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17日凌晨5點半至6點,德國第八空軍向馬利姆和伊臘克林的機場,以及這些機場周圍地區和干尼亞城的防空設施發動了預備性進攻。
接著,即在空降著陸開始之前,第八空軍于7時再次發起了攻擊,目的是牽制著陸地區的守軍。盡管守軍做了非常周密的準備,但參加戰斗的總數為493架的德國容克-52式飛機只損失了7架。
第十一空軍發動的第一攻擊波是根據作戰計劃中規定的空降作戰時間實施的。但由于英軍防空火力猛烈以及飛行員迷航等多種原因,派出的飛機并不是每次都能到達選定的著陸場。
負責奪取馬利姆的西部大隊和負責奪取蘇達村與干尼亞的中部大隊以滑翔機各運了半個營進行機降著陸。這個營的3個連就在守軍防空陣地周圍著陸,以便摧毀這些陣地。有兩次成功地實施了這項計劃,隨后參加第一攻擊波的傘降部隊也紛紛而至。
德傘降部隊遇到了守軍步兵部隊的猛烈抵抗,而戰前的空中偵察并沒有發現這些部隊。在馬利姆機場以南的斜坡上的抵抗尤為頑強,守軍在那里構筑了臺階式的防御陣地,火力十分密集,有些傘兵在空中就被擊斃,有的剛一著陸便被擊斃,許多人雖然著陸時未被打死,卻也無法得到他們的兵器囊。
德國突擊團的一個營降落得太偏東,中部大隊向阿克羅蒂里高地與加拉塔斯村發動的進攻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西部大隊與中部大隊的戰斗一打響便失去了它們的指揮官,這使局勢變得復雜了。指揮中部大隊的聚斯曼中將在作戰剛開始便因滑翔機在埃吉納島墜毀而斃命,西部大隊司令官邁因德爾少將在著陸前不久受重傷。
直至下午,德軍作戰室才了解到這些情況。這是因為當運輸機安全返回基地和收到第八空軍的報告時給人的印象是“第一波已按計劃著陸成功”。當時駐雅典的空降軍司令部絲毫沒有得到傘降部隊的消息。
臨近中午,中部大隊發來了一份電報,電文報告說,向干尼亞發動的進攻因損失慘重而受阻。西部大隊也報告,激烈的戰斗仍在進行,指揮官已負傷。由于最初抱有的樂觀態度,所以第二波仍按計劃出發,結果釀成了更大的失誤,遭受到更大的挫折。
9時至10時,運輸機返回希臘的基地。但事實證明在13時之前,不可能讓容克-52做好飛第二架次的準備。
每個容克-52飛行聯隊起飛時間耽擱達3個半小時之久,其原因是:一是加油困難;二是必須先把墜毀的飛機從跑道上清除掉;三是起降過多飛機的機場塵埃密布,即使使用消防器材也無濟于事。結果各運輸機中隊都未按戰斗序列起飛,也沒有同時到達目的地,只是在15時至18時之間才陸續到達。
第十一空軍的戰斗報告說明了如下情況:各個機場之間的電話通信常被切斷,因此指揮官們不可能就拖延進攻時間問題進行磋商,也不可能重新安排共同發起進攻的時間。
負責指揮德第二特種任務轟炸機大隊的軍官報告,在第一波著陸不久,他便意識到出現情況。但由于未能與他的直接上司(隸屬于第十一空軍的地區作戰指揮官)取得聯系,于是他便直接向軍司令部通話,要求推遲第二波發起進攻的時間。
可是無法確定是否作出了決定,即便作出了,也沒有傳達到實施第二波進攻的運輸機大隊。同樣的原因,也未同第八空軍做出進一步安排。
轟炸機編隊按原計劃在15時飛臨雷西姆農與伊臘克林目標的上空,企圖摧毀英軍的高炮陣地,或至少要壓制住英軍的火力。緊接著,單引擎與雙引擎戰斗機飛來掩護傘降部隊跳傘,壓制英軍的防御火力。
由于這些飛機的航程短,在16時15分之后便不能再停留,大部分部隊是在沒有戰斗機掩護的情況下實施傘降的。
中部大隊現由施圖爾姆上校指揮。其任務是占領雷西姆農飛機場,爾后向蘇達灣推進。東部大隊由布羅伊爾上校指揮,任務是占領伊臘克林城及其機場,并扼守該機場,保證后續部隊空降著陸。
這兩個大隊都遭受了嚴重損失。原因同第一波一樣,它們都降落在防守堅固、偽裝巧妙的守軍防御陣地的中心。另外,由于運輸機是毫無組織地到達的,這使英軍更易于完成其抵抗任務。
一些無經驗的運輸機機組人員犯了錯誤,把傘兵降落在錯誤的地點,造成了更大的混亂。由于許多傘兵都不能得到他們的補給囊,所以德軍的物資損失也很大。
所有情況都使得中部大隊未能占領雷西姆農機場。同時在英軍密集的火力下,向蘇達灣推進的企圖也沒有實現。
由于運輸機在運送第一波進攻部隊不能及時趕來,當東部大隊與英軍接觸時,其兵力比原計劃少了600人。尤為糟糕的是,進攻的時間耽擱了,這給部隊的進攻帶來了更大的困難,以致最后東部大隊未能奪取預定的目標。
在當時的情況下,布羅伊爾上校只能在夜暗的掩護下集結失散的人員并于翌日清晨向機場發動進攻。
5月20日夜,對作戰情況的檢查表明,在4個空投傘兵所在的地點,英軍的防御比預想的要強得多。3個機場無一被攻占,克里特島的局勢十分危急。馬利姆的情況似乎好一些。
傍晚,甚至有人錯報:該機場盡管仍處于英軍炮兵火力之下,但已被攻占。現在為了按計劃使第五山地師進行空降著陸,十分有必要至少占領3個機場中的一個。
在目前的情況下,那只有奪取距德軍在希臘的空軍基地最近的馬利姆機場。雖然它比伊臘克林機場小得多,但可為進攻部隊的勝利提供最美好的前景。
馬利姆機場南面的107高地是英軍防御的要點。不過,開始德軍并未從空中照片上看出它的重要性,因此只派了一個由科赫少校率領的加強連,搭乘滑翔機向107高地發起突擊。結果傷亡慘重,突擊被擊退。
西部大隊指揮官邁因德爾少將著陸后很快認識到英軍防御陣地力量雄厚。該陣地從機場的西部邊緣沿塔夫羅尼蒂斯河床通過107高地的西坡向南延伸。他立刻增加4個連的兵力向機場方向實施正面進攻,另外派出2個連從南面包圍高地。
馬利姆周圍的陣地由新西蘭第二十二營扼守,營長是安德魯中校。在通信與信號系統均遭破壞后,他認為已不再能對其部隊實施有效的指揮,于是便在強大的壓力下趁著黑夜撤離陣地。這次“從馬利姆的撤退”導致了整個克里特島的失陷。
這一天,英軍總司令弗賴伯格將軍截獲一份德軍將把第三傘兵團投入戰斗的指令。這項指令提供的情況加上他對整個局勢的看法,便使他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比較清楚了。
深夜,他向韋維爾將軍報告,如果海軍能夠阻止德軍從海上發動的入侵,那么他自己的部隊是有足夠的力量,并且完全能夠對付所有可能來自空中的進攻。
不過他也指出,德軍猛烈的空中突擊,使他的通信與信號系統的效能已經降低。但他向上級報告時還不知道當時情況的嚴重程度,例如,他不知道新西蘭第二十二營已從馬利姆撤退,已在他防御最薄弱的地段大開了缺口。如果他知道這些情況,毫無疑問,他勢必會竭力在夜暗的掩護下派援兵援救馬利姆。
施圖登特將軍預期在5月20日至21日這個具有決定作用的夜間發動猛烈的進攻。當這一設想未成為現實時,突擊團的那些疲憊不堪的殘部在5月21日清晨卻獲得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他決定集中全部力量進攻馬利姆,從而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于德軍的變化。
他之所以能夠作出這項決定,原因之一是,當時盡管團通信主任損失了他的大部分器材,但他與駐雅典的空降司令部成功地建立了無線電聯系。
5月21日上午,一些攜帶武器、彈藥的容克-52飛機在馬利姆灘頭降落遭受了一些損失,一架容克-52飛機在馬利姆機場降落。
然而,由于機場的跑道仍處于英步兵與炮兵的密集火力之下,所以雖然為山地營著陸做好了一切準備,但是不得不再次推遲。
要增援西部大隊并作出更大的努力使機場完全置于德軍控制之下,唯一的途徑是繼續空投傘兵,德軍這樣做了。
大約在17時,德軍占領了馬利姆,并且牢固地控制了機場。這一戰果是在第八空軍的十分有效的支援下取得的。第八空軍享有絕對的制空權,向英軍的防空陣地和堅固支撐點實施了連續的攻擊。
同時,從16時起,德軍一個加強山地營的第一批空降組冒著英軍不間斷的炮火和機槍火力在機場著陸。許多容克-52飛機在著陸過程中被摧毀。但是已可以繼續著陸,擴張戰果,并向前推進,于5月22日,與干尼亞和蘇達灣附近的中部大隊會師。
下一個目標是,擴大馬利姆這一橋頭堡,由此出擊,將英軍從蘇達灣的海軍據點中趕出去。在那里,英軍的快速艦艇仍利用夜暗不斷地運入補給物資。
5月21日,德軍的運輸機給中部大隊運來了彈藥,但占領加拉塔斯周圍高地的企圖卻失敗了。進攻部隊遭受到很大的削弱,只能扼守已攻占的陣地,牽制英軍的力量。
留在雷西姆農附近的德軍擊退了英軍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他們在彈藥與其他補給物資的支援下守住了陣地。
在伊臘克林附近,東部大隊被切成兩段。西段的部隊在第八空軍的近距離支援下,試圖突入伊臘克林。開始打得還不錯,爾后卻遭到英軍的猛烈抵抗,進攻受挫,結果那些已經突入該城的部隊只好撤出。
東段的部隊由布羅伊爾上校指揮,企圖占領機場,但未成功。部隊沒有重型武器,進攻毫無獲勝的希望。由于它的失敗,空降軍不能按計劃將第五山地師的部分部隊機降到伊臘克林。
據第十一空軍5月21日夜的報告,它已繞過伊臘克林這個重要地點,并受命鞏固德軍在馬利姆的陣地以及向干尼亞發動進攻。第五山地師師長林格爾將軍現已升任西部大隊指揮官。翌日,該師的3個營在馬利姆機場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