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悲慘世界
- 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電影故事
- 李劍橋主編
- 4825字
- 2021-05-31 09:39:06
【出品】法國百代影片公司
【編劇】雷內·巴赫查維爾
【導演】讓·保羅·勒沙努阿
【主演】讓·迦班、達妮埃爾·德洛莫
【首映】 1958年
【故事梗概】
1815年10月初的一個黃昏,有個衣衫襤褸的人來到了狄涅,這位因偷了一個面包而在土倫苦役場度過19個春秋的人,就是本片的主人公讓·瓦勒讓。年已46歲的他,四天前剛被釋放,經人指點,來到狄涅城主教米西耶家借宿。主教用招待貴客的銀制餐具請他進餐,并且熱情地款待了他。
第二天清晨,主教的妹妹發現讓·瓦勒讓不辭而別,銀制餐具也不翼而飛,當她正向米西耶主教訴說此事時,兩名警察把讓·瓦勒讓押送回來,說在他身上搜出了主教家的銀餐具。主教對讓·瓦勒讓說:“您怎么不告訴他們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有那對燭臺,您為什么忘記帶走了呢?”他讓妹妹把銀制燭臺拿來,交給讓·瓦勒讓。兩名警察面面相覷。主教低聲說:“讓·瓦勒讓,我的兄弟,我要贖的是你的靈魂。”
正在路旁休息的讓·瓦勒讓,看見一個掃煙囪的男孩在玩一枚銀幣。他一把搶過銀幣,叫小孩快滾。小孩立刻被這蠻不講理的人嚇跑了。但讓·瓦勒讓突然渾身一震,似有所悟,他呼喊著,叫小孩回來,但孩子已無蹤影。重獲人性良知的讓·瓦勒讓多年來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九年后,他來到海濱蒙特漪城,改名馬德蘭,開設工廠,靠技術改革成了富翁,他樂善好施,開辦學校、興建醫院,當上了蒙特漪市市長。
一個冬夜,妓女芳汀被一群花花公子侮辱;爭執不下時,被警官沙威抓走。沙威的父親原是土倫苦役場頭目,他曾目睹讓·瓦勒讓在一次事故中,用肩膀頂住巨石,救出了壓在下面的另一位苦役犯人。來到蒙特漪后,他又見到馬德蘭市長以驚人的臂力搭救了壓在馬車下面的福什望老人。沙威懷疑這位市長就是力大無窮的讓·瓦勒讓,便在暗地里進行查訪。沙威欲判芳汀監禁六個月。芳汀苦苦哀求訴說自己賣身實出無奈,全是為了給寄養在德那迪葉家客棧中的五歲女兒支付生活費。由于市長從中干預,沙威才憤憤不平地放了芳汀。芳汀感激涕零,讓·瓦勒讓向她保證,從今以后,他負責芳汀母女二人的全部生活費用。
沙威告知有個叫商馬第的流浪漢因盜竊罪被捕在押,被懷疑是苦役犯讓·瓦勒讓,次日將開庭審理。沙威以請罪的方式向讓·瓦勒讓述說了這件事,后者經過激烈思考,到法庭上供認了自己才是真正的讓·瓦勒讓,但法庭不敢立即逮捕這位德高望重的市長。
芳汀重病纏身,奄奄一息。臨終的愿望是再見女兒高賽特一面。讓·瓦勒讓想去把高賽特領來,但沙威突然而至,把讓·瓦勒讓逮捕了,芳汀受不住這突然的打擊,當場氣絕身亡。
讓·瓦勒讓的心緒如海浪洶涌,畫外音緩緩道出《悲慘世界》一書中令人難以忘懷的話:
“地球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加寬闊的則是人的良心。”
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的讓·瓦勒讓,從監獄中逃出,回到醫院,安排好芳汀的后事,猝然遠去。
圣誕節之夜,德那迪葉的客棧里來了一個客人,他嗔怪客店不給他飲馬,老板娘叫小高賽特快去樹林中打水。戰戰兢兢的高賽特走進陰暗的樹林,來到泉邊把水桶放進去,但無力把它提上來。正在這時,讓·瓦勒讓的一雙大手幫了小姑娘的忙。
德那迪葉看到讓·瓦勒讓出示了芳汀的親筆信后,知道這位出手大方的不速之客要把高賽特領走,他貪婪地向讓·瓦勒讓一再勒索。正在這時,沙威帶人追蹤到了這家客棧,讓·瓦勒讓乘沙威在店內搜索時,抱著高賽特上了沙威停在店外的馬車揚鞭飛駛而去。
讓·瓦勒讓帶著高賽特住進巴黎一家修道院。讓·瓦勒讓以園丁為業,高賽特在院中讀書,過著平靜的安逸生活。
為了讓高賽特接觸社會,讓·瓦勒讓搬出修道院,住到普呂梅街。他常同高賽特到盧森堡公園散步。但有一天,他發現一個小伙子總盯著高賽特看。他們轉換散步地點,小伙子常尾隨而來。出于謹慎,讓·瓦勒讓從此不再來盧森堡公園。
這個小伙子名叫馬力尤斯,他的父親是忠于拿破侖的共和黨人,并在戰場上負了傷。馬力尤斯的外祖父是個極端保皇黨人,始終不認自己的女婿,并且不讓馬力尤斯與父親見面。在外祖父的影響下,馬力尤斯認為父親是他的恥辱。直到1827年,馬力尤斯18歲時,外祖父交給他一封父親病危時的來信,希望見他最后一面。馬力尤斯趕到父親住所時,父親已經離開人世。他臨終給馬力尤斯的遺囑是:“我的兒子,拿破侖皇帝在滑鐵盧戰役中親自封我為男爵。這是我用鮮血換來的封號,應該由你來繼承。”信的背面還寫著這樣一件事:“在滑鐵盧戰場上,有個叫德那迪葉的軍人救過我的命,如你與之相遇,應盡力報答他。”
馬力尤斯對父親本無感情可言,因為母親早逝,父親又將自己拋下不管,加之,外祖父終日說父親不是好人。但從教堂神父處得知,他的父親始終深深地愛著他,為了讓他繼承外祖父的財產,他才做出自我犧牲。馬力尤斯至此方恍然大悟,也從此改變了信仰,因而與外祖父吵翻,憤然走出家門。
畫面回到當年的滑鐵盧戰場。原來德那迪葉在戰場上是個盜尸賊。他在一堆尸體中,發現了一位軍官,為了偷他的懷表,他把這位軍官翻了個身,受了傷的這位軍官這時蘇醒了,他就是馬力尤斯的父親,他誤把盜賊當成了救命恩人。馬力尤斯對此當然更不明真相。
馬力尤斯搬進一間破房子里居住,靠翻譯文章艱難度日。因鄰居整日吵鬧不休,他來到盧森堡公園讀書。正是在這個時候,他遇見了讓·瓦勒讓和高賽特,心中暗暗地愛上了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
鄰居自稱姓容德萊特,他的大女兒埃波妮娜對馬力尤斯頗有好感,但馬力尤斯心中只有那位在盧森堡公園對他曾經含情脈脈地看過一眼的姑娘。有一天,埃波妮娜因饑餓搶了一個面包,被當場抓住,幸遇讓·瓦勒讓和高賽特相救。他們把她帶回家中給她食物和衣服,又把她送回家。
馬力尤斯從破墻洞里偶然發現,送埃波妮娜回家的兩個人,正是他在盧森堡公園中見過的那位白發老者和自己朝夕思念的姑娘。他又聽到慷慨的老人答應晚上再來給鄰居送救濟金。但這位貪心不足的鄰居原是一個詐騙犯,他要糾集同伙在今晚老人再來時用武力敲詐錢財。馬力尤斯想阻止好心的老者上當,但又無法通知他們,只得去報警。接待他的人正是升任巴黎警察局頭目的沙威,沙威給了他一支手槍,要他在危急時刻鳴槍報信。當晚,讓·瓦勒讓如約前來,因寡不敵眾被生擒活捉,綁在椅子上動彈不得。馬力尤斯正要開槍報警,忽然聽到這位自稱姓容德萊特的人說出自己真名實姓,原來他就是父親的救命恩人德那迪葉,所以沒有開槍。這幫匪徒用燒紅的烙鐵威脅讓·瓦勒讓付給他們20萬法郎。讓·瓦勒讓一邊與他們周旋,一邊用小鋸條割斷了捆綁的繩索。他用燒紅的鐵烙在自己的手臂上,驚得匪徒啞口無言。正在這時,沙威帶警察沖進來,捉住這伙匪徒,而讓·瓦勒讓卻趁混亂之際,悄悄溜走。
馬力尤斯終于找到了高賽特的住處,兩人互訴別后相思之苦,緊緊地抱在一起。讓·瓦勒讓認為自己必須離開法國到倫敦去,才能過上太平日子,就開始準備搬家。
這一天正是巴黎人民為共和黨拉馬克將軍送葬的日子。因政府派出軍警鎮壓,人民爆發起義。馬力尤斯也參加了街壘戰斗,當他準備為正義事業獻身時,寫了一封絕命書,派戛瓦羅什送給高賽特。讓·瓦勒讓出于對高賽特戀人安全的擔心,也來到由昂饒勒哈領導的街壘。戛瓦羅什發現沙威混跡在起義者中間,報告昂饒勒哈,群眾抓住了這個奸細,決定處死他。讓·瓦勒讓提出要親自槍決沙威,結果卻私下把他放走了。
街壘戰斗打得非常激烈。因起義者子彈缺乏,戛瓦羅什唱著歌去收集子彈,不幸中彈身亡。起義者在彈盡之后,全部英勇就義。
馬力尤斯頭部中彈昏迷不醒,讓·瓦勒讓把他扛在肩上,鉆入下水道,摸索著來到通往塞納河的出口。但出口的門被鎖住,而德那迪葉正好在那里,他手中有鑰匙。讓·瓦勒讓剛走出下水道出口,又遇到守候在那里的沙威。讓·瓦勒讓請求沙威允許他把馬力尤斯送到他外祖父家。沙威覺得沒有理由拒絕。這時沙威的信念已經動搖,最終選擇了自殺的道路,他給自己帶上手銬,跳進了塞納河。
經過生離死別,馬力尤斯和外祖父恢復了昔日的關系,老人的政治觀點也改變了。
讓·瓦勒讓常帶高賽特去看馬力尤斯。他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都給了高賽特,這對戀人終于成為眷屬。婚禮那天,讓·瓦勒讓借口手部受傷,未出席婚禮,第二天他向馬力尤斯全盤托出自己苦役犯的身份。馬力尤斯怕他給高賽特的錢來路不正,讓·瓦勒讓得知他的想法后,不再來看望他們。
一天,德那迪葉來見馬力尤斯,他把在下水道中看到的經過告訴年輕人,換得了一筆酬金。馬力尤斯這時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原來是讓·瓦勒讓。
馬力尤斯與高賽特決定把老人接來同住。但當他們趕到讓·瓦勒讓的住所時,這位“圣人”已到了彌留之際。他指著米西耶神父送給他的那對燭臺,對高賽特說:“我不知道那位送我燭臺的人,對我的所作所為是否滿意。”就這樣,他安詳地離開了塵世。
【電影欣賞】
每當心情不能平靜的時候,每當對現實生活感到不滿或不能理解的時候,人們總喜歡看看《悲慘世界》。
這是根據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說《悲慘世界》改編的一部電影。影片中很多人物的命運都很不幸,流落街頭的婦女芳汀,被迫離開母親到遠方去洗盤子的高賽特,服苦役的人們,他們在那古老法律的壓制下,根本連正常人的生活都過不上。而主人公讓·瓦勒讓更是歷盡艱辛,他因為忍受不了親眼看著妹妹那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因為沒有吃的而嗷嗷大哭的慘況,就偷了一塊面包,竟被判服10年的苦役。在監獄里過了10年非人的生活。讓·瓦勒讓改變了,他善良的本性被對社會的不滿和憎恨淹沒了。獲釋后,讓·瓦勒讓卻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沒有人要他,每個客棧、飯店都把他踢出去。只有查理·佛朗沙·卞福汝·米里哀主教收留他,像對待貴賓那樣對待他,并且稱他為“先生”。臨睡前,他向主教坦言:“你不怕我半夜殺了你嗎?”主教依然微笑著,他直視讓·瓦勒讓的眼睛說:“那你又怎么知道我不在你動手前先動手呢?”多么睿智的回答,其中包含的是一顆多么善良寬容的心。然后,主教一只手拿著燭臺,另一只手放在讓·瓦勒讓的腰間,和善地說:“我必須對你有信心,不是嗎?”半夜里,讓·瓦勒讓因為監獄生活給他留下的陰影。他不敢相信任何人,于是拿著鐵棍進了主教的房間,還差點殺了主教。影片中借用了光線的明暗不同,通過皎潔的月光時而被黑云遮住,時而又走出黑云。最后終于沖破黑云,重新照亮黑夜,間接且形象地表現出讓·瓦勒讓當時內心的劇烈變化。可惜,他還是偷走了主教家的銀盤子,在路上,他又被警察抓回來了。為了讓·瓦勒讓的自由,主教說那些銀盤子是自己送給讓·瓦勒讓的,還叫他記得隨身帶上那兩個燭臺。深受感動的讓·瓦勒讓不知說什么好,他跪在主教的腳邊,主教用手撫摸著他的頭,就像仁慈的父親對待自己那不小心犯了錯誤的孩子一樣。他說:“很久以前,我就明白,生命是給予,不是取得、讓我付出。至于回報,答應你也會付出。”“讓我付出。”(LetmegiVe.)就是這一句話,改變了讓·瓦勒讓的一生。影片中的這一部分是我最喜歡的,我不停地后退、播放,再后退、再播放,我感動于電影中人物那細膩傳神的動作,那一個個復雜的眼神,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真摯純潔的情感。它們使我浮躁的心情慢慢地平靜下來,知道生命中還有一些更本質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而不總是因為表面的榮耀或者風光而沾沾自喜。
這樣就結束了讓·瓦勒讓第一階段的人生,從此,也遵循著主教的指導,開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他辦工廠,救濟窮人;當市長,關心貧苦大眾;為失業婦女芳汀完成她最后的心愿;他甚至為了解救一個無辜的人而去自首;為了實踐對芳汀的諾言,也擔負起撫養其遺女高賽特的責任;為了高賽特一生的幸福,他竟然冒著生命危險,解救她的情人馬利尤斯;最后,他更是出人意料,放棄結束跟蹤了他十年的警察沙威的性命,盡管他完全有這個能力。所有這一切事情,如果沒有偉大的胸襟和寬容的精神作支撐,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是,讓·瓦勒讓全做到了。在那個到處充滿不幸的世界里,他對周圍人毫不吝惜的愛,讓人們感到一絲絲的溫暖。
也許,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諸多的不幸,讓我們學會付出。
其實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經歷自己人生的夏天。生命在經過了春天后,在夏天之時,春天的嫩綠綠得更濃、更深、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