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提高學生寫作熱情的技巧
- 學霸作文學習法
- 李澤國編著
- 4429字
- 2021-05-28 11:02:11
目前,作文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作文意識差,缺乏寫作熱情。學生的作文意識差,包括兩個方面:心理意識差和操作意識差。
心理意識差主要指的是學生從內心深處怕作文,未能把作文視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創作活動,而是把作文視為一種精神負擔。操作意識差是指學生在不情愿的情況下作文的,學生作文往往是在老師的逼迫和壓力下進行的。學生缺乏作文的熱情,就會對作文產生逆反心里和厭倦情緒。
心理學表明:“熱情是掌握個人整個身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行動基本方面的情感,這種情感往往發揮著一種動力作用。”由此可見,寫作熱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怎么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呢?
積極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
缺乏觀察能力是學生無話可說無東西可寫的主要原因。他們對作文有畏難情緒,問題就在于老師閉門造車,采用老舊的程式化作文教學模式: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
這種教學模式重課堂指導輕生活實踐,作文教學和學生生活嚴重脫節,久而久之學生便沒了寫作的熱情,甚至產生厭煩心理,他們怎么會主動去觀察生活提筆寫自己的見聞和收獲呢?又怎么能通過自己的筆墨來表達喜怒哀樂呢?
在作文課上學生很壓抑、又很無奈,他們被老師緊緊控制著,只不過是給老師打工的伙計,他們逆來順受,很少有自我書寫生活和表達情感愿望的權利,他們只能被動地帶著老師的題目在老師的逼迫下苦苦尋找素材,他們只能在不情愿的情況下給老師寫作文,作文在這里成了一種差事。
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寫出來的大都是套文、套話,那里還有什么新意?這樣的作文模式不是“情動而辭發”而是文題先行化的典型。
作文指導方法單一套路化,學生缺乏生活實踐與積累,寫作內容與學生生活脫節,學生只能根據教材“讀寫結合”套范文,要么生搬硬套,要么照貓畫虎,要么改頭換面應付差事了事。他們對周圍的自然景物、人文歷史、風土人情以及現實生活等觀察甚少,印象模糊,一切都覺得很平常。
因此就缺少了素材,變得無話可說,無東西可寫了,久而久之學生便沒了寫作熱情。從觀察入手,學會觀察的方法,掌握觀察技巧,養成隨時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勤于觀察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寫作素材,學生就有了寫作的熱情和愿望,就會變被動作文為主動作文。
(1)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
自然景象中的日月星辰、風霜雨雪、江河湖泊、花草樹木、季節更替都是觀察的對象,內容十分豐富。學生好奇心里特別強,對這些自然現象感興趣,如果積極引導他們觀察這些自然現象,可以使他們的生活充滿無限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比如,下雨下雪天,大人們都急著往家里跑,而小孩卻喜歡在雨雪里玩,他們盡情地打水仗,堆雪人、擲雪球,即使弄得滿身是泥水,渾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也毫無怨言,這在大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議的,而對小孩確實他們最大的快樂。教師可以根據小孩子的心里,在下雨、下雪、起霧、刮風、下沙、日出、日落的時候有意識地帶孩子觀察,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寫作熱情和欲望。
(2)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
學校階段的作文主要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記敘文,寫自己熟悉的人,寫自己身邊發生的事,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寫人記事的作文似乎有固定的格式,學生模仿能力極強,他們往往借助已經學過的課文進行套寫,不須費時耗力,只在原文上改頭換面,稍加變動就可成文,這種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他們身邊有很多熟悉的人和事卻懶得去寫,久而久之學生便學會了偷懶,學會了套寫。
說套話、寫套事和改套文,成為學生一大能事,這種現象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要結合課文學習,培養學生隨時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良好習慣。課上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課下要求學生應用課堂上所學的觀察方法,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人和事。
寫人記事一定選取最能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注意多角度地觀察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以及當時的心情,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下來。
寫景狀物先要對事物進行仔細觀察,要抓住事物特點;觀察要及時準確,做到有重點,有順序。有連續性,注意隨時做好觀察記錄,寫好觀察日記,為以后作文提供素材。
積極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就有了想寫念頭,就會寫出一些較好的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
葉圣陶老先生說:“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社么程度,才會做成社么樣的文字”。葉老的話十分精確地闡明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生活多姿多彩,生活中有無窮盡的說不完寫不盡的人和事。這就要求教師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發現和尋找作文素材,把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1)和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讀寫結合:一是把學習課文與勞動實踐結合起來。如學完課文《種下一行太陽花》后,要求學生每人自己種一株自己喜愛的花草,把種花草的過程,要連續觀察花草的生長過程,注意花草的生長特點并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二是注重課文學習與口語交際實踐結合起來。
比如,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的第二課時,以《我愛家鄉的XXX》為話題,運用本課的寫作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口語作文訓練,先是小組說,然后有條理地寫下來,再指名選讀,集體評改。這樣讀寫結合,學以致用,以此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效果很好。
(2)與節日活動結合起來
現代社會節奏很快,一年中有很多節日與學生有關,把作文訓練與重大節日活動結合起來是一種很好的形式。
比如,“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了,要求學生感恩母親,親手為媽媽做一頓拿手的飯菜,祝福母親節日快樂,然后在把做菜的經過和當時的心情寫下來,真是一舉兩得;植樹節中把植樹的場面寫下來。
“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孩子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同時也是寫作的好時機,事先讓學生帶著觀察的眼光過“六一”,節日后再把那歡快的場面寫下來,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好作文;在教師節到來之際,孩子會給辛勤的老師獻上一束鮮花或制作一個賀卡祝賀老師節日快樂,或寫一篇短文,以此來表達對老師深深的敬意。
抓住重大節日進行習作訓練,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了,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可以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把開展活動與作文訓練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通過習作的形式描述生活。
讓學生參加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做他們最樂意做的事情,獲得最深刻的感受,這樣學生就有了想表達的愿望,就有了想寫的念頭,也就有了寫作的熱情。只要他們樂意去寫,寫出的東西才有真情實感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適合學校開展的活動有很多。語數課前可以讓學生制作教學用具;手工課上可以組織學生搞制作、縫沙包;勞動課上可以教學生綁拖把、做椅墊;美術課上教學生辦手抄報,出黑板報;班會課上開故事會;體育課上開展競技比賽等都在可寫的范圍之內。
學校組織的各種大型活動也是學生寫作的好素材,這樣把活動的開展和習作訓練有機結合,學生就不愁沒有作文素材。有了習作的材料,明確了習作的方向,學生習作的熱情和愿望就會不斷提高,學生就樂意動筆,也就能寫出內容具體,情感真實的好文章。長期以往,學生對寫作就會產生興趣,寫作的水平也就會不斷提高。
在課內外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
厚積才能薄發,素材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積累,如果一個學生頭腦中素材儲存量少,就感覺沒話可說,沒東西可寫。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從而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1)課內從課本中積累素材
語文課本中所選編的那些文質兼美的課文都是學生積累素材的好原料,特別是那些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更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優秀范文,為此,要積極引導,嚴格要求學生多讀、多抄寫、多背誦課本中的一些妙語佳句和精彩片段。
從中學習好的寫作方法,然后再仿照課文的謀篇布局,寫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短文,并試著把長期積累的優美詞句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這樣學以致用,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化作習作練習的素材,并運用到習作練習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進行了習作練習,真是一箭雙雕,學生感興趣,有熱情,愿意做,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2)課外閱讀古今中外名著積累素材
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具體要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在班級長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把課外閱讀與課內作文練習有機結合起來,從課外讀物中獲取有益精神營養和眾多的習作素材,并通過習作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書寫自己的喜怒哀樂,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當閱讀通話《白雪公主》時要求學生懷揣愛憎分明的心境,惋惜白雪公主命運的悲慘,痛恨其后母的邪惡,慶幸的最后獲救;閱讀《水滸傳》體會英雄的執著無悔,感受激烈的戰爭場面;閱讀《西游記》欣賞孫悟空嫉惡如仇的直率與坦蕩,領悟師徒四人患難與共的真情,感受西天取經的艱難和遭受的磨難。在學習階段,教師應幫助學生的選擇一些有益身心的、難度適中的名著,按一定的速度進行閱讀,從中獲取作文素材,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3)閱讀自然科學書籍來積累素材
充分利用寒暑假等課余時間閱讀自然科學書籍,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作文的視野,彌補學生課內知識不足,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激發學生作文熱情,鍛煉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滿足學生發表欲
葉圣陶說:“寫作的根源是發表。”從古至今寫文章就是為了讓人看,小學生也不例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想出名的人是沒有的。每個人都有名利思想,這是人的本性,小學生也不例外。
每個學生寫出的文章都想得到別人的夸獎,更想發表在報刊上,獲取成功的喜悅,正是這種想要發表的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的巨大熱情,每當學生寫出了好文章,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許,他就產生了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學生寫作的熱情就會更加高漲。
(1)積極鼓勵寫作
積極鼓勵學生寫作,積極主動地給學生爭取發表的機會。通過發表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為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發表作文的欲望,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主動與一些少年報刊或雜志社約稿,為學生發表作品提供平臺。
(2)開展作文比賽
開展作文比賽,辦好“班級優秀作文展”。每學期都定期在班里舉辦優秀作文展,以便鼓勵大多數同學,從而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這樣就使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使全班同學的寫作熱情得到空前高漲。
總之,作文教學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人格,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為出發點,按照學生習作的規律,采取適合學生的方法和手段,大力開展各種活動,徹底根除那種“文題先行”和“重課堂指導,輕生活實踐”的作文理念。
徹底改變“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程式化教學模式,大力提倡“情動而辭發”的作文教學方法,從觀察入手,學會觀察的方法,掌握觀察技巧,養成隨時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變被動作文為主動作文。只有這樣學生作文難的瓶頸就會徹底打破,作文教學的前途才會光明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