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腓尼基人環航非洲
書名: 世界上下五千年(感知世界叢書)作者名: 李丹丹主編本章字數: 2240字更新時間: 2021-05-30 21:01:32
在亞洲敘利亞的西部,黎巴嫩山脈以西地中海東部沿海的狹長地帶,曾經孕育了古代腓尼基文明。古代腓尼基大體上相當于今天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沿海部分和黎巴嫩共和國。腓尼基在公元前三千年末至二千年初先后出現了一些城邦,其中著名的有畢布爾、西頓和推羅。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之后,腓尼基諸城處于埃及和赫梯的統治下。
古代腓尼基的人們喜歡穿紫紅色的長袍,古希臘人稱它為“腓尼基”,意思是“紫紅之國”。讓周邊國家的人驚奇的是,腓尼基人的紫紅色衣服似乎始終也不褪色。即使衣服穿舊了,那顏色也和新的一樣。于是,人們就對這種顏色有了興趣,并紛紛向腓尼基人購買這種色彩鮮艷的布料做衣服。腓尼基人便紛紛經起商來,并因此發了財,成了遠近聞名的商業民族。
說起這種紫紅色顏料的來源卻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據說,有個住在地中海沿岸的放牧人養了一條狗。一天,這條狗從岸邊銜回一個貝殼。它使勁一咬,頓時嘴里和鼻子上都流出鮮紅的汁水。牧人以為狗的嘴被咬破了,流了血,就用清水為它洗傷。可是洗來洗去,狗嘴仍是一片鮮紅。牧人這才發現狗嘴并沒有傷。牧人把貝殼拾起來,發現貝殼里的軟體動物身上壓出了絳紅色的濃汁。結果,這種紫紅色的染料就被發現了。因為當時人類還沒有制造提煉顏料的技術。這種貝殼里的天然染料便身價倍增起來,用它染成的絳紫色布料就悄然走俏于地中海沿岸,成為腓尼基人的大宗收入,腓尼基人因此棄農棄牧經商起來。他們從別的國家購進布匹,染成鮮艷的衣料,然后以抬高數倍的價格出售,他們的足跡也隨著布匹行遍地中海沿岸各港口城邦。同時,也鍛煉出一批出色的腓尼基航海家。
公元前700年的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把一些腓尼基的優秀航海家召進王宮,對他們說:“能替我圍著非洲轉一圈,告訴我非洲的形狀嗎?”
腓尼基人趕緊給法老跪下,并肯定地回答“愿聽法老吩咐,您讓我們到哪兒去,我們都可以辦到。”
腓尼基人雖夸下海口,但他們也沒有把握,因為誰也沒有出過地中海,面對非洲大陸,他們一無所知。環航整個非洲就是要走一條前人沒有涉足的航道。腓尼基人不愿服輸,他們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把要帶的東西都堆放在他們的帆船上。
腓尼基人出航了,他們那不大的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遠遠看去就像一個點。腓尼基人的三艘小船是經過他們精心設計的,在當時最適合航海。他們的船只分成雙層,下面那層坐著的是劃船的水手,而高高翹起的船頭由一名水手站在上面,時刻注視著前方的情況,以便向大家報告。船上裝的除了日用品外,全是他們準備與別的港口交換的商品。
船兒在海上前進著,迎來了日出,送走了日落。腓尼基人用小刀在桅桿上劃下了一道,以代表他們走了一天。桅桿上的道道一直在增加,可腓尼基人在沿途根本沒有看見任何人煙。直到第四十道橫線出現時,望員才發出叫喊:“我看見啦!我看見啦!有人在海邊捕魚。快一些靠過去,快靠過去!”望員不停地用手拍打著船舷。
船隊的領頭也顯得有幾分高興,可他卻擺了擺手,向望員問道:“看仔細點,那些人手中有沒有武器?”
“沒有,沒有,我看得很清楚!”
船隊的首領這才敢讓人把船向岸邊靠近。那兒是一個村莊,村莊里的人好像都還處在原始時期。他們幾乎都沒有穿衣服,只用樹葉在身上隨便地纏著。他們對于從海上來的人也很驚奇。由于語言不通,雙方只是互相比劃著。在粗略的交流后,大家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于是大家進行了物品的交換。
從這個村莊出來,腓尼基人又向南前進。可令他們奇怪的是頭頂上的太陽卻好像跑到了北面。原來腓尼基人已經越過了赤道。腓尼基人的天文知識還是一片空白,他們嚇得不知怎么辦,紛紛跪下來禱告。但這一切并沒用,他們在禱告之后,見太陽還是那樣,沒有傷害自己,就只好作罷。
很多天過去了,腓尼基人的食物沒了,他們不得不上岸打獵,并在土地上種了一些莊稼。三個月后,莊稼收獲了,腓尼基人裝好糧食,繼續前行。在第三年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太陽又跑回了原來的位置。腓尼基人十分高興,認為是他們的恒心感動了上天。桅桿快要劃滿橫杠的時候,他們到了一個大河口岸,河口邊有一些村莊,進去一看,里面住著的竟也是腓尼基人,原來他們回到腓尼基了。只要再過去不多遠,就能進入地中海,可以向法老告訴自己是怎么航行的。想到這些,那些腓尼基人不由得擁抱了起來。
腓尼基人結束了環繞非洲的航行。這是人類航海史上的第一次遠航。他們的經商活動,也使地中海沿岸各城邦國的文明向前推進了。
值得一提的是,做為商業民族的腓尼基人,在做買賣記帳時,覺得當時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難,需要有一種簡便的文字作為記載和交往的工具,他們在埃及字母的基礎上,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在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于腓尼基字母。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烏加里特城。烏加里特城大約建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公元前1400年時,由于遭到一場地震被摧毀。烏加里特古城被地震摧毀之前,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國際性城市”。當時城里云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業的人,考古學家們在這里發現了數以千計的用楔形符號寫的字母文字泥版。
從1930年開始,學者們就已經陸續讀懂了用30個楔形符號寫成的“烏加里特楔形字母文字”的泥版,其中還有不少烏加里特的詩篇。
學者們還在這里發現了一本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字母文字表的《識字讀本》。后來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個輔音音符所組成的字母,就是從烏加里特的字母演進而來的。隨后,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又形成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現在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從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演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