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
魏顯祖聰睿夙成,剛毅有斷,而好黃、老、浮屠之學。每引朝士及沙門共淡玄理,雅薄富貴,常有遺世之心。以叔父中都大宮京兆王子推沈雅仁厚,素有時譽,欲禪以帝位。時太尉源賀督諸軍屯漠南,馳傳召之。既至,會公卿大議,皆莫敢先言。任賊王云,子推之弟也,對曰:“陛下方隆太平,臨覆四海,豈得上違宗廟,下棄兆民。目父子相傳,其來久矣。陛下必欲委棄塵務,則皇太子宜承正統。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陛下若更授旁支,恐非先圣之意。啟奸亂之心,斯乃禍福之原,不可不懼也。”源賀曰:“陛下今欲禪位皇叔,臣恐紊亂昭穆,后世必有逆祀之譏。愿深思任城之言。”東陽公丕等曰:“皇太子雖圣德早彰,然實沖幼。陛下富于春秋,始覽萬機,奈何欲隆獨善,不以天下為心,其若宗廟何!其若億兆何!”尚書陸馛曰:“陛下若舍皇太子,更議諸王,臣請刎頸殿庭,不敢奉詔!”帝怒,變色;以問宦者選部尚書酒泉趙黑,黑曰:“臣以死奉戴皇太子,不知其他!”帝默然。時太子宏生五年矣,帝以其幼,故欲傳位子推。中書令高允曰:“臣不敢多言,愿陛下上思宗廟托付之重,追念周公抱成王之事。”帝乃曰:“然則立太子,郡公輔之,有何不可!”又曰:“陸馛,直臣也,必能保吾子。”乃以馛為太保,與源賀持節奉皇帝璽紱傳位于太子。丙午,高祖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延興。
【譯文】
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打小就聰明過人,剛毅果斷,喜愛黃老之學和佛學,每次接見朝廷官員和一些和尚僧侶,一起談玄論理,對世俗的榮華富貴十分淡泊鄙薄,常常有離家修行的想法。他認為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拓跋子推沉穩、文雅、仁厚,一向有較高的聲譽,打算把帝位傳讓給他。在當時,太尉源賀率各軍駐防在漠南,獻文帝立刻傳召他回京。源賀抵達時,正舉行公卿會議,沒有一個人敢先說話的。任城王拓跋云是拓跋子推的弟弟,他說:“陛下正逢太平盛世,君臨四海,怎么可以對上違背祖宗,對下拋棄百姓?而且父子相傳,由來已久。陛下一定要放掉塵世上的俗務,那么皇太子理應繼承先位。天下是祖先的天下,陛下如果把朝廷授予旁支,恐怕不是明圣祖先的本意,將會引起奸人的作亂之心,這是禍福的照頭,不可不格外謹慎。”源賀說:“陛下現在打算讓位給皇叔,臣害怕擾亂皇家祖廟祭祀的順序,后世將譏諷我們逆祀。請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東陽公拓跋丕等說:“皇太子雖然神圣恩德早已顯彰,可年齡實在太小了,而陛下正當壯年,剛開始親自主持朝政,為何只顧獨善其身,不把天下放在心上?如果那樣,皇家祖廟將怎么辦!億萬老百姓將怎么辦!”尚書陸馥說:“陛下若想棄太子,傳位給親王,我寧可在金鑾殿上自刎,也不敢奉詔。”獻文帝非常生氣,臉色頓變,轉過頭問宦官選部尚書酒泉人趙黑,趙黑說:“臣以死效忠皇太子,不知其他。”獻文帝聽了,沒有說話。這一年,皇太子拓跋宏才僅有五歲,獻文帝因他年紀很小,所以準備傳位給拓跋子推。中書令高允說:“臣不敢多說,愿陛下不忘祖先托付之重,而追念周公輔佐幼主成王的故事。”獻文帝說:“那么,讓皇太子登基,由各位來輔佐,有什么不可以啊!”又說:“陸馛是忠直之臣,一定能扶保我的兒子。”便任命陸馛為太保,與源賀一同持節,把皇帝的玉璽呈獻給皇太子拓跋宏。丙午(二十日),高祖孝文帝就位,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