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妙趣橫生的娛樂競賽(2)
- 趣味運動競賽(“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 4863字
- 2021-05-30 21:02:51
13.呼啦行進
【參賽人數】
男、女個人項目,4人一組同時參賽。
【比賽道具】
(1)賽道總長為30米,各分賽道寬2.44米(1、3、5、7賽道為正式賽道)。
(2)圈內徑為90厘米,重量不少于300克的塑圈或藝術體操專用圈(呼啦圈)4只,每賽道1只。
【競賽方法】
(1)開賽前,各隊參賽選手雙手持呼拉圈套穿于自身軀干腋部以下部位,并在各自賽道的起點線后待令。
(2)預備令下達時,雙手迅速推、轉圈體(此后雙臂作屈臂上抬動作),使呼拉圈沿身體縱軸作水平環繞轉動并做好起跑準備。
(3)令發后,參賽選手在保持圈體平穩繞轉的狀態下可跑、走行進,直至成功越過終點。
(4)終止計時以參賽選手軀干部任何部分抵達終點線內沿垂直面時為準,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必須以身體腋部以下任何位置為圈體接觸點(包括套穿于雙腿部位),并使圈體始終沿身體縱軸作水平環繞轉動。
(2)行進過程中,若出現以手握扶圈體、圈體觸地等現象,即為比賽失敗,成績無效。
(3)越過終點的瞬間,必須做到人圈合一,若出現上述違例現象,成績無效。
(4)必須始終在各自的賽道內前行,步入他道或影響他道選手的行進,均應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5)參賽服裝不得佩帶任何裝飾物或任何勾掛物。
14.力士競速
【參賽人數】
男、女個人項目,8人一組同時參賽。
【比賽道具】
(1)賽道總長為30米,各分賽道寬1.22米。
(2)裝滿填充物的沙袋8只,(男子用沙袋長約75厘米、寬約35厘米、重約30公斤,女子用沙袋長約65厘米、寬約30厘米、重約20公斤),每賽道各1只。
【競賽方法】
(1)開賽前,各隊參賽選手在各自賽道的起點線后站立并將沙袋橫置于地面,沙袋前沿垂直線不得超過起點線,面向前進方向待命。
(2)令發后,參賽選手雙手提起沙袋并扛于單肩之上,迅速跑向終點。
(3)終止計時以參賽選手軀干部任何部分抵達終點線內沿垂直面時為準,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令發前參賽選手身體的任何部分均不得觸及沙袋。
(2)行進過程中,所持沙袋均不得觸及地面,若因重心不穩而至摔倒或沙袋下滑,但沙袋尚未觸及地面,調整后仍可繼續前行。
(3)越過終點的瞬間,必須做到人袋合一,若出現沙袋落地至終點線內場地或觸壓終點線上的現象,則成績均為無效。
(4)必須始終在各自的賽道內前行,步入他道或影響他道選手的行進,均應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15.摸石過河
【參賽人數】
男、女個人項目,8人一組同時參賽。
【比賽道具】
(1)賽道總長為30米,各分賽道寬1.22米。
(2)長24厘米、寬12厘米、高6厘米的木制方磚24塊,各分賽道3塊。
【競賽方法】
(1)開賽前,各隊參賽選手在各自賽道的起點線后,手持一塊木方,兩腳分別站立在起跑線后的兩塊木方上(兩木方在起點線后的賽道內呈橫向前、后擺放位置),身體側對前進方向待命。
(2)令發后,參賽選手先將手中木方迅速放置于賽道前方適當位置,并移動一只腳踩在其上。另一只腳隨后前移至空出的木方,隨后撿起身后又被空出的本方再放置于賽道前方適當位置,依次反復前行并直至成功越過終點。
(3)終止計時以參賽者過終點線后,撿起終點線內的最后一塊木方置于(拍擊)終點線外地面時的瞬間為準,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行進過程中,參賽者身體任何部位不得觸及賽道地面,參賽者雙腳均須各踩一塊木方上向前依次移動,若出現雙腳同時踩踏或觸及一塊木方,均屬于犯規,成績無效。
(2)以最后一塊木方拍擊終點線外地面的瞬間結束比賽,結束比賽時,三塊木方均須完整擱置于終點線外地面,任一木方觸壓終點線視為比賽尚未結束,比賽仍需進行。
(3)必須始終在各自的賽道內操作前行,木方觸及分道線、甩脫滑落至遠方(無法觸及的距離)或步入他道影響他道選手的行進,均應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16.時代列車
【參賽人數】
屬于混合集體項目,每隊由4名隊員組成(2男、2女),可多組同時參賽。
【比賽道具】
(1)賽道總長為30米,各分賽道寬1.22米。
(2)準備長方形小旗一面,綢緞面料,其長邊為45厘米,其短邊為28厘米。
【競賽方法】
(1)開賽前,各隊參賽者分別于本賽道起點線后成一路縱隊依次排好,各隊扮飾“車頭”者單手持旗上舉并于隊列首位排定,其他3人雙臂直臂前舉并將雙手依次搭放于前位同伴的雙肩之上。
(2)令發后,各隊在“車頭”的帶引下,步調一致、同步結隊前行(跑),直至全隊成功越過終點。
(3)終止計時以整隊抵達終點的最后一人軀干部任何部分到達終點內沿垂直面時為準,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行進過程中,除“車頭”外,其他人的雙手必須搭放在前位同伴的雙肩之上,若出現脫手斷檔、摔絆倒地等現象,即為比賽失敗,成績無效。
(2)必須始終成一路縱隊結隊前行,錯位搭肩(之字形隊列)或以其他隊列替代均不予記取成績。
(3)必須始終在各自的賽道內前行,步入他道或影響他道選手的行進,均視為犯規,成績無效。
17.單足蕩躍
【參賽人數】
男、女個人項目,2~4人一組同時開賽。
【比賽道具】
長為100厘米、寬為10厘米、高為0.5厘米以下的蕩格限制板2~4塊(塑膠制品),平鋪于地面(該板應以膠帶與地面固定)。
【競賽方法】
(1)開賽前,參賽選手于各自蕩格限制板前一側站立,預備令發出后,隨即提起左(右)腳成金雞獨立姿勢,并做好比賽準備。
(2)令發后,參賽選手迅疾在各自蕩格限制板兩側來回反復單腳蕩跳,直至比賽結束。
(3)以“來”或“回”成功一次為計數單位,分別以一次予以計算。
(4)競賽時限為一分鐘,以“來”、“回”成功蕩跳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比賽進行中,參賽選手若出現更換支撐(跳躍)腳的現象,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2)參賽選手擺動腳(提起之腳)觸地,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3)比賽進行中,若參賽選手支撐(跳躍)腳出現踩踏或觸及蕩格限制板的現象,比賽應照常進行,該次成績無效。
18.袋鼠跳躍
【參賽人數】
男、女個人項目,8人一組同時參賽。
【比賽道具】
(1)賽道總長30米,各分賽道寬1.22米。
(2)長約1.2米、寬約60~70厘米的麻袋8條,各分賽道1條。
【競賽方法】
(1)開賽前,于各自賽道起點線后站立的參賽選手,將雙腿(及腰部)套入麻袋,雙腳蹬至麻袋底部,雙手緊握袋口兩側并上提至齊腰部位。
(2)令發后,在保持身體平穩前行的狀態下,充分利用雙腿的屈伸蹬地動作連續跳躍(如袋鼠跳躍狀),直到成功越過終點。
(3)終止計時以參賽選手軀干部任何部分觸及終點線內沿垂直面時為準,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行進過程中,若出現雙手滑脫(麻袋完全離開雙手)或任何一腳離袋觸地等現象,均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2)因跳躍重心不穩而致跌倒,在手未完全滑脫(此時尚有一手持袋),腳未離袋的情況下,可從跌倒處立起后繼續前行。
(3)越過終點的瞬間,必須做到人袋合一,若出現任何違例現象,則成績無效。
(4)必須始終在各自的賽道內行進,步入他道或影響他道選手的前行,均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19.雙足甩包
【參賽人數】
男、女個人項目,全體參賽隊員依次進行,試甩輪次為三輪。
【比賽道具】
(1)在類同鉛球投擲區的場地上進行,此區域為夾甩區(圈),再將扇形夾角改為30度,其夾角內的區域為甩包落地區。
(2)縫制多邊形布包若干,其填充物重量為125克至150克。
【競賽方法】
(1)當輪到參賽者進行試甩時,該位選手應立即進入夾甩區域,并將布包放置于試甩區域前部適當位置。
(2)試甩前,參賽選手將放置妥當的布包置放于雙腳前部之間,用雙腳前部內側夾擠布包上部少許,做好試甩前準備。
(3)試甩時,利用雙腿屈膝伸蹬、向前(上)躍跳動作,將腳間緊夾布包甩至前方甩包落地區。
(4)參賽選手每輪各試甩一次,布包落地遠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所甩布包必須夾擠于雙腳之間,若將布包置放于腳面之上踢甩,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2)每次試甩動作完成后,參賽選手必須從試甩區域后半部退出場地,若從試甩區前半部退出,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3)試甩時,若參賽選手已做完試甩動作,而布包仍留在原地或未甩出試甩區域(圈)者,均應視為一次試甩。
(4)試甩躍起后落地時,單、雙腳(身體任何部位)落至或觸及試甩區域限制線(圈)或線外地面,視為違例,成績無效。
20.速跳夾竿
【參賽人數】
混合集體項目,每隊由4名隊員組成(2男2女)。
【比賽道具】
在平地上進行,兩根一長約2米或2.5米,直徑5~8厘米的細竹竿。
【競賽方法】
(1)4名隊員中,2名為夾竿隊員,2名為跳竿隊員(男、女角色不限,但2名跳竿隊員中必須有一名女隊員)。
(2)開賽前,2名夾竿隊員分別握住兩根竹竿的兩端,2名跳竿隊員雙腳站位于兩竿之間的空隙區域內,并做好賽前準備。
(3)令發后,2名夾竿隊員持竿向內、外連續做“內夾”、“外展”動作,2名跳竿隊員隨之在兩竿的“內夾”、“外展”之下,兩腳同時向外、向內連續做“外分”、“內并”動作(夾竿隊員向內夾竿時,跳竿選手同時分腿跳起,向外越竿后雙腳分別在兩竿外著地;夾竿者向外展竿時,跳竿者再并腿內跳,越竿后在兩竿內著地)。
(4)以夾竿者向內或向外“夾”、“展”和跳竿者向外或向內“分”、“并”成功一次為一個計數單位,分別以一次予以計算。
(5)競賽時限為1分鐘,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
(1)夾竿選手所持竹竿須沿地面向內、向外反復做連續的“內夾、外展”滑動動作,竹竿脫落,視為違例,該次不予計算。
(2)跳竿選手因踩、踏、絆等原因,致使竹竿無法運作,視為違例,該次不予計算。
21.機智的送水隊
【參賽人數】
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5人。
【比賽道具】
(1)400米橢圓形跑道。如果沒有橢圓形跑道,比較開闊能容納4輛自行車進行接力比賽的場地亦可。
(2)自行車4輛,汽水瓶20只,啤酒瓶100只,天平1只,水壺4只,氣球每隊10只(最好各隊顏色不同),內裝氫氣。氣球直徑為1尺左右。
(3)竹竿12根,約1.5米長,用8號鐵絲做一個圓圈固定在竹竿頂端,圈的直徑必須大于氣球的直徑,圈外套一個紗線織的網罩。
【競賽方法】
(1)接力運水。主要比隊員托瓶騎車的技巧。在400米跑道上,每隊的第一名隊員手托一只汽水瓶,內裝100克水。槍響,每人手托汽水瓶騎完一圈,瓶不可落地。到達目的地,每個隊員將瓶中的水倒入第二個隊員手中的瓶子里,將自行車交給第二個隊員。直至第三名隊員將自行車交給第四名隊員。
(2)過“雷區”。隊員必須手托瓶子巧妙地繞過地上豎立的啤酒瓶。第四名隊員手托瓶子穿過200米“雷區”。200米內擺著一個個豎立的啤酒瓶。必須順利穿過,既不能碰倒啤酒瓶,也不能跌落手托的汽水瓶。
(3)過“沙漠”。主要比隊員的騎慢車技術。第四個隊員將瓶中的水倒入第五個隊員手中的水壺,第五個隊員背水壺通過100米沙漠區”。要求這100米騎得越慢越好,以人不掉下車為限。
(4)過“封鎖區”。當第五個隊員到達目的地時,其他4個隊員都在目的地等候。其中一人手攥10只氫氣球,其他3人各握一竹竿網罩。當第五個隊員到達時,手握氣球的隊員便跳上自行車,坐在書包架上。另外三個隊員手握竹竿網罩尾隨其后。在200米“封鎖區”內,自行車上攥氣球的隊員必須把10只氣球放完。而尾隨其后的三個隊員則用竹竿網罩去撈氣球。放氣球的隊員和撈氣球的隊員要盡量協作,以撈到盡可能多的氣球。
(5)看誰的水最多。通過“封鎖區”之后,背水壺的第五個隊員把水倒進終點“收水處”。收水處使用天平稱出每隊水的重量。
【競賽規則】
(1)接力運水。以每隊3名隊員共三圈接力完成后的時間快慢計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第三名8分,第四名7分。瓶子掉地一次扣1分,瓶碎扣4分。所以,該項活動中要求隊員手托瓶底但不能摸瓶頸騎車;二是要預備備用的瓶子。
(2)過“雷區”。按到達目的地的先后決定名次。第一名1分,手上的瓶子掉地扣1分,地上的瓶子碰倒扣1分。
(3)過“沙漠”。按到達先后決定名次,最后到達得10分,類推。人落地一次扣2分;落地3次,便無分了。
(4)過“封鎖區”。按到達先后決定名次,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撈到一只氣球加1分。氣球撈到而破爆,不能計分。放氣球的隊員來不及放掉的氣球,每一只扣1分。自行車上的人落地一次扣1分。
(5)看誰水最多。每損耗10克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