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教育評價與學生創造素質培養

正確評價學生學習生活有利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素質,否則會扼制學生創造力,泯滅學生個性優勢,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構成。現就中小學教育評價出現的偏差對學生創造素質培養的制約和教育評價創新策略做初步探討。

對學生創造素質培養的影響

目前,中小學教育評價失誤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過分偏重定量評價或定性評價,人為割裂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內在統一性。許多學校及教師將“指標和量化”評價模式視為唯一的科學評價模式,忽略模糊評價的價值,甚至形成“濫用”的局面。只看到“指標和量化”模式的可測性、客觀性,忽視這種模式缺乏激勵性,難以反映個性的全面價值,難以突出學生個性優勢,容易抹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創造性,導致壓抑學生創造激情,阻礙或制約學生創造素質的發展。

許多農村學校則過分強調定性評價,教師們往往以水平低、太麻煩或者以量化指標未必客觀為借口拒絕定量評價,結果由于教師個體素質的限制,往往憑主觀印象,主觀惡好評價學生及學生的學習活動,使評價失之偏頗,難以發揮定性評價的激勵功能,造成限制學生主體思維創新的負面效應。因此,只有正確認識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優勢和薄弱點,將二者統一起來,才能使教育評價發揮應有的效應,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提高。

許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過分重視學生操作行為及答案是否合乎標準,對學生在不合標準的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或創造性也是一概否認。如學生在驗證“同體積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的實驗操作中,由于剪開了被加熱的易拉罐封口,得不出教師既定的假定,教師便嚴厲地批評操作“失誤”的學生不按要求實驗,不去引導這一“失敗”本身寓含著“熱空氣上升,冷空氣隨之補充”這一自然規律,泯滅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在探求中破除權威限制,實現創新的激情。

由此,教師的評價應把握客觀尺度,以激勵為原則,在評價時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寬厚的胸襟去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創造火花,以飽滿的熱情去激勵學生探索,尤其是面對學生的錯誤或失敗更要挖掘其中的創意,將其合理的地方放大給學生以自信。這樣的評價才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自由的空間與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去發現、去表現、去展示特長,凸現個性優勢,最終完成自我,實現創造,提高創造力。

中小學教師在進行教育評價時,應當克服評價的隨意性、夸大性,力爭發揮教育語評價的最佳效能。

實現評價觀念、方法的轉變與創新

消除教育評價偏差對學生創造素質發展的影響要做到三點:首先,教師應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傳統評價、當前消極評價中教師往往以自己的好惡、正誤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習活動,這是典型的“教師中心論”評價中的反映,它違背了教師主體性原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教師是權威的化身,表現在學習評價中學生不按要求必定是錯誤的,接受批評是完全應該的。這些必然會壓制學生學習與探索的主動性,成為被動接受的奴隸,僅有的創造激情被淹沒,創造潛能被扼殺。基于此,教師應以現代教育觀念去開展現代教育評價,把主體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其次,教師要力求從經驗性評價向科學性與經驗性相結合的評價轉變。注重評價的科學性,使評價客觀化,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發揮豐富有效的經驗在評價操作中的積極作用,使經驗與科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客觀、公平、激勵的評價模式。再次,教師要力求使評價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即把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因時、因地、因人、因勢對學生適時、適度評價,盡力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潛力,讓學生對探求與學習充分自信。

實現評價策略創新,打破固有評價模式的限制,在方法上創新。教師個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然會形成以類同的言語、姿式、方法去評價類同的學生,學習過程、學習環境的評價定勢,學生對此形成相應的習慣感覺,從而削弱評價效果,有時甚至會弱化學生個性。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打破定勢追求創新,學生在教師創新中內化遷移,形成學生自我的創新素質。

打破評價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讓評價突破校園、課堂的界限,充分發揮其激勵與監督作用,形成良好的習慣,不斷強化學生的個性優勢。打破評價主體的限制,構建學生,家長、教師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實現評價主體構成要素的創新。這種創新,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發展,其創造素質也隨之而提高。

總之,走出評價誤區,實現評價創新,對培養創造性、適應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金川县| 酒泉市| 阳原县| 峨边| 台南市| 岳池县| 漳浦县| 广水市| 合阳县| 宝丰县| 缙云县| 墨脱县| 石景山区| 湘阴县| 湘阴县| 临漳县| 永兴县| 诏安县| 治县。| 高淳县| 晋中市| 阳泉市| 安龙县| 蓬莱市| 鄂伦春自治旗| 伊金霍洛旗| 高淳县| 蒲城县| 都昌县| 晋中市| 霍邱县| 柞水县| 大同市| 宝坻区| 罗甸县| 富蕴县| 宁南县| 吕梁市| 富锦市|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