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提高小學生記憶能力的方法
- 學霸記憶學習法
- 李澤國編著
- 2768字
- 2021-05-31 09:44:13
記憶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記憶是可以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的。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通過漸進式情境的創設,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及多種感官的整合訓練使其掌握記憶的方法,并在學科教學中運用記憶策略,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可行而有效的。
問題的提出
兒童時期是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由于環境的變化,由于活動重心由游戲向學習的轉移,他們容易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進而表現出行為偏差。這種行為偏差不能簡單地以道德標準來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心理問題的范疇。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剛入學的兒童在心理上還帶有幼兒的特點,心理活動以沖動性和不穩定性為主要特征,其內在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外在的學習環境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認知策略,使其盡快適應學習生活是需要研究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記憶是人腦積累知識經驗的一種功能,有“心靈的倉庫”之美稱。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等百科全書派,曾制訂了一幅“人類知識體系圖表”,把人類知識分為記憶、理性和想象三類,在理性部分的邏輯學中還明確寫上“記憶術”的條目。
19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開創了對記憶的實驗研究,并發現了保持和遺忘的規律。此后人們對記憶的研究多受艾賓浩斯的影響,除對記憶廣度的研究外,均屬長時記憶研究。
20世紀50年代末期,隨著信息科學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心理學家運用新穎而巧妙的方法探求記憶在頭腦中的進行過程,提出了許多有創造性的假設和理論。當前對記憶的研究已遠遠超出傳統的實驗心理學的范圍,形成多學科聯合攻關的領域。
學習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新知識離不開記憶,智力活動離不開記憶,提高學習效率也離不開記憶。
由此可見,記憶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記憶對學習如此重要,是否能通過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呢?
學習策略是近二三十年開辟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使人們認識到學校教育不能只關心學生是否獲得了預期的知識經驗,還必須關心學生學習策略和技巧并適時地加以運用,才能使其提高學習效率,才能使其在離開學校時成為獨立的學習者而終生受益。
學習策略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從學習活動的心理過程看,學習策略可以分為注意策略、記憶策略、思維策略、情感策略等;從學習活動的任務性質來看,學習策略可以分為識記策略、閱讀理解策略、問題求解策略等。
總之,學習策略名目繁多,但概括起來是人質策略、元認知策略和學習技巧。所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與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研究證明,個體的記憶策略是不斷發展的,弗拉威爾及其同事通過研究得出結論說:個體記憶策略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沒有策略。二是不能主動應用策略,但經過誘導,能夠應用策略。三是能夠主動、自覺地采用策略。
一般來講,6歲以前的兒童基本上不會自發地使用策略來幫助記憶,8歲左右的兒童處于過渡期,10歲以上的兒童基本上能自發地運用一定的策略來幫助記憶。
記憶,無論是作為學習的習慣還是學習策略,與其他能力一樣,都是在發展中教育、在教育中發展的,通過訓練可以縮短“會學”的進程。那么學校應該如何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呢?心理學家對此看法很不一致。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策略可以脫離教學內容而單獨訓練,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學習策略應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才能產生最佳學習效果,這種觀點目前越來越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概念的界定
記憶策略是認知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經過主觀努力,在一定的目標指導下,用以提高記憶成績所采取的各種措施。記憶作為學習策略特指對課堂教學內容回憶保持和再認的能力。記憶策略訓練從個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指認知策略與識記方法的訓練,從行為特征的角度,指記憶習慣的養成。
小學生記憶力培養
(1)豐富學生的生活環境
有生活經歷才有記憶,有的年齡很小的孩子,由于“見多識廣”能記住和講出很多見聞。
(2)學生明確識記任務
(3)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4)增強孩子記憶的信心
(5)指導孩子記憶的方法
記憶的方法很多,教師要教會小學生一些常用的記憶方法來發展他們的記憶力。常用的記憶方法主要有直觀形象記憶法、歌訣記憶法、特征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歸類記憶法、重點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推導記憶法、圖表記憶法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①倒數數字。教師念一組數字,學生按相反的順序背誦出來,比如,教師念5879,同學們說9785。
②穿插挑選。教師依次念下列每組數字和漢字,每隔一秒鐘念一個。每念完一組,要求學生只能按數字順序回憶出來,而不能回憶漢字。例如,教師念“家-4-水-3-風”,學生念“4-3”。
③進行諧音記憶法訓練。諧音法可把枯燥乏味的數字(變為有意義的語言。比如,“π”(3.1415926535897……)編成故事:“山巔一寺一壺灑,爾樂苦煞吾,把酒吃……”
④奇特聯想記憶法。奇特聯想記憶法可以把生活中容易遺忘的事物聯系起來,便于記住。比如,氣球、天空、導彈、蘋果、小狗、閃電、街道、柳樹八個詞,可以用此方法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我被氣球吊上天空,騎在一顆飛來的導彈上,導彈射出了一個蘋果掉在小狗的頭上,小狗受驚后像一道閃電似地奔跑,竄過街道,撞在柳樹上,死了。這樣把八個毫不相干的詞就記住了。
⑤口訣記憶法。例如,我們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字也可以編成口訣,幫助分辨:“已、己、巳”幾個字容易混淆,可以編成這樣的口訣:“張口‘已’,閉口‘巳’,半張不張是個‘已’”。
⑥直觀形象記憶法。例如,“明”字,教師說:“太陽和月亮放在一起多么明亮呀!”
⑦重復印象。為使要記住的事物在孩子頭腦里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讓他一遍又一遍反復地聽或誦讀,這是一種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
比如,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多次到一個游樂場所游戲,在活動過程中加以必要的引導,如讓他跟講故事,讓他指路、背著說出游樂器械的特點等,可以強化記憶。
⑧多感官參與。在認識事物時,讓學生盡可能動用多個感官共同參與,可以使他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于記憶內容準確、保持時間延長。比如背唐詩,讓他能邊聽邊說、邊看著圖、還能用手指一指。
⑨應用鞏固。獲得任何知識技能后,如果沒有練習的機會,都會被逐漸忘掉。讓學生記憶知識、經驗,一定要給他機會,鼓勵他應用到生活活動中,以求“熟能生巧”;結果孩子會加深有關知識經驗的印象和理解,提高記憶的準確度,延長記憶時間,需要時能迅速輕松地提取,提高記憶效果。
(6)讓學生掌握記憶規律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一般來說,剛學過的東西要多復習,以后的次數可逐漸減少,間隔時間可逐漸拉長。
(7)幫助學生找出最佳的記憶時間
每個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早晨和晚上睡覺之前是記憶效果比較好的時間。幫助學生找出最佳的記憶時間,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