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火炮

1、火炮

火炮可分為地面壓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炮、艦炮和海岸炮。

早期的滑膛炮

公元10世紀,由于中國發明了火藥,拋石機演變到拋射火藥包和火藥彈,但射程沒有多大變化。13世紀中葉,中國出現了用竹筒制成的“突火槍”,這是人類第一次利用火藥發射彈丸。13世紀末,滑膛火炮在中國首先出現,稱作火銃。中國的火藥和火器很快就傳到了西方,火炮在歐洲得到迅速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制造出了一種發射石彈的短粗身管火炮,叫作臼炮。但很快,又有一種口徑較小的長管炮代替了臼炮,出現了從炮口裝進去再發射的球形實心彈和爆炸彈。到17世紀,火炮已有加農炮和榴彈炮。但是,直到19世紀中葉,火炮基本上都是滑膛前裝炮,發射球形彈,射速慢,射程近,因為只靠炮管賦予炮彈飛行的方向,所以,早期這種滑膛炮不容易打準。

火炮的種類

人們通常依據用途、彈道特性、運動方式和炮膛構造來劃分火炮的種類。

按照用途,火炮可分為地面壓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炮、艦炮和海岸炮。地面壓制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家把火箭炮也算作地面壓制火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無坐力炮。

按照彈道特性,火炮可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3種。

按火炮的運動方式,地面壓制火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可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

按火炮的炮膛構造,除火箭炮外,反坦克火炮、迫擊炮、坦克炮可分為線膛炮和滑膛炮,其他各種火炮都是線膛炮。

世界上最古老的銅鑄火銃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火銃是中國的兩尊元代火銃。一尊是1332年鑄造的盞口銅銃。它由身管和藥室兩部分組成,銃口直徑10.5毫米,全長353毫米,重6.94千克。這就是火炮的初始原型。另一尊火銃元代至正十一年鑄成,重4.75千克,長435毫米,銃口直徑30毫米。火銃下端刻有“至正辛卯”4個篆字,即元代至正十一年鑄造。前端刻有“射穿百札,聲動九天”8個篆字。所謂札,即古代武士穿的皚甲上的甲片。該火銃比西方國家最早的兩尊“火筒”早29年,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和最大的火銃。

虎蹲炮

虎蹲炮是中國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研制和使用的。他研究了當時的幾種輕型火炮后,為了克服發射時容易產生后坐造成自傷的缺點,在炮口安裝了支撐架,因形似虎蹲而得名。該炮用熟鐵制造,長約590毫米,重約215千克。炮筒外加5道箍,使用時不易炸裂。發射時前身加鐵爪釘,后身加鐵絆,將其固定于地。虎蹲炮炮身短,射程不遠,但發射散彈,具有較大的殺傷面,而且體輕,機動性好,也可船載作戰。1598年11月18日夜,中國與朝鮮聯軍的水軍在露梁海峽附近海面對日軍的數百艘船只進行突然襲擊。中國船上眾多虎蹲大炮連續猛烈地轟擊,日軍戰船紛紛中彈起火,日軍大敗。此戰后,日軍全部撤離朝鮮,20年中沒敢再侵犯朝鮮。

紅夷炮

中國明朝萬歷四十八年,中國購買了4門西洋新式大炮。到明朝天啟三年時,又購買了26門。中國為其取名為“紅夷炮”。紅夷炮的口徑較大,為80~130毫米左右。管壁較厚,且從炮口至炮尾逐步加厚,有準星、照門,便于瞄準,中部還增設了炮耳,架炮時可以保持炮身的平穩。這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當時明軍與清軍正在關外交戰,努爾哈赤率6萬大軍攻寧遠,寧遠守將袁崇煥僅有守軍2萬,但拒不投降,發炮還擊。雙方激戰3日,明軍用炮火擊斃清軍1.7萬余人,清軍戰敗。努爾哈赤出此郁憤而死。

佛郎機

佛郎機是歐洲15世紀末16世紀初流行的一種火炮。當時正值中國明朝,中國稱葡萄牙為“佛郎機”,因而也就把葡萄牙制造的這種大炮叫“佛郎機”。葡萄牙制造的佛郎機大多作為艦炮使用,并采用了子銃與母銃結構,較中國明朝軍隊的火炮先進。母銃即炮筒,子銃即小火銃。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發射完一個退出后,再裝入另一個,于是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佛郎機還安裝了瞄準具,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大了射程。明朝正德年間,即16世紀初,葡萄牙軍艦多次侵犯中國廣東沿海,恃佛郎機艦炮逞威,中國軍隊以岸炮與艦炮還擊,進行激烈交戰。中國曾繳獲葡艦兩艘及佛郎機艦炮20余門。

線膛炮

19世紀初,人們受到來復槍的啟示逐步認識到線膛的作用。在炮膛里刻出直線,起到前裝彈丸比較方便的作用。

1846年,意大利少校軍官卡瓦利提出了用線膛炮發射卵形彈的設想。他的卵形彈是用鑄鐵制成的,彈丸側面有兩個斜形凸起,裝填時將這兩個凸起嵌入火炮的膛線,膛線為螺旋形。發射時,彈丸在向前運動的同時,還會沿膛線產生高速旋轉。

線膛炮的出現,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項了不起的發明。與當時同口徑的滑膛炮相比,線膛炮的射程增加了1~2倍,彈丸重量增大了15倍,射擊精度提高了4倍。同時,由于不再從炮口裝藥裝彈,而是改為后裝,所以線膛炮的發射速度快多了。

火炮的結構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其炮身部分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制退器組成。身管長度和指向決定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線膛炮使彈丸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后的藥筒:炮口制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后坐能量。

2、炮彈

現代炮彈由彈丸和發射裝藥兩部分構成。彈丸包括引信、彈體和裝填物,用以殺傷有生力量和摧毀目標。引信是利用目標信息和環境信息,在預定條件下引爆或引燃彈體戰斗部裝藥的控制裝置。發射裝藥包括發射藥、藥筒、底火和輔助元件。發射藥是發射彈丸的能源,藥筒用來連接彈丸、底火和盛裝發射藥,保護發射藥不受潮或損壞。發射時,筒體膨脹,與火炮藥室貼緊以密閉火藥氣體。底火受火炮機械或電的作用發火,點燃發射藥,產生膛壓推動彈丸運動。

末制導迫擊炮彈

末制導迫擊炮彈兼有導彈和迫擊炮彈兩者的優點,因而受到軍事家們的青睞。英國和瑞典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研制成功了引人注目的81毫米“莫林”末制導迫擊炮彈和120毫米“斯特里克斯”紅外末制導迫擊炮彈,此后,世界各國掀起了研制末制導迫擊炮彈的熱潮。

末制導迫擊炮彈正象灰背隼和貓頭鷹一樣,是從坦克等裝甲車輛的頂部來攻擊厚度較薄的頂裝甲。

“灰背隼”毫米波末制導迫擊炮彈前部裝有毫米波制導和控制裝置,而在彈丸中部裝有電子裝置、電池和聚能裝藥,在彈丸后部還裝有穩定翼和解除保險裝置。這就是說,把導彈上能自動追蹤目標的那一套裝置移植到迫擊炮彈上,使它象長上眼睛一樣,能靈巧精確地擊中目標。

貧鈾穿甲彈

貧鈾穿甲彈是靠射擊后獲得的動能來擊穿坦克的防護裝甲的。彈芯在侵徹裝甲的過程中,由于高速碰撞,溫度可達900℃。作為彈芯的貧鈾合金在空氣中燃燒的溫度較低,約為400℃。在彈芯穿透裝甲后,彈芯碎片就自行燃燒,在車內形成較大的殺傷破壞作用,即殺傷乘員和破壞坦克內部設備。更為嚴重的是,貧鈾燃燒時會形成淡黃色煙霧狀的氧化鈾塵埃。這些塵埃狀的氧化鈾擴散開來,將周圍環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實際上,它的危害并不亞于原子彈爆炸后的放射性污染,只不過每發穿甲彈的污染區域較小而已。

云爆彈

云爆彈是采用燃料空氣炸藥制成的,爆炸分兩次完成。它在目標上空第一次爆炸后,將燃料空氣炸藥爆出。0.1秒之后實施第二次爆炸,形成100千克/平方米的超壓,這種高壓可以引爆地雷。當人員遭受這種壓力以后,內臟會嚴重毀傷,甚至導致死亡。超高壓只是云爆彈殺傷手段的一種。更為可怕是,它爆炸時會把周圍空氣中的氧氣燒光,在這個范圍內的人將窒息而死。因此,具有兩種殺傷手段著本質的區別。普通彈藥靠爆炸的沖擊力和飛射的彈片殺傷人員,只要躲在工事中,就能有效防護。而云爆彈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就是躲在掩體的人也躲不過這種炸彈的殺傷。

穿甲彈

裝甲彈是依賴于彈丸本身的質量和火炮初速穿甲的,因而彈丸越堅硬和飛行速度越大,穿透能力就越強,也就是說,彈丸命中坦克裝甲時,比動能越大,穿甲威力就越大。穿甲彈彈芯大都采用鈾合金或鎢合金材料制成。在彈芯的中部包有三個卡瓣,用來支撐彈芯和在炮膛內密閉火藥氣體。彈尾部裝有4~5片尾翼,主要起穩定飛行的作用。當穿甲彈從火炮炮膛內發射出去后,就以每秒1500~1800米的速度高速飛行。在飛離炮后,卡瓣在飛流作用下很快脫落,余下一根很細的彈芯,高速地飛向目標。當它命中目標時,其堅硬銳長的彈芯以巨大原壓力作用在裝甲上,坦克裝甲剎那間便產生數百塊高速破片和上千度的高溫破片在坦克“心臟”內部橫沖直撞,殺傷坦克內的乘員,毀壞車內的設備,引燃和引爆柴油和彈藥。

照明彈

照明彈的用途是比較廣的,在進攻時,可以迅速觀察敵方的部署,觀察我方的射擊效果,及時修正射擊偏差,以保證進攻的突然性;在防御時,可以用來偵察、搜索敵人,及時監視敵人的活動。一發中口徑照明彈發出的光,在爆炸高度為400~600米時,能照明方圓1000米內的目標,持續時間為23~55萬坎德拉。

殺傷爆炸燃燒火箭彈

殺傷爆破燃燒火箭彈,它既具有殺傷,爆破彈的性能,也兼燃燒彈的特性。這種彈的基本結構與一般火箭彈沒有多大差別,其戰斗部殼體也與一般火箭彈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該彈內藏火種——燃燒合金,這種合金材料通常采用鎂、鋁合金、鋯合金以及金屬氧化物等材料制成。它燃燒時,能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因此可以利用彈內燃燒材料所產生的高溫來燒毀敵人的易燃物,包括一些木制建筑物、彈藥庫、油庫、車輛等目標。這種彈的殺傷威力比普通火箭彈大得多。

發煙彈

發煙彈也叫煙幕彈,內裝發煙劑,爆炸后能產生大量煙霧。主要用于干擾敵方的觀察和射擊。發煙彈由彈體、發煙劑、炸藥和引信等組成。發射后,引信引燃發煙劑,產生大量煙霧,形成煙障,用以掩護自己的軍事行動,迷惑敵人。發煙彈對敵方直接瞄準射擊的火包和乘機做靈活運動,因此是戰場上經常使用的彈種之一。

電視偵察彈

電視偵察彈是裝有電視攝象機和發送信號裝置的新型特種炮彈。經火炮發射到預定地區上空后,拋射系統將攝象機,發射機,天線等拋出,并使其懸吊于降落傘下。攝象機攝下對方陣地圖象,從而獲得敵方陣地和軍事行動的直觀情報。

3、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指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強,有些還可浮渡。

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組成。武器系統包括火炮、機槍、火控裝置和供彈裝填機構等。為減小炮身后坐量,多采用效率較高的炮口制退器;為減少戰斗室內的火藥燃氣,炮身上裝有抽氣裝置;為提高射速和減輕裝填手的勞動強度,多采用半自動或全自動供彈裝填機構。底盤部分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動裝置和操縱裝置,通常采用坦克或裝甲車輛底盤,有的則是專門設計的。車體的裝甲材料主要有鋼質和鋁合金兩種,厚度一般為10~50毫米,前裝甲較厚,其他部位較薄。

牽引火炮

牽引火炮指靠機械車輛牽引而運動的火炮。牽引火炮均有運動體和牽引裝置,有的還帶有前車。運動體包括車輪、緩沖器和制動器,車輪采用海綿胎或充氣胎。有的牽引火炮在炮架上裝有輔助推進裝置,用以在火炮解脫牽引后驅動火炮進出陣地和短距離行軍,或在通過難行地段時驅動火炮車輪與牽引車一起運動。有些長身管的牽引火炮,炮身可回拉或調轉180°以縮短火炮成行軍狀態時的長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汽車和拖拉機的使用,出現了牽引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機械車輛牽引成為火炮運動的一種基本方式。牽引火炮結構簡單,造價低,易于操作和維修,可靠性好,有些國家在發展自行火炮的同時,仍重視牽引火炮的發展。

現代自行火炮

目前,所有類型的牽引式火炮都有了相應的自行火炮,自行火炮具有三防能力,并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戰斗,有著較高的戰術和火力機動性,而這些都是牽引式火炮所望塵莫及的。

在現代戰爭中,坦克在向前推進時,若遇到敵人強有力的攔阻而沒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難完成戰斗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自行火炮就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既有良好越野性能,可以有效地協同坦克和機械化部隊作戰。又能以自身的強大的火力擊毀敵坦克。另外,自行高射炮還能用來對付敵機的低空攻擊,并能有效地保護坦克和機械化部隊。

自行火炮可大大縮短行軍與戰斗的轉換時間,從而可隨時投入激烈的戰斗,前后僅需要1分鐘。

我國在90年代初研制的155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發射遠程全膛榴彈時的初速為每秒897米,最大射程達39000米,身管長為口徑的45倍。

它的最大行駛速度,在公路上為40~45千米/小時,在土路上為30~3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50千米,在行駛中可通過700毫米高的垂直墻,越過2700毫米寬的溝壕。

美國“十字軍”式自行火炮

“十字軍”式火炮是一種雙車系統,一門為XM2001式自行火炮,另一輛為XM2002式裝甲供彈車。兩車采用同一底盤,有60%的通用部件。54倍口徑長的XM297E2式身管采用整體式中壁制冷。最大射程40~50千米,射速10~12發/分。供彈車上裝有60個彈丸和60個裝藥,可在12分鐘內通過遙控向火炮供應60發炮彈。越野速度39~48千米/小時,公路行駛速度67~78千米/小時,完全可以伴隨主戰坦克行進。有3名炮手,炮重50多噸。1996年中期,“十字軍”火炮轉入初步計劃階段,2000年初轉入工程制造和發展階段,同年8月制造出首門樣炮,2002年制造10門樣炮和10輛車,2005年開始裝備部隊。

法國“愷撒”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法國“愷撒”式155毫米自行火炮,采用了52倍口徑長的身管,使發射遠程全膛底部排氣彈時,最大射程達到42千米;炮架采用法軍現役TRF1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炮架。火炮裝在車體后部,炮身左側儲存18發彈丸,右側為18發裝藥。由于采用了新設計的快速送彈裝置,使開始射擊的15秒內發射3發彈,然后以6發/分的速度持續射擊。火炮的方向射界為30°,高低射界為66°。“愷撒”的運載車由德國奔馳U2450L型6輪式卡車改裝而成。火炮戰斗全重只有18.5噸,可以方便地駛入3-130運輸機的后部貨艙,進行長途戰略運輸,快速投入使用。

4、榴彈炮

在成員眾多的火炮大家族中,榴彈炮兵特殊的地位。榴彈炮的初速比較小,射角比較大,最大可達75°左右。彈丸飛到目標區的落角也比較大,有較好的爆破和殺傷效果。它射擊的時候可以使用7~10個不同的裝藥,利用不同的裝藥和射角,可以得到不同的初速和靈活多變的彈道便于在較大的縱深范圍內實施火力機動,用于攻擊暴露的或隱蔽的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

美國M109式自行榴彈炮

M109式自行榴彈炮是美國研制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由鮑恩麥克勞林約克公司生產。它有6種型號。M109式于1963年開始裝備美軍師屬炮兵部隊,此后多次改進并裝備部隊,是當前世界上裝備使用國家最多的火炮。

M109式自行榴彈炮安裝24倍口徑長的M126式身管,火炮口徑為155毫米。M109式自行榴彈炮發射M107式榴彈時最大初速為5622米/秒,最大射程為14.6千米。高低射界-3°~+5°,方向射界360°。爆發射速為3發/分。身管壽命為5000發。車體為焊接的鋁結構。炮塔頂部裝有1挺MZHB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M109式自行榴彈炮戰斗全重23786千克。行軍狀態長6121毫米,寬3100毫米,高3280毫米。攜彈量為28發。M109式榴彈炮可發射反坦克炮彈。

英國L118式榴彈炮

L118式榴彈炮是英國研制的105毫米輕型牽引榴彈炮,1974年開始裝備皇家炮兵輕型團。該炮配用菲斯野戰炮兵計算機、奧達茨火炮諸元傳輸器和埃米茨自動氣象探測裝置等射擊指揮系統,以提高射擊精度。

火炮口徑105毫米,最大初速712米/秒,最大射程172千米,最小射程25千米。高低射界-55°~+70°,方向射界不用底盤時為左右各55°,使用底盤時為360°。最大射造18發/分、6發/分,持續射速3發/分。炮全重1860千克。行軍狀態長6324毫米、4876毫米,寬1778毫米,高2630毫米、1370毫米;戰斗狀態長7010毫米,高1778毫米。炮班6人。該炮配用榴彈、照明彈、底排發煙彈和曳光彈等。

英、德、意FH-70式榴彈炮

FH-70式榴彈炮是由英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三國共同研制的一種155毫米牽引榴彈炮,1978年開始裝備軍隊。

該炮的主要特點是射程遠,殺傷力大,配用新式彈藥,能發射北約155毫米制式彈與核彈可攻擊坦克裝甲目標,具有爆發射擊能力和持續高射速,機動性強,可短途自行、越野和用中型運輸機空運。

FH-70式榴彈炮由炮身、反后坐裝置、搖架、裝填系統、座盤、輔助推進裝置和瞄準裝置等主要部件組成。輔助推進裝置安裝在炮架前部,它可使火炮以每小時16千米的速度自行,涉水深750毫米。同時可用于驅動炮輪,為轉向、起落炮輪與架尾輪提供動力。

火炮口徑155毫米,初速827米/秒,發射榴彈時最大射程24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30千米,最小射程2千米。正常射速6發/分,爆發射速3發/13秒。高低射界-5°~+70°,方向射界56°。配用一族專用彈藥,包括榴彈、照明彈和發煙彈可發射北約使用的各種155毫米彈藥。精度為距離公算偏差0.3%~0.4%。炮班人數8名。

法國TR式榴彈炮

TR式榴彈炮是法國制造的一種155毫米新式牽引榴彈炮,1984年裝備法軍炮兵部隊,主要用來為步兵師提供直接和間接火力支援。火炮由炮身、炮架、反后坐裝置、自動裝填機、座盤、輔助動力裝置、瞄準裝置和炮輪等主要部分組成。由于配有自動裝填機,使該炮射速較高。輔助動力裝置可使火炮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自行,爬坡度31。,涉水深1米。火炮進入戰斗狀態需2分鐘。由于有液壓起重機幫助拔出駐鋤,撤出戰斗只需15分鐘。瞄準手的位置在炮架左側,由液壓進行瞄準控制。火炮配有GA81式測角儀、直瞄和間瞄用瞄準鏡。

火炮口徑155毫米,初速830米/秒,發射F1式底凹彈時最大射程24千米,發射H2式底部排氣彈時最大射程295千米,發射H3式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325千米。爆發射速3發/18秒,持續射速6發/分。高低射界-5°~+66°,方向射界上27°、右38°。

德國PzH2000式自行裝甲榴彈炮

1996年初,德國開始正式采用第一批國產155毫米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被稱為PzH2000式自行裝甲榴彈炮,它的155毫米炮彈、自動裝填結構、高級射擊控制裝置代表了火炮界最新的潮流。

PzH2000式裝有專為155毫米榴彈炮研制的模式推進裝藥系統,使用普通炮彈最大射程為30千米,推進裝藥溫度在升高至52℃時,炮彈的最大射程達34千米。20發炮彈的最短發射時間為2分30秒。自動裝填裝置使用電動系統,操作人員只要按動控制電鈕,就可以自動裝填炮彈。彈藥艙內裝有60發炮彈,自動裝填裝置的彈匣中裝有32發供隨時發射的炮彈。裝有主戰坦克級的戰斗瞄準系統,能夠在夜間作戰。它的155毫米炮彈的重量為45千克,初速每秒達900米。使用這種炮彈,只需一發命中,就可以將M1A1坦克摧毀。

荷蘭114/39式野戰榴彈炮

M114/39式野戰榴彈炮是荷蘭RDM公司研制生產的一種155毫米牽引榴彈炮,于1988年裝備荷蘭陸軍。它由美國M114式155毫米榴彈炮改進而成,換裝新式39倍口徑長的自緊身管,壽命為2500發全裝藥當量。采用氣壓式輸彈機輸彈,后為該炮研制了輔助推進裝置。火炮口徑155毫米,身管長6016毫米。初速6843米/秒,最大射程181千米。發射遠程全膛彈底排氣彈時最大射程為324千米,發射遠程全膛彈時最大射程為246千米。最大射速4發/分。高低射界-2°~+63°,方向射界左24°、右25°。炮班人數11名。該炮可配用M107式榴彈及子母彈、照明彈、化學彈、核彈等。

5、加農炮

加農炮的身管長度一般達到40~80倍口徑,射角卻很小,一般在40°以下。與其他火炮相比,加農炮具有射程遠、彈道低伸、彈丸飛行速度快的優點,它是各種火炮中射程最遠的一各。加農炮彈道平直,特別適宜于攻擊坦克,飛機等快速機動目標,因此,反坦克炮、坦克炮和高射炮一類對目標進行快速直接瞄準的火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征。

蘇聯2C5式自行加農炮

2C5式加農炮是蘇聯研制的一種152毫米自行加農炮。2C5式加農炮的主要優點是射程遠,機動性強。它的主要缺點是無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較差,無自動裝填彈藥裝置,射速不高。

2C5式加農炮主要由152毫米加農炮與履帶底盤組成。火炮裝在底盤的后部,炮身和反后坐裝置安裝在上架的炮耳軸上,上架與車體連接。炮身基部附近安裝有2個平衡機。炮身上裝有駐退機和復進機。

這種火炮的口徑為152毫米,發射常規榴彈時最大射程為27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7千米。該炮長約75~73米,寬3米多。

蘇聯2C7式自行加農炮

2C7式加農炮是蘇聯研制的一種203毫米自行加農炮,1977年開始裝備方面軍所屬重炮旅。該炮的主要特點是體積大、無裝甲防護,射程遠。大型底盤是專門為該炮設計的。

這種火炮的口徑為203毫米,最大射程30千米。高低射界-5°~+60°。全重40噸。全長12800毫米,寬3500毫米,高3500毫米。發動機功率33098千瓦。配用彈藥為榴彈與核彈。

蘇聯M1987式152毫米加農炮

M1987式加農炮是為取代20世紀50年代中期裝備的11~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而研制的一種新型牽引式加農炮,北約稱為80年代中期裝備。炮口裝有雙室制退器,采用半自動楔式炮閂,反后坐裝置為液壓氣體式。大架為開腳式結構,每個大架只有1個用于開關大架且有利于行軍狀態與戰斗狀態轉換的滾輪。炮架前下部裝有液壓控制的圓形發射座盤。可發射CZ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和絕大多數現役火炮使用的彈藥。發射殺傷爆破彈初速810米/秒,最大射程247千米。最大射速7發/分,持續射速2發/分,高低射界-35°~+70°,方向射界左右各27°,戰斗狀態重7噸。

6、加榴炮

加農榴彈炮是指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的火炮,簡稱加榴炮。用大號裝藥和小射角射擊時,其彈道低伸,性能接近加農炮,可遂行加農炮的射擊任務: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射擊時,其彈道較彎曲,性能接近榴彈炮,可遂行榴彈炮的射擊任務。由于加榴炮具有射擊任務。由于加榴炮具有平射和曲射兩種性能,其戰術上的適應性明顯優于其他火炮。

蘇聯2C3式自行加農榴彈炮

2C3式加農榴彈炮是蘇聯制造的一種152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該炮是老式加農榴彈炮的改進型,于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裝備蘇軍,每個坦克師和摩托化步兵師各配有18門。

2C3式加農榴彈炮由改進的薩姆—4式防空導彈發射車底盤和老式加農榴彈炮構成,并配有三防裝置。火炮采用機械裝填方式,裝填手從彈藥架上取下彈丸和藥包,放在裝彈盤上,通過輸彈機送入炮膛。炮塔上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2C3(M1973)式加農榴彈炮口徑152毫米,最大射程分別為18.5千米(榴彈)及24千米,最大射速3發/分,身管長28倍口徑,高低射界-3°~+65°,方向射界360°,攜彈量46發,最大行駛速度62千米/小時,爬坡度60°,通過垂直墻高11米,越境寬25米,涉水深15米,戰斗狀態全重275噸,乘員人數為5人。

南非G5式加農榴彈炮

G5式加農榴彈炮是南非研制的一種155毫米輪式加榴炮,1980年前后裝備南非國防軍。G5式加農榴彈炮是在GC45式155毫米榴彈炮基礎上發展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射程較遠,精度較高,由于裝有輔助推進裝置,因此,它的越野機動性能比較好。該炮研制周期較短,成本較低。

G5式加農榴彈炮由炮身、輸彈機、炮架、座盤、輔助推進裝置和炮輪等主要部分組成。大炮行軍時由SAMIL100式卡車牽引,車上還可載運8名炮手和15個彈藥架。火炮口徑155毫米,身管長6975毫米,最大初速為897米/秒,發射榴彈時最大射程為30千米,發射遠程全膛底部排氣彈時最大射程為375千米,最小射程為3千米。最大射速為3發/分,持續射速為2發/分。高低射界-3°~+75°,炮身仰角在15°以上時方向射界為84°,炮身仰角在15°以下時方向射界為65°,炮重135噸。行軍狀態長9100毫米,寬2500毫米,高2300毫米。涉水深600毫米。

芬蘭M74式加農榴彈炮

M74式加農榴彈炮是芬蘭生產的一種155毫米加農榴彈炮。該炮裝備芬蘭陸軍,目前仍在批量生產。口徑155毫米,最大射程分別為24千米及30千米,身管長39倍口徑,高低射界-5°~+52°,方向射界90°,運動方式為牽引式,行軍狀態全重95噸。

7、火箭筒

1940年美國軍官斯克納上校和厄爾中尉經過大約1年的時間,研制成功了種獨具一格的肩射式火箭。這種火箭的發射器是一個圓筒,火箭裝有折疊式尾翼。作為一種反坦克武器來說,它的缺點是戰斗部威力太小,難以摧毀敵方坦克的裝甲。

1942年春,斯克納參考M—10型槍榴彈的設計,從而解決了火箭彈的威力問題。斯克納義把M—10槍榴彈的結構用在火箭彈的戰斗部上,并把火箭筒的直徑擴大到60毫米。隨后又制作了整體式的發射筒,安裝了肩托、手柄和一個采用手電筒電池的電擊發機構。這就是MI型反坦克火箭筒。

前蘇聯RPG-7火箭筒

RPG-7火箭筒是前蘇聯步兵分隊的制式反坦克武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裝備蘇聯和華約國家軍隊的步兵班,用以攻擊裝甲車、自行火炮、坦克等裝甲目標和小型防御工事內的有生力量。目前俄羅斯軍隊仍普遍裝備使用。火箭彈為超口徑空心裝藥破甲彈,由戰斗部、火箭發動機、引信、尾翼等組成。火箭筒直徑40毫米,長990毫米,重63千克。火箭彈直徑85毫米,長925毫米,重225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00米/秒,有效射程500米。垂直破甲厚度為320毫米。

美國M72火箭筒

M72火箭筒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分隊使用的一種輕型反坦克武器,1962年開始批量生產并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原裝備的M20式火箭筒。火箭筒直徑66毫米,重136千克,行軍狀態長655毫米,戰斗狀態長895毫米。火箭彈直徑66毫米,長508毫米,彈重1千克,奧克托爾炸藥重0.34千克。初速為152米/秒,最大射程為1000米,表尺射程為325米。有效射程對固定目標為300米,對活動目標為150米,直射距離180米。垂直破甲厚度為305毫米。

法國ACL/APX火箭筒

80毫米ACL/APX火箭筒是法國研制的一種輕型反坦克武器,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部隊。

這種反坦克火箭彈主要由裝藥戰斗部、壓電引信、火箭發動機、尾翼等組成。發射時先將火箭彈送入筒內,點燃發動機將射彈推出筒外,這時6片尾翼就會自動張開,以保持火箭彈飛行的穩定性。同時位于火箭彈前部的推進器被點燃,使其以高速度繼續飛行。擊中目標時,壓電引信引爆空心裝藥戰斗部。火箭簡直徑80毫米,初速320米/秒,45°射角時最大射程1500~2000米。光學瞄準具作用距離200~1600米。火箭彈直徑80毫米,長530毫米,炸藥重0.55千克。除反坦克火箭彈外,還配有殺傷火箭彈、照明彈和發煙彈。

意大利“霹靂”火箭筒

“霹靂”火箭筒是意大利生產的一種由兩人操作的新式反坦克武器,1986年開始裝備意大利地面部隊。

“霹靂”武器系統由發射筒、火箭彈、腳架、測距和瞄準裝置等組成。一般情況下由2人操作,必要時也可由1人攜帶和操作。它可以在占領陣地后的最初2分鐘內連續發射8枚火箭彈,但在用最大射速進行射擊后,需待發熱的火箭筒冷卻后才能繼續射擊、火箭筒直徑80米,長1.85米,帶雙腳架時重18.9千克,帶三腳架和光電瞄準系統時重27千克,初速380米/秒,最大飛行速度500米/秒,彈全重52千克,戰斗部炸藥重1.75千克,發射藥重1千克。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程4500米。雙腳架型有效射程500米;三腳架型配用激光測距機,有效射程1000米。垂直破甲厚度400毫米。

瑞典“米尼曼”火箭筒

“米尼曼”火箭筒是瑞典研制的步兵用輕型反裝甲武器,1968年起裝備瑞典陸軍步兵分隊。該火箭筒是一次性使用的近距離反坦克武器,運用無坐力炮原理,結構簡單,發射筒兼作包裝簡用。火箭筒直徑74毫米,長0.9米,戰斗狀態重29千克,空筒重29克。初速160米/秒,對活動目標有效射程150米,對固定目標有效射程250米。射彈飛行時間12秒。火箭彈直徑74毫米,長325毫米,重0.88千克。破甲厚度340毫米。

西班牙C-90C火箭筒

C-90C火箭筒是西班牙研制的一種便攜式輕型反坦克武器,于20世紀80年代前期制成并投產,裝備西班牙陸軍并供應出口。

火箭彈由空心裝藥戰斗部、火箭發動機、彈體、瞬發引信和折疊式尾翼等幾部分組成。引信位于戰斗部后方。戰斗部任何部位擊中目標都可引爆。

火箭筒直徑90毫米,長800毫米。火箭彈戰斗部直徑90毫米,彈重235千克。武器系統全重39千克。初速185米/秒。有放射程分別為250米和400米。破甲厚度大于460毫米。

瑞典AT-4火箭筒

AT-4火箭筒是瑞典研制的一種步兵用輕型反裝甲武器,1984年開始批量生產,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已訂購10萬具。這是一種步兵使用的輕便型反裝甲武器,主要用于攻擊步兵戰車、裝甲人員輸送車等輕型裝甲目標。武器采用無坐力炮發射原理,全套系統由發射筒、擊發機構、瞄準機構和火箭彈等部分組成。火箭筒主要使用空心裝藥反坦克破甲彈,它由戰斗部、引信、發動機、彈體、尾翼等部分組成。射彈擊穿目標后能在車體內部產生很強壓力,可破壞車內設施或引起彈藥燃燒,并伴有很強閃光,使車內乘員短時間致盲。爆炸后產生的破片能摧毀車內的儀表設備,產生的濃煙可妨礙乘員進行觀察。火箭筒直徑84毫米,長1米,重3千克。空心裝藥破甲彈直徑84毫米,重3千克。初速290米/秒。有效射程300米。垂直破甲厚度400毫米。

8、迫擊炮

迫擊炮是一種用座鈑金屬承受后坐力、發射尾翼炮彈的曲射火炮。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最小射程近,適于對近距離遮蔽物后的目標射擊,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隨步兵迅速隱蔽地行動。主要配備殺傷爆破榴彈,還配有煙幕彈、照明彈和宣傳彈等,可完成多種戰斗任務。

美國M224式60毫米迫擊炮

M224式迫擊炮是美國研制的60毫米輕型連級迫擊炮,1981年起裝備美軍步兵連、空中機動連和空降步兵連,曾在1983年格林納達戰斗中使用。全套裝備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戰斗全重208千克。行軍時可以由2名士兵攜帶。另有一種手提式迫擊炮,采用M8式矩型座板,戰斗全重僅7.8千克,僅用1名士兵即可攜帶和操作使用。兩種型號均配用M720式榴彈和 M722式發煙彈,均采用M734式新型多用途引信。這種引信可選擇近炸、近地面炸、著發和延期4種裝定方式,從而提高了使用的靈活性和炮彈的殺傷效果。此外,還配備了AN/GVS-5型手持式激光測距機和M23式迫擊炮彈道計算器,使對遠距離目標射擊的精確度大大提高。火炮口徑60毫米,初速237.7米/秒,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程3500米,最大射速30發/分,持續射速15發/分。M720式榴彈重17千克。

蘇聯“瓦西里克”82毫米自動迫擊炮

“瓦西里克”迫擊炮是蘇聯研制的一種新式82毫米自動迫擊炮。該炮結構特殊之處在于沒有座鈑炮身裝在雙輪開腳大架上,裝有反后坐裝置。后膛裝填。配有自動裝彈箱,每次可裝彈4發,射速可達40~60發/分,是人工操作,從炮口裝填的迫擊炮發射速度的2~3倍。

“瓦西里克”迫擊炮也可裝在步兵戰車或汽車上,發射時從車上自動卸下,在地面發射,射擊完畢即用機械裝置裝到車上,迅速轉移至另一發射陣地。炮重約800千克,間接瞄準射程1000~5000,直接瞄準射程1000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左右各10°。配用榴彈和空心裝藥反坦克彈。

該炮于1971年開始裝備蘇軍摩托化步兵營。它既可用作普通迫擊炮、又可完成直接瞄準任務或用作反坦克武器。在阿富汗戰場上使用的是裝在履帶式降戰車上的自行式。

比利時NR475A1式81毫米迫擊炮

NR475A1式迫擊炮是比利時研制的81毫米迫擊炮,為陸軍部隊裝備使用。該炮既可發射美國的炮彈,又可發射PRB工廠生產的炮彈,特別是能發射殺傷效力高的NR436式遠程榴彈。它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等組成。身管為滑膛,炮口裝填。行軍時可分為3件由士兵背負,也可車載或由直升機空投。火炮口徑81毫米,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5820米,射速15~20發/分,高低射界+39.4°~+85°,方向射左右各7.9°,炮身長1350毫米,戰斗全重43千克,配用NR436式遠程榴彈、榴彈、發煙彈和照明彈。NR436式遠程榴彈裝有塑料闊氣環,以密閉火藥氣體提高射程,彈重4.2千克,最大射程5820米殺傷半徑平均25米,配瞬發引信。

意大利“布雷達”81毫米迫擊炮

“布雷達”迫擊炮是意大利研制的一種新式81毫米迫擊炮,用它來替換舊式迫擊炮。

該炮主要特點是采用加長身管的方法,而不是采用特制炮彈或改進發射藥的辦法來提高射程。它采用從炮尾拔出擊針的辦法取出不發火彈,而不是采用危險的倒彈方法,從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該炮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身管為骨膛式,炮口裝填,炮架由鋁合金制成。圓形座鈑。行軍時可分為3件由士兵背負、此外,還為該炮研制了CMBS迫擊炮計算機,它能存儲9~12個迫擊炮炮位,30個目標,30個觀察員和已知點,10個己方部隊陣地,大大提高了射擊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快速性。

火炮口徑81毫米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5000米、高低射界+35°~+85°,方向射界(移動炮架)360°,最大射速20發/分,炮身長1455毫米,炮全重43千克。

芬蘭M58式160毫米迫擊炮

M58式迫擊炮是芬蘭研制的一種160毫米迫擊炮,由泰普勒公司制造,故又稱M58泰普勒式迫擊炮。它采用傳統的炮口裝填方式,配用了一系列新式榴彈,這些新彈配用近作引信,使其威力可提高2倍,因而它是一種很可取的武器、該炮主要由炮身、炮架、壓鈑和瞄準具組成。身管為滑膛,炮口裝填,拉大發射。炮架不同于一般迫擊炮、由1根支柱、下架和車輪組成。支柱用于升降身管,使身管進行俯仰,以便裝填彈藥、火炮口徑160.4毫米,最大射程10000米、射速4~8發/分,戰斗全重1450千克,配用M58式泰普普榴彈、彈重40千克。

葡萄牙HP式81毫米迫擊炮

HP式迫擊炮是葡萄牙研制的一種81毫米迫擊炮,1979年開始批量生產。火炮口徑81毫米,發射美制M43A1B1式榴彈時,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4200米。炮身重量有15千克和185千克兩種,炮架重13.5千克,座板重13千克,瞄準具重0.85千克,短身管型戰斗全重4235千克,長身管型戰斗全重4585千克,炮身長分別為1155毫米和1455毫米、榴彈重3.25千克。

9、火箭炮

火箭炮是利用火箭發射架發射火箭彈的一種大威力殺傷武器系統。火箭彈靠自身攜帶的發動機為動力向前進行,能夠有效地對付暴露的集群目標,能夠迅速、突然、猛烈地以飽和火力打擊敵人。

“喀秋莎”火箭炮

1939年,蘇聯制成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采用多軌式定向器,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這種火箭彈的最大速度為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能在7~10秒鐘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大約需要5~10分鐘。

M270火箭炮

海灣戰爭中,美、英、法等國家使用許多高技術武器,向伊拉克發動大規模進攻。令伊拉克的重要軍事設施遭受慘重損失的正是美軍地面炮兵使用的M270型12管自行火箭炮。該武器系統由發射裝置、火箭彈、運載車和火控系統等部分組成。發射裝置的外形是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箱子,分成左右兩個發射箱,每個箱中有6個發射管,里面貯存6枚火箭彈。使用時炮手接到命令后通過駕駛艙內的火控系統計算出各種射擊數據,控制火箭炮每隔4.5秒發射1枚火箭彈,在50秒內發射完12枚彈。M270可以在空中760米高處撒出7728顆這樣的子彈,覆蓋60000平方米的面積,摧毀各種武器裝備,殺傷暴露和隱藏的人員。

“菲洛斯”火箭炮

“菲洛斯”25式火箭炮由意大利BPD公司于1976年開始研制。火箭炮由發射架、擊發裝置、火控系統、瞄準裝置和車體等組成。發射架由兩個箱式框架組成,每個框架裝火箭發射管20個,共40個。火箭炮口徑122毫米,發射常規火箭彈時最大射程25千米,發射子母火箭彈時最大射程22千米,射速40發/20秒。

意大利“菲洛斯”25式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菲洛斯”25式火箭炮是意大利研制的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由BPD公司于1976年開始研制。

火箭炮由發射架、擊發裝置、火控系統、瞄準裝置和車體等幾大件組成。發射架由兩個箱式框架組成。每個框架裝火箭發射管20個,共40個。

“菲洛斯”25式122毫米火箭炮口么122毫米,發射常規火箭彈時最大射程25千米,發射子母火箭彈時最大射程22千米,射速40發/秒,間隔時間0.5秒、發射管長3.7米。高低射界0°~+60°,方向射界左右各105°發射架長3755毫米,寬825毫米,高695毫米,凈重400千克。火箭炮單他放列時間5分鐘,1門炮齊射時間為16秒,火箭炮連被列時間10分鐘,收炮時間1分鐘,再裝填時間為5分鐘。

巴西“阿斯特羅斯”Ⅱ式多管火箭炮

“阿斯特羅斯”Ⅱ式火箭炮是巴西發展的自行火箭炮,1983年由阿維布拉斯公司研制出樣炮,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曾大量使用該炮攻擊美軍陣地。

“阿斯特羅斯”Ⅱ式火箭炮由發射裝置、運載車、射擊指揮系統和彈藥車組成、發射裝置為發射箱式,有3種不同的發射箱:一種是裝32根127毫米火箭發射管的發射箱;第二種是裝16根180毫米火箭發射管的發射箱;第三種是裝4根300毫米火箭發射管的發射箱。隨著彈徑和發射管數的不同,其性能也有差異,但是它們采用的運載車相同。均為10噸越野載重車底盤。

該炮配用的3種火箭彈分別為:SS-30式榴彈,彈徑127毫米,發射管數32個,全彈重66千克,最大射程30千米,最小射程9千米;SS-40式子母彈,彈徑180毫米,發射管數16個,全彈重146千克,最大射程35千米,最小射程15千米;SS-60式子母彈,彈徑300毫米,彈長52米,發射管數4個,最大射程60千米,最小射程20千米,全彈重517千克。

南斯拉夫YMRL32式128毫米多管火箭炮

YMRL32式火箭炮是南斯拉夫于20世紀70年代初研制的128毫米32管自行火箭炮,裝備南斯拉夫陸軍部隊。

YMRL32式火箭炮由發射裝置、運載車和火箭彈組成。發射裝置為發射管束式。運載車裝有32發備用火箭彈,以便快速再裝填,再裝填時間只需2分鐘。發射方式可單發,也可連射式齊射。

YMRL32式火箭炮的口徑為128毫米,最大射程為20千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360°。一次齊射的射速32發/18秒。戰斗全重約12~13噸。行軍狀態長7.75米,寬2.46米,高2.97米。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時,行程700千米。火箭彈長2.6米,全彈重65千克,戰斗全重20千克,破片數量5000個,炸藥重5千克,殺傷半徑30米。配用可預選的瞬發、慣性和延期3種作用的引信。

德國“拉爾斯”2式110毫米多管火箭炮

“拉爾斯”2式火箭炮是聯邦德國研制的一種110毫米36管自行火箭炮,1983年開始裝備陸軍所屬炮兵團的火箭炮營,每營有兩個火箭炮連,每連2個排,每個排裝備4門,共16門。該火箭炮由發射箱、平衡機、高低機、方向機、瞄準裝置、運載車和射擊指揮系統等主要部分組成。每個發射箱內有18個發射管。火箭炮口徑110毫米,發射管數36個。發射普通火箭彈時的最大射程為14千米,發射新研制H火箭彈時最大射程為20千米,最小射程6千米。發射方式可單發、連射或齊射,速射間隔時間為半秒鐘,齊射射速為36發/17秒半。高低射界0°~+55°,方向射界左右各95°,戰斗全重17480千克。行軍狀態長8280毫米,寬2500毫米,高2990毫米。公路時速90千米,最大行程700千米,最大爬坡度31°,炮班人數3名。

日本75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

75式火箭炮是日本研制的一種130毫米30管自行火箭炮,1975年開始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師屬炮兵團,每個團配備10門。

它由發射裝置、地面測風裝置、瞄準裝置、運載車和火箭彈等主要部分組成。

發射裝置為發射框架式,內裝30個發射管,排成4排,第1排和第3排各裝7個,第2排和第4排各裝8個。可單發射擊,也可連發或齊射,連續發射的間隔時間為0.2~0.5秒。發射裝置由電力操作,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人工操作。

火箭彈采用單級團體火箭發動機,旋轉穩定。彈長1856毫米,全彈重43千克,戰斗部重15千克。火箭彈的補給一般由隨伴的卡車提供。

火箭炮口徑131.5毫米。最大射程15千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士50°,戰斗全重16.5噸。爬坡度31°,通過垂直障礙高700毫米,越壕寬2100毫米。發動機額定功率220千瓦。最大公路時速53千米,行程300千米。乘員3名。

西班牙“特魯埃爾”140毫米多管火箭炮

“特魯埃爾”火箭炮是西班牙研制的一種140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用以裝備師屬火箭炮營,每營編3個連,每連6門,全營共18門。

該炮由發射裝置、電發火系統、發射車和瞄準裝置等組成。該炮配有專用彈藥車補給彈藥,彈藥車可裝運4個發射箱共80發彈,2名操作人員只需5分鐘即可將40發彈藥再裝填完畢。

該火炮口徑140毫米,發射管數40個。發射普通榴彈最大射程25千米;發射子母彈最大射程24千米,最小射程10千米。最大速度687米/秒,高低射界0°~+55°,方向射界240°。行進/戰斗轉換時間2分鐘,在緊急情況下只需半分鐘。

10、無坐力炮

無坐力炮指發射時利用后噴物質的動量抵消后坐力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它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于隨伴步兵作戰;但后噴火焰大,易暴露。主要配用空心裝藥破甲彈,射擊近距離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

蘇聯B—10式82毫米無坐力炮

蘇聯B—10式82毫米無坐力炮是蘇聯的一種舊式反坦克武器、20世紀50~60年代開始生產,并裝備蘇軍摩托化步兵營無坐力炮排。該炮由身管、擊發機構、瞄準裝置、輪式炮架和三腳架組成、身管前端有拖拽用握把和小滑輪,后部為燃燒室和炮閂,內壁為滑膛。行軍時裝在輪式炮架上牽引、射擊時炮架折向身管下方,改用三腳架支撐。瞄準時用光學瞄準鏡。口徑82毫米,身管長1.91米,最大膛壓62兆帕,初速320米/秒,最大射程4470術,有效射程50米。破甲厚度240毫米。射速6~7發/分、高低射界-20°~+30°,方向射界360°。行軍狀態87.6千克。戰斗全重855千克。火炮發射O-881A式尾翼穩定破甲彈。破甲彈重49千克,彈丸重36千克。彈藥基數60發。可車載或人力拖拽。

美國M40式106毫米無坐力炮

M40式無生力炮是美國的一種步兵反坦克武器,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生產并裝備美軍步兵營,同時出口日本、西班牙等32個國家,從70年代初開始退出美軍現役。

M40式無生力炮被認為是“最成功的106毫米無坐力炮之一”。身管由合金鋼制成。通過方向機可使火炮進行360°旋轉。身管上方有MSC式試射槍。瞄準鏡觀察距離為2200米。射擊時打開炮閂裝進炮彈,通過瞄準鏡和試射槍可概略測定目標距離,這時即可發射炮彈。該炮口徑106毫米,身管長27術,全長34米,重2095千克,高112米,寬152米,最大射程7700米,有效射程1100米,持續射速1發/分,高低射界—17°~+65”,方向射界360°。火炮采用整裝式炮彈,主要配用空心裝藥破甲彈和曳光爆破榴彈。試射槍配用試射曳光彈,命中時可產生白色煙團以顯示彈著點。

意大利“弗格里”式80毫米無后坐炮

“弗格里”式無后坐炮是意大利研制的80毫米無后坐炮。該炮1974年開始研制,目前仍在生產。

該炮的主要特點是采用無后坐炮技術與火箭增程技術相結合,有雙腳架型和三腳架型兩種,前者采用簡易光學瞄準鏡,后者采用帶有光學測距儀和提前量測定裝置的光電瞄準鏡,由兩人操作。

該炮使用的火箭增程彈由彈丸和多孔藥筒組成,彈丸包括空口裝藥戰斗部、火箭發動機和尾翼。火炮最大射程4500米,有效射程分別為500米及1000米。

11、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過去叫戰防炮,足一種直接瞄準,對坦克和裝甲目標進行攻擊的火炮。主要用于對付2000米以內的裝甲目標。它具有身管長,發射速度高,彈丸飛行速度快等特點。反坦克炮屬下重型火炮,按機動方式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按炮管結構分為滑膛炮和線膛炮。

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種車炮結合,能夠自行機動和發射的反坦克炮。可分為履帶式、半履帶式、輪式和輪履合一式等;按防護程度,義可分為全裝甲式和半裝甲式自行反坦克炮。

蘇聯D-44式85毫米反坦克炮

D-44式反坦克炮是蘇聯生產的一種舊式反坦克武器,因為該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定型的,因此又叫M1945式反坦克炮。另外還有一種SD-44式反坦克炮,它和D-44式的主要區別是裝有輔助推進裝置。

該炮由身管、炮架、反后坐裝置、瞄準裝置、輪式炮架組成。配用彈藥有穿甲彈、高速穿甲彈、榴彈等。

火炮口徑85毫米、戰斗全重1725千克、高低射界-7°~+35°,方向射界54°。初速分別為1030米/秒和792米/秒。穿甲厚度為130毫米。

德國JPZ4-5式90毫米反坦克炮

JPZ4-5式反坦克炮是聯邦德國研制的一種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它是聯邦德國和瑞士于20世紀50年代末合作的項目,1967年起開始大量生產,裝備機械化步兵旅和反坦克殲擊旅。

該炮的特點是采用了暗炮塔結構,火炮位于車體前部,因此顯著降低了火線高度,戰斗中便于隱蔽。身管采用M1966式90毫術反坦克炮身管。戰斗艙右后側有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車頂上裝有8管發煙器。

JPZ4-5反坦克炮口徑9毫米,炮身長3.663毫米,車體尺寸為6.29×2.98×2.1(米),戰斗全重27.5噸,初速為930米/秒,最大射程為15千米,有效射程為1800米,射速為12發/分,方向射界為30°,高低射界-8°~+15°,最大行程為400千米。最大運動速度70千米/小時。火炮配有超速穿甲彈、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等多種反坦克彈藥,還可發射M47式或M48式坦克使用的炮彈。

12、高射炮

高射炮是從地面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其特點是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時速快、射擊精度高。也可用于對地面或水上目標射擊。

美國“火神”M163式20毫米自行高射炮

“火神”M163式高射炮是美國研制的一種20毫米自行高射炮系統。1967年開始生產,1968年8月起服役,主要裝備美軍機械化步兵師和裝甲師屬混合防空炮兵營,與“小桷樹”防空導彈配合使用。該系統由 M168式自動炮、無彈鏈供彈系統、雷達火控系統和M741式裝甲車底盤組成。

“火神”M163式高射炮射程較近,威力不足,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口徑20毫米,有效射程1650米,有效射高900米,管數6,火控設備為測距雷達和光學瞄準具。乘員4人。

英國“神槍手”式雙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

“神槍手”式高射炮是英國于1983年研制的一種35毫米雙管自行高射炮系統。該系統由“厄利空”KDA式35毫米雙管自動炮、搜索和跟蹤雷達、固定式或陀螺穩定式光學瞄準具及數字式火控計算機組成,具有反應迅速、機動性強以及全天候作戰能力等特點。

該炮炮塔的適應性很強,借助連接環可安裝在多種坦克底盤上。火炮有效射程4000米,有效射高3000米,高低射界-10°~85°,方向射界360°,乘員人數3人。

蘇聯2C6式彈炮結合防空系統

2C6式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是蘇聯制造的一種高射炮與地空導彈結合的防空武器系統。1987年初開始裝各部隊。

該系統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裝備的彈炮一體化防空武器,使用新的MT-C式裝甲輸送車的改進型底盤,配裝兩管2A42式30毫米自動炮和兩部雙聯裝薩姆-19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以及搜索和火控雷達。兩管自動炮分別安裝在炮塔外部兩側,兩部雙聯裝薩姆-9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設置在火炮的兩側,能獨立進行俯仰運動,不受火炮的影響。火控設備配用北約稱之為“快車”的雷達系統,它包括兩部獨立的分別安裝在炮塔前、后部的雷達,其中前部是火控雷達,后部是搜索雷達,作用距離分別為5千米和15千米。火炮有效射程3800米,理論射速1000發/分。

法國ESDTA25式雙管25毫米自行高射炮

ESDTA25式高射炮是法國制造的25毫米雙管自行高射炮系統。第一門樣炮于1985年制成,隨后處于較長的樣炮試驗和研制階段。該炮由ESDTA25式炮塔、VAB式裝甲車底盤和RA-205型雷達以及微型計算瞄準裝置組成,重量較輕,結構簡單,具有獨立作戰能力和抗干擾性能。該炮通常以4門組成一個火力單位,其中1門炮上裝有包括雷達在內的全套火控系統作為指揮車。火炮口徑25毫米,有效射程1800米,有效射高1000米,射速1600發/分,高低射界為-70°~+80°,方向射界360°,戰斗狀態全重15噸,乘員人數為3人。

德國“獵豹”式雙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

“獵豹”式自行高射炮是聯邦德國研制的一種雙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由聯邦德國西門子公司和瑞士厄利空公司于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聯合研制,1976年起裝備聯邦德國陸軍師屬防空團。后進行了多次改進。

“獵豹”式高射炮是一種機動式近程防空武器,主要用于對低空飛行目標的防御,可隨伴裝甲部隊快速機動。全套系統由KDA式機關炮、雷達、光電火控系統和“豹”I式坦克底盤組成。

火炮口徑35毫米,管數2,身管長3.15米,初速1175米/秒。最大射程12800米,有效射程4000米,最大射高6000米,有效射高3000米。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5°~+85°。理論射速2×550發/分。戰斗全重463噸,彈藥攜行量680發。

瑞士“厄利空”GDF-005式

“厄利空”GDF-005式高射炮是瑞士研制的一種3管35毫米高射炮。它是在GDF-001、GDF-002和GDF-003等基礎上綜合改進的產品,作戰性能比其他各型有大幅度提高。火炮1984開始研制,1985年開始生產,主要供對外出口。

火炮有效射程4千米,有效射高3千米,理論射速1100發/分,高低射界-5°~+92°,方向射界360°。火控設備配用“防空衛士”雷達火控系統,另外還配有“炮王”三維光電計算瞄準裝置。由6×6卡車牽引,炮手人數1名,行軍狀態全重7.7噸。

13、艦炮

艦炮是裝備在艦艇上的海軍炮。按口徑分為大、中、小口徑炮,按管數分為單管、雙管和多管聯裝炮,按防護結構分為地塔炮、護權炮和敞開式炮,按自動化程度分為全自動炮、半自動炮和非自動炮,按射擊對象分為平射炮和平高兩用炮,按戰斗使命和任務分為主炮和副炮。

艦炮結構由基座、起落部分、旋回部分、瞄準裝置、拖動系統、彈藥輸送系統、電氣系統等構成。艦炮及其彈藥和火控系統組成艦炮武器系統。現代艦炮的口徑般在20~130毫米之間,一般初速1000米/秒左右,射速10~100發/分,最大射高3~15千米,最大射程4~20千米。通常是采用加農炮,向重平衡,多管聯裝,具有重量輕、結構緊湊、射界大、射速快、操縱靈活、瞄準快速、命中率高和彈丸破壞威力大等特點。使用彈藥有穿甲彈、爆破彈、殺傷彈、空炸榴彈和特種彈,用于射擊水面、空中和岸上目標。

美國MK45式127毫米艦炮

MK45式艦炮是美國研制的一種單管127毫米艦炮。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生產,1974年正式裝備使用。1984年開始生產改進型MK45MODI式127毫米艦炮。

該炮系全自動火炮系統,結構緊湊,重量輕,自動化程度高,反應快,精度好,可靠性高,具有三防能力,能全天候作戰。該炮的瞄準、裝填,射擊、退殼及退出瞎火炮彈全部實現自動化。火炮采用的MK86型火控系統是美國海軍的第一種數字式火力控制系統,它由2部雷達、2套光學探測系統、l臺MK152型通用計算機以及操作控制臺組成。雷達與光學探測裝置相結合,探測技術先進,抗干擾能力強,能對多個目標進行跟蹤。該炮用于對付空中、海上和岸上目標,也用于火力支援。

火炮最大射程237千米,最大射高136千米,高低射界-15°~+65°,方向射界左右各170°。炮手人數6人。

英國DS30B式30毫米艦炮

DS30B式艦炮是英國研制的單管30毫米艦炮。1980年研制而成,裝備英國皇家海軍。DS30B式艦炮系統是英國新一代多用途艦炮系統,火炮與火控系統兩位一體,結構緊湊,重量輕,采用動力驅動。該系統采用瑞士厄利空公司的KCB式30毫米自動炮,火炮實施炮位控制,如果需要,也可遙控。選用雙目和瞄準裝置瞄準。火炮有效射程3000米,高低射界-20°~+65°,方向射界左右各165°,高低瞄準速度55°/秒,方向瞄準速度55°/秒。

瑞典“博福斯”MKZ式57毫米艦炮

“博福斯”MKZ 式艦炮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研制的單管57毫米艦炮。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生產,1985年正式裝備使用。該炮為全自動式,采用新型炮塔、自動裝填機構、先進的液壓遙控伺服系統以及控制火炮瞄準和射擊的計算機。火炮最大射程17000米,高低射界-10°~+75°,方向射界360°,高低瞄準速度40°/秒,方向瞄準速度55°/秒。

意大利“奧托”127/54式127毫米艦炮

“奧托”127/54式艦炮是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研制的單管127毫米艦炮。20世紀70年代初正式生產和裝備。該炮是適用于驅逐艦和護衛艦的高平兩用主炮。火炮由兩部分組成,甲板以上是炮塔部分,甲板以下是彈倉和裝填及供彈系統。配用包括RTN-10日型火控雷達的意大利NA-1011型火控系統,從目標探測到火炮發射,各項操作均通過控制臺自動完成。最大射程2368千米,高低射界-15°~+85°,方向射界350°,高低瞄準速度30°/秒,方向瞄準速度40°/秒,炮手人數3人。

以色列TCM-30式雙管30毫米艦炮

TCM-30式艦炮是以色列研制的一種雙管30毫米艦炮,于1981年開始批量試生產。

TCM-30式艦炮重量較輕,結構緊湊。火炮采用“厄利空”KCB式30毫米雙管自動炮,通常與艦上的EL/M2221型海軍火控雷達聯用。高低射界—20°~+85°,方向射界土160°,高低瞄準速度86°/秒,方向瞄準速度86°/秒。

荷蘭SGE-30式艦炮

SGE-30式艦炮是荷蘭研制的一種30毫米艦炮系統、1985年正式投產,主要裝備荷蘭和英國海軍。這種艦載全自動近程防空武器結構緊湊,火炮射速高,彈丸威力大,配用先進電子設備,反應時間短,能全天候作戰,可有效攻擊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

火炮有效射程為3000米,高低射界-25°~+85°,方向射界360°,高低瞄準違度100°/秒,方向瞄準速度100°/秒。

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

100毫米緊湊型艦炮是法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原有100毫米艦炮基礎上改進和發展的艦炮。1984年完成研制工作,用于攻擊海上目標和防空,也可反導彈和執行對岸轟擊任務。

該炮采用活動身管炮身,炮門為倒立模式。初速870米/秒,身管長5500毫米,射速10~90發/分。對海上目標最大射程6000米。炮重17000千克。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射速高、反應時間短等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嵩明县| 赤水市| 石屏县| 上思县| 成都市| 新安县| 龙井市| 广昌县| 祁连县| 南郑县| 衡南县| 开封市| 华容县| 汉川市| 开平市| 城口县| 竹山县| 新泰市| 郎溪县| 临汾市| 彭水| 思茅市| 彩票| 新蔡县| 白城市| 如东县| 日土县| 威宁| 乌拉特后旗| 克拉玛依市| 九江县| 砚山县| 镇赉县| 小金县| 静安区| 庆城县| 静安区| 进贤县| 龙江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