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運用評價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 學霸作文學習法
- 李澤國編著
- 2706字
- 2021-05-28 11:02:11
長期以來,作文評價一直是困繞廣大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一直是廣大語文教師既為難又無奈的話題。有的教師,盡職盡責,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再給上分數或等級,學生或心存感動,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后,無論是評語、分數、等級,都漸拋腦后,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有的教師因時間、精力等原因,對學生的習作只草草圈劃一、二,給個成績應付過去。
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為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必須轉變原有的評價觀念,以全新的眼光審視學生的作文。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也應使用人文性評價、激勵性評價。
具體地講,是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引起學生精神上的榮譽感、滿足感和成就感,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通過評價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系統,促使其在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快樂中追求高一級的學習目標。因而,作文評價改革必須要發揮好教師的評價引領作用,必須要落實學生自主評價的主體功能。
在作文評價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作用,“通過調動學生對評價過程的全面參與,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與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為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
留給學生自改空間
批改作文是作文評價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我們必須進入兒童的經驗世界,體會兒童的心理,理解并學會用兒童的眼光觀察生活,切忌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兒童的語言,要尊重學生的原作的完整性,盡量不要隨意改動。
有的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把學生寫的文章整段刪去,這是欠妥的。作文批改,實際上是教師對學生作文指導的延續,它不僅有總結和反思,還包含對作文質量的整體評價,不是孤立的環節,而是學生習作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寫好作文的開始。
盡量多批少改,鼓勵進步,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委婉地指出學生的缺點與不足,適當作一些符號,讓學生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地方該改正,啟發學生自己去修改作文,給學生留有自改的空間,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
訓練學生的自改能力
學生寫完自己的作文,常常不太會仔細看,仔細修改,但是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總喜歡看看別人是怎么寫的,喜歡挑剔同學的毛病。學生們互相修改、互相評議,作文水平會不知不覺地得到提高。在這過程中也可讓學生體會一下做教師的感覺,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和靈感。
在互評中,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通過對他人的評價,可以學到他人的長處,激勵學生改進不足,趕超先進。葉圣陶老爺爺說過:“文章要自己修改,學生只有自己學會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這就要求教師把作文批改的著眼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上。
而這種自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無數次的“改”實踐中獲得,在相互交流中領會。所以在批改作文時,我們要改變以往“學生寫,老師評”的單向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雙向、多向的互動,讓學生從中習得自改方法,真正使學生“明其理,會其文”。
在指導學生互評時,我們要引導學生看到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會較為客觀地評價自己寫作能力的進展,評價同學的寫作能力與表現,學會給自己和同學的習作寫評語。
對于中年級學生,由于剛開始學習作文,教師可以多采用集體批閱的方式,讓學生在老師的批改中學會批改方法,然后再慢慢地采用互評的方式,由于學生年齡小,教師要多參與學生的互評中,讓學生在幫扶中學會獨立,也可以寬限時間,向他人、向教師、或者家長求助,使他們有勇氣逐步獲得成功。
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引導學生彼此啟發,相互傾聽,在思考中評價,在評價中思考。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體驗,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相互影響,相互賞識,從而啟迪學生思維的靈感,激活學生積累的語言和積淀的語感,實現共識、共享、共進,從而提高學生習作興趣。
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作文的評價是一種連續性評價,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因此,作文評價的目的,并不是評判學生的好壞,而是激勵學生,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所以教師不要吝嗇作文的分數,可利用評價來激發學生的作文動機。
學生最關注的莫過于自己文章的等級。一個好的等級,不但能激發學生對作文的熱情,而且還能調動學生寫作的高漲情緒。因此,教師應該順應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
對于一些寫作差的學生我們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給他們定位,應加以鼓勵。只要他們能做到文通字順,就給予好的評價,那么他們同樣也可以得到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能感受到關注,體驗到成功,覺得自己確實能寫好作文,從而有效地保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為他們創設良好的作文心境。
我們在評閱作文的時候,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走進她們的生活,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進一步創作加色,給學生鼓勵,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詞用得好,一個標點用得恰當,都給以夸獎,讓學生自信,感受勞動后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從而克服對作文的畏懼心理,調動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修改方法。
對認真修改的學生及時表揚,對學生中涌現出的好的修改方法予以推廣。可以告訴學生,葉圣陶老爺爺說過:“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兩遍,這也是個好習慣。要跟平常說話一樣地念。”我們在“讀讀改改,邊讀邊改”中發現毛病,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習作修改好以后,要大聲地朗讀給家長、同學或老師聽。
這樣,別人會幫你發現一些自己很難發現的問題,還可以幫你修改。學生改完后,老師閱讀修改后的習作,進行總結,好的適時表揚。可以把修改后明顯進步的習作作為修改的范例,讓學生比較、品析。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修改興趣和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同時,還可歸納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次作文習作的訓練重點,選取較典型的文章作“鏡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準修改點,再以學生的佳作為“向導”,指導學生找到“治病的良方”。
綜上所述,在作文評價中必須轉變評價觀念,由“重視文”到“關注人”,并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評價形式,才能真正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促進學生作文素質的提高,讓學生真正地愛寫作文,會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