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大陸會議

1749年的夏天,華盛頓被任命為政府測量員。

1753年11月15日,華盛頓奉命出使法控北美據點維納吉,并圓滿完成任務。

1754年4月,華盛頓首次參戰。7月戰敗,回歸家鄉弗農山莊。

從17世紀初葉英國在詹姆斯敦建立第一個永久性的居民點起,英國先后在北美洲建立起13個殖民地。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漂洋過海來到這塊新大陸,在這里共同勞動、生息、繁衍。經過100多年的辛勤耕耘,大片荒無人煙的處女地被開墾出來,北美各地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北部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南部的種植園農業經濟蒸蒸日上,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景象。

隨著生產貿易的發展和交通郵政事業的進步,原來彼此隔絕的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聯系大大加強,費城、波士頓和紐約等大城市相繼出現,成了北美的政治經濟中心,統一的北美民族市場已經形成。與此同時,北美的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起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紛紛建立。在此基礎上,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了。

由于北美殖民地2/3的人口來自于英倫三島,因此,北美人始終對英國懷有一種天然的依戀之情。但是,英國政府對此卻從未給予應有的關注和珍惜。他們認為,建立殖民地的惟一目的是索取而不是給予,殖民地是英國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它應該為宗主國源源不斷地奉獻上它所有的財富和忠誠,而決不能有絲毫討價還價和抱怨的情緒。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英國政府總是千方百計阻礙北美經濟的正常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北美與別國直接通商,嚴格限制在北美發展工業,以保證英國商品在北美市場的傾銷。久而久之,在對母國依戀的感情下,一股分離主義情緒的暗流在北美悄然滋生起來。

在1763年以前,由于英國要利用北美殖民地打擊法國在北美的勢力,并沒有嚴格執行上述限制性措施。因此,北美殖民地的經濟仍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繁榮,它與宗主國之間還維系著比較穩定的領屬關系。

但在1763年,情況發生了突變。英法戰爭結束,英國在殖民爭霸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于是,它便騰出手來,開始執行嚴厲限制殖民地經濟的政策,大肆對北美進行壓榨。

1763年,英國加強了制裁北美走私業的措施,派出大量軍艦到北美海岸游弋,緝查走私,從而使北美的對外貿易受到沉重打擊,沿海港口城市的經濟迅速陷于蕭條。

同年,英國政府又頒布法令,禁止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以保護英國毛皮商人的利益。這一措施使殖民地的各個階層都受到了打擊,因為,農民們期望到西部去謀生,種植園主和資產階級則希望去西部發展種植園經濟和進行土地投機。華盛頓早年當測量員時就對西部土地的狀況有所了解,深知西部土地的巨大潛在價值,渴望去西部發展自己的事業,因此,這一法令對他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英國當局似乎仍嫌不足,1764年以后又接連頒布了一系列新稅法,例如,1764年的《糖稅法》、1765年的《印花稅法》和1767年的《唐森德稅法》等,強行向北美人民征稅,巧取豪奪,以滿足英國國內的需要。

英國當局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英運動。其中《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都必須貼上“稅資付訖”的印花是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征收的第一個直接稅,不僅稅額很高,而且涉及面廣,直接影響了北美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北美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當局的斗爭首先是以反印花稅法為中心展開的,而反對印花稅法的第一次浪潮則發生在華盛頓的家鄉弗吉尼亞。

1765年5月29日,市民院在威廉斯堡開會討論《印花稅法》問題。年輕的律師帕特里克·亨利發表了演說。他以火一樣的激情和雄辯的口吻論述了印花稅的罪過,義正詞嚴地指出:只有弗吉尼亞議會才有權利和權力向當地居民征稅,反對此項意見者均為弗吉尼亞的敵人。他在會議上大聲疾呼:“愷撒有他的布魯圖,查理一世有他的克倫威爾,喬治三世應從前車之鑒中吸取教訓。”

就在亨利發表這篇使他享譽全美的著名演說時,華盛頓也在座。他雖然沒有發言,人們也很難從他的表情上看出他的思想傾向,但他堅定地投票支持亨利的提案。在許多場合,華盛頓一直公開表示熱愛英國,忠于王室。但是,他是一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弗吉尼亞人,他的根本利益牢牢地根植于北美的沃土之中,他的心臟時刻都與殖民地同胞們的脈搏一起跳動著。

此時,華盛頓雖然在感情上站在北美殖民地一邊,反對英國在北美實施的各種壓迫性政策,但他的觀點和行動并不像帕特里克·亨利等人那樣激進。他只是認為:實施《印花稅法》是一個錯誤的舉動,它不僅行不通,而且會給英國和北美都帶來災禍,英國政府應該審時度勢,改弦更張,與北美殖民地和睦相處。事后,他在給親友的一封信中表明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他說:“大不列顛議會強加于殖民地的《印花稅法》已成為殖民地日常議論的惟一話題。他們認為這種違憲的征稅法是對于他們自由的卑劣的進攻,而且大聲疾呼地反對這種侵犯人民權利的行為。這一稅法及其遠非明智的措施所引起的結果如何,我不愿妄加斷言,但它為母國帶來的利益將大大小于內閣的估計卻是我敢于肯定的,我們的全部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已在源源流向英國,任何促使我們的進口有所減少的措施,都必定有害于英國的制造業……在目前情況下,即便我們愿意執行英國議會的這一法令,要讓人人遵守也是不可能的,或接近不可能。除了我們沒有錢買印花稅以外,還有許多別的有力的原因,足以證明這個法令行不通。”

與華盛頓等殖民地上層人士的溫和態度截然不同,北美殖民地人民早已不愿再忍受英國當局的殖民壓迫和歧視了。帕特里克·亨利的呼聲如同長鳴的警鐘和戰斗的號角,轟動了市民院,傳遍了全國,喚醒了許許多多北美人的民族意識,人們的愛國激情像熊熊燃燒的火山熔巖一樣猛烈地噴發出來。

8月,波士頓社會俱樂部和兩個勞工協會聯合舉行了反《印花稅法》示威游行。游行者乘勢搗毀了副總統托馬斯·哈欽森的官邸,把印花稅局征用的房屋拆毀燒掉,并迫使印花稅經銷商們公開表示不再銷售印花。

11月,憤怒的紐約群眾在船主艾薩克·西爾斯的率領下襲擊了總督官邸。他們把總督的模擬像吊起來,當眾燒毀,并強迫兼管印花稅票的官員把所有的票據付之一炬。

在人民運動的感召和沖擊之下,各殖民地的上層人士和議會也紛紛行動起來,支持反英斗爭的正義事業。

在弗吉利亞,被任命為印花稅局局長的喬治·默塞爾在威廉斯堡公開宣布拒絕執行使命。波士頓印花稅局局長的模擬像被群眾處以絞刑,該局長知難而退。廣大人民爆發出陣陣歡呼聲。

1765年10月,在馬薩諸塞殖民地的倡議下,來自9個殖民地的代表集中在紐約,召開了第一次由美利堅人倡議召開的各殖民地之間的會議,專門討論《印花稅法》的威脅問題。會議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重申了“無代表即不納稅”的原則,指出:不得人民同意,或不經人民代表的同意,就不能向人民征稅,英國當局的法令侵犯了北美人民的權利和自由。這次會議表明,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識已經成熟了。

1770年3月5日,駐波士頓的英軍與群眾發生沖突,英軍殘忍地向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打傷多人,釀成了流血的波士頓慘案。這是殖民地與英國當局矛盾日益尖銳的結果。

波士頓慘案激起了北美人民更大的義憤,群眾的反抗斗爭一浪高過一浪,大有爆發革命之勢。為了緩和矛盾,解除殖民統治的危機,英國當局被迫做出讓步,宣布廢除一切商品稅。但是,為了維護宗主國的尊嚴,表示英國有權向殖民地征稅,茶葉進口稅(每磅茶葉納進口稅3便士)被保留下來。于是,在北美人民眼中,茶稅便成了暴政的象征,各地人民紛紛發起不飲茶運動,以此進行抵制。1773年12月的一個夜晚,一群波士頓人化裝成印第安人闖入東印度公司的茶船,把價值1.5萬英鎊的300多箱茶葉倒入了大海。這一事件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爭士氣,同時,也深深地激怒了英國國王和他的政府。

這樣,一方面是英國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反抗英國暴政的美利堅民族,一場急風暴雨式的革命已經不可避免了。

“波士頓傾茶事件”深深地激怒了英國國王及其政府,使他們暴跳如雷。因為在他們看來,與“波士頓慘案”相比,傾茶事件的性質要更為嚴重,前者是憤怒的英國士兵與失去理智的波士頓暴民之間的沖突,而后者毀滅的是財產,而且是茶葉。要知道,當初英國之所以決定在廢除一切商品稅的同時僅僅保留了茶稅,是因為他們把茶稅作為一種象征,即:它象征著宗主國的尊嚴,表明宗主國享有在殖民地征稅等特權。因此英國政府認為:傾茶事件是反對英國統治的有計劃的行動,必須進行嚴懲,遂蠻橫地頒布了一系列懲罰性的法令:關閉波士頓港直至東印度公司被毀茶葉得到賠償;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權,由英王直接任命議會議員,加強皇家總督的權力,被控在北美犯罪的英國官吏不受殖民地法院審訊,授權英軍可以在北美旅館或無人居住的建筑物中駐扎,等等。同時,任命北美殖民地英軍總司令蓋奇將軍為馬薩諸塞總督,并調集軍隊前往波士頓進行鎮壓。

上述法令明顯地剝奪了北美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權利,并造成了波士頓等地的經濟嚴重蕭條,因此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更大義憤和聯合反抗,也成為了第一次大陸會議召開的直接原因。

在反英斗爭浪潮洶涌澎湃之際,弗吉尼亞議會于1774年5月16日在威廉斯堡開幕。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援助波士頓人民的正義斗爭。會議通過了針對英國議會高壓法令的抗議書,并指定6月1日為齋戒日,號召全體人民進行祈禱,懇求上帝促使英國及其議會回心轉意,對北美采取公正的態度,使人民免遭戰爭的災禍。

這屆會議雖然被新任總督鄧莫爾強行解散,但包括華盛頓在內的愛國議員們自動聚集到雷利旅館的長形會議室繼續開會。他們憤怒譴責英國的高壓法令是破壞北美自由權利的危險行為,并號召全體人民繼續深入地開展抵制英貨運動。值得提出的是,這次會議期間代表們還簽署了一份通告,建議:由各個殖民地指派代表每年在被認為是最方便的地方召開大陸會議,在會議上商討美利堅聯合的利益所需要的那些措施。據史料記載:這是第一次由一個殖民地的議會正式建議召開大陸會議。

6月1日,英國封鎖波士頓港的法令生效,波士頓港立即陷于癱瘓。整個北美洲都把這一天當作齋戒和祈禱的日子。華盛頓也嚴格執行了齋戒日的規定,并專程來到教堂,懷著虔誠的心情祈求上蒼大發慈悲,賜福于多災多難的波士頓人民。

6月底,華盛頓以主席的身份主持了費爾法克斯縣的市民會議,會議通過了一份由他和梅森共同草擬的旨在對英實行貿易抵制的議案。這一議案后來被7月中旬召開的費爾法克斯縣全體代表大會通過。

8月1日,華盛頓代表費爾法克斯縣出席了弗吉尼亞第一屆全省代表大會。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上,代表們表現出了高昂的愛國熱情和革命精神,帕特里克·亨利大膽地宣布:“不自由,毋寧死。”就連一向沉默寡言的華盛頓也異乎尋常地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堅決支持亨利的激烈議案,并當眾表示:愿意出資招募1000名士兵,率領他們去支援波士頓。會議最后通過了對英進行經濟抵制的決議案,并推舉出7名代表去費城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華盛頓也光榮當選,得票數居第三位。

1774年8月最后一天的早上,晨霧散去,旭日東升,天氣格外清新晴朗。帕特里克·亨利和埃德蒙·彭德爾頓來到弗農山莊與華盛頓會合。早餐后,他們在瑪莎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策馬上路,前去參加在費城舉行的大陸會議。此時此刻,3個人的心情都格外興奮,他們仿佛并不是去參加會議,而是在神圣使命感的驅使下,去投身一個偉大而永恒的事業。“春風得意馬蹄疾”,本來需要走一個星期的路程,他們僅僅用了4天時間就完成了。望著費城那帶有西歐中世紀城鎮風格的建筑群和街道,他們心底不禁產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就像虔誠的朝圣者終于到達了他們朝思暮想的圣地那樣。

這是一座貌似古老其實仍很年輕的城市,它莊重樸實,但又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這次會議將會取得什么結果?北美殖民地的命運如何?大西洋兩岸的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1774年9月5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木匠廳開幕。大陸會議的召開是北美殖民地向建立全國性政權的方向發展的第一步,它本身具有殖民地最高權力機關的性質。這是殖民地人民長期團結斗爭的產物,也是北美社會經濟發展成熟的一個必然結果。

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中有12個派代表出席了大陸會議,共有代表55人。他們大都是殖民地上最具政治頭腦、組織才干和遠見卓識的領袖人物,其中既有激進派分子如繆薩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理查德·亨利·李和帕特里克·亨利等,也有溫和派的代表如喬治·華盛頓、佩頓·倫道夫、約翰·迪金森等,另外還有一些保守派分子如詹姆斯·杜安和約瑟夫·蓋洛米等。只有那些極端的效忠派沒有代表出席。北美人民及其子孫后代的命運和前途完全寄托在了他們身上。這次大會是一個人才濟濟、代表性很強的大會。

雖然代表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在政治上代表了不同的派別,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充滿了愛國的激情。對此,弗吉尼亞代表帕特里克·亨利看得一清二楚。為了使全體代表在這一基礎上團結起來,拋棄狹隘的地域觀念,共商民族大計,他發表了膾炙人口的演說:“整個美洲現已融為一體,你們的地界——你們殖民地的邊界在哪里?全都不復存在。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和紐約之間的區別已不復存在了。我不是弗吉尼亞人,而是美利堅人。”這段話雖未提及“獨立”一詞,但它消除了各殖民地人之間在心理和地域上的障礙和隔膜,使他們比較清醒地意識到他們在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亨利的主張很快便被與會者所領會并欣然接受。在此基礎上,大會決定不論各殖民地的人口有多少,每個殖民地只有1票表決權。弗吉尼亞的佩頓·倫道夫當選為大會主席。

第一屆大陸會議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北美人民的憲法權利以及北美與英國在憲法上的關系問題。這是一個觸動了要害的重大理論問題,由此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保守派堅持主張,英國議會對殖民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并有權管理北美的商業。而激進派則全面否定了英國議會的這種權力,主張北美殖民地應由自己的議會管理,英王僅僅是一種“象征性的元首”,應受到人民的監督。最后,大會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實行了妥協,在此基礎上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案。

9月17日,會議通過了《塞福克決議案》。該決議宣稱:英國的高壓法令是違憲的,拒絕執行,號召殖民地人民團結起來,建立武裝,準備反抗駐波士頓的英軍,呼吁加強殖民地合作,各地成立自己的政府,自行征稅,中斷與英國的一切貿易。該文件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強烈的反抗精神,很顯然,它反映了激進派的要求。

為了安撫保守派,后來議會又通過了《權利宣言和怨由陳情書》以及致英王的請愿書。在請愿書中仍稱英王為“最仁慈的主宰”,謀求雙方實現和解。

10月20日,大陸會議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成立了“大陸協會”。該組織的職責是負責在各個地區成立“安全和視察委員會”,對英進行全面的經濟抵制。這些委員會后來倒很快掌握了各地的地方政權。

大陸協會的成立使大陸會議的性質發生了質的轉變:它由原來的咨詢機構轉變成為事實上的革命政權,開始領導整個北美殖民地的反英運動。這標志著北美人民的革命斗爭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后,大陸會議在1774年10月22日宣布閉會,并宣布于下一年5月重新開會。

會議的召開是秘密的,在會上,華盛頓堅決地維護美利堅民族的利益,給會議的召開發揮了主導作用。

首先,從會議通過的重大決議和措施來看,其精神實質與華盛頓早些時候的主張幾乎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堅決維護北美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利;主張現階段對英實行經濟抵制;把武裝斗爭作為最后的手段以及還不主張獨立,等等。這些主張華盛頓早在費爾法克斯市民會議和弗吉尼亞議會開會期間就已經提出,并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據記載:在開會的日日夜夜里,華盛頓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廣交四方精英和有識之士,傳遞信息,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從不懈怠。在50多天的時間里,他在自己的住處只用過7次餐。

其次,從一些當事人事后的評論來看,華盛頓在會議中確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開會期間,人們發現這位年輕人雖言語不多,卻顯得剛毅威武,頗有大將風度。而且,他談吐冷靜果斷,雖然不像亨利等人那樣慷慨陳詞,卻字斟句酌,切中要害,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真知灼見,使許多人都獲益匪淺,產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所以,當會后有人問帕特里克·亨利誰是會議中最偉大的人時,他回答說:“如果論口才,南卡羅來納的拉特利奇先生是最偉大的演說家,但是,如果談到廣博的見聞和正確的判斷力,那么華盛頓上校無疑是會議上最偉大的人物。”

大陸會議結束后不久,華盛頓便匆匆趕回弗農山莊。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華盛頓當選大陸軍總司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潮安县| 泰安市| 内丘县| 满城县| 垣曲县| 灌阳县| 社会| 深州市| 兰考县| 璧山县| 天长市| 罗甸县| 历史| 突泉县| 镇雄县| 南充市| 海原县| 兴仁县| 陇南市| 应城市| 剑河县| 五指山市| 军事| 蕉岭县| 四平市| 石家庄市| 咸阳市| 固安县| 花垣县| 蒙城县| 集安市| 社会| 溧阳市| 鄯善县| 泾川县| 宝兴县| 普兰店市| 广南县| 临夏县| 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