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學生環境教育的教學指導
- 學生熱愛環境教育
-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 2440字
- 2021-05-24 17:23:20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一次又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為了我們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項緊迫的任務。對小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呢?
環境教育滲透與各學科
小學環境教育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少年兒童特點的環境教育內容和方法,寓環境教育于各科教學或娛樂之中。目的是培養少年兒童熱愛環境的高尚品德和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1)數學學科。在小學數學中,環境教育可以結合具體數學知識進行滲透。在課內可進行數據分析、統計、計算、繪制圖表,進行討論、游戲等形式,在課外可以進行實驗與調查等。通過讓學生進行計算,使學生自己發現一個驚人的現實,保護環境,刻不容緩。教師因此再進行適當的教育,效果更加明顯。
(2)語文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安排學生搜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就某一環境問題進行演講、編寫故事、征文、建議書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把環境教育內容滲透其中,使學生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樹立環境意識,并在生活中成為保護環境的實踐者和倡導者。
如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時,沒有過多地提到要如何愛護我們的大自然、如何不去破壞它,而是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去看、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和欣賞大自然及人文景觀的美麗和偉大,體驗人類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教學中他注意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語言文字進行分析、理解和品評,鼓勵學生圍繞課文詞句展開想象,有感情地朗讀或復述課文等,致使學生在學完這篇課文后不禁發出“大自然太美了,我們要保護它”的感慨。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此刻得以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在此刻得以升華。
(3)科學學科。科學學科中包含著極其廣泛和重要的環境教育思想和內容,通過科學課教學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的信念。另外可以進行動、植物的養殖,環境科學實驗,環保宣傳、考察等活動。
(4)思想品德學科。小學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即環境保護和節儉教育。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德育相關的規律,因此開展活動時,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如有許多課文,如:《美化家園》、《花草樹木點頭笑》、《我和動物交朋友》、《我們的大地媽媽》、《美麗的生命》等都是環保教育的好材料。我們可以很好地、充分地運用這些教材,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5)音樂學科。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絕大多數情況下,它是以活動課的方式開展教學的,這為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要求教師不要局限于藝術教育,應把它作為社會教育的有機部分。
(6)體育學科。在體育學科中進行環境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科學鍛煉身體、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能力,加強學生關于環境惡化對人類生存危機,社會發展受阻,運動形式減少等不良后果的認識;另一方面要促使學生在戶外運動,野外郊游時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
(7)美術學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結合環境保護教育,使學生既掌握美術方面的知識,又能學習環保方面的知識,并能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在手工制作課中,利用廢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用舊飲料瓶、易拉罐、紙盒、碎布等,指導學生制作布娃娃、煙灰缸、筆筒、小汽車、火車、飛機、自行車、帆船等玩具;用舊的掛歷、雜志、報紙,通過剪貼可制作風箏、裝飾畫、文具袋等;用碎毛線、蛋殼,涂上色彩拼各式人物、動物等。當同學們用廢物制成各種各樣的作品其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這對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缺乏實踐經驗,如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時,只講道理,就無法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參觀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例如,教給學生環保知識,同時帶學生到公園等美化環境好的地方參觀,讓學生體驗美化環境帶來的美好享受,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保護環境,然后指導學生怎樣保護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師在環境保護教育中要以身為范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美好的、偉大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園環境保護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我在校園中看見廢紙就拾,親自動手打掃衛生,學生就主動加入這一行列,積極打掃。我們還把環保教育貫串于日常生活中,經常帶學生到分擔區打掃衛生,成立綠色小衛士隊,齊抓共管,共同愛護一草一木。讓學生親自參加環境保護勞動實踐……
培養學生的環保行為
環境意識提高了,就要將意識轉化為環保行為,這才是進行環保教育的目的。環保教育需要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提高其對保護環境的能力。因此,要通過具體的環保行為影響學生。如教師可倡導學生撿廢紙,給校園內的小樹澆水,收集廢舊物品,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模型制作……這些看似芝麻綠豆的小事,卻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增強環保的意識。
讓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環保的活動
小學生喜歡參加活動,教師可以把環保教育精心組織設計到各種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開展《地球媽媽真煩惱》,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識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認識中國環境保護標志,了解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國也制定并貫徹了《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止法》等;開展中隊主題活動《熱愛地球媽媽》、《水與我們人類的關系》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豐富環保知識,從而進一步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應該從小學生抓起,讓他們從小就樹立環保意識,讓他們在美麗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要讓他們明白:愛護地球、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們應該從小增強環保意識,學習、宣傳環保知識,自覺保持環境衛生,不做污染環境的事,愛護綠化,積極參加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