光被囚在洛陽的監獄里。當時霍胥只有十五歲,他上書給大將軍梁商,替宋光辯解,要求梁商查明真相、主持公道。信中說:“……我和宋光有骨肉之親,可以替他隱瞞,我說他受了冤屈,不一定能使人同情。但我卻認為應該根據人之常情、平心靜氣來觀察宋光做人的態度,來決定他的罪行。宋光一向按規章辦事,他是一州之長,即使對法令有疑問,也會采取其他的辦法去解決,哪會冒著死罪去刪改法令解決極細微的事呢?譬如一個人肚子餓了就用含有毒質的附子(草本植物,莖、葉、根均有毒)來充饑,口渴了就用鴆酒來解渴,這兩種東西還沒有到達肚胃的時候,早就會停止了呼吸,這樣的事誰又會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