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中國人知足常樂

我們發現,中國人忍受病痛的能力極強,或許這種能力可以被恰當地稱為是一種心理矛盾。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能理解這種能力的。盡管身處絕望的境地,但他們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失望,準確地說,他們是在做不抱希望的掙扎,甚至與希望無關。據我們所知,中國人從來沒有躁動不安的情緒,而這卻是其他大多數民族的特點,在19世紀末,這個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人似乎從不懷抱任何計劃,即使這些計劃似乎能把他們帶到“一個即將來臨的好時代”,他們認為不可能會有這樣的時代在等著他們。

當然,“忍耐”和“堅韌”這兩個詞無法完全涵蓋中國人所有的美德。我們也必須考慮到,他們在不幸遭遇之中的平和心境,我們把這種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樂觀精神的品質稱為“常樂”。提醒人們注意這些美德才是我們的目的;同時,我們還會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有助于讀者們更好地理解這種美德。

我們用“知足”形容中國人,不是說中國的所有個人都對他所擁有的一切非常滿足,甚至不想改善。中國人的知足,我們在談及他們的保守主義時已經談過,而在我們思考他們的體制時,就更加明顯。他們壓根就不想去改變這個體制。我們從不懷疑,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特點。這種看待生活現象的方式,我們總稱為“因循守舊”,而在這方面,其他任何民族也是一樣的,只不過中國人更加典型。中國社會的這種觀念非常明顯,在全體民眾中根深蒂固,自古傳承,有力地壓制了任何人對命運安排的不滿。他們當然也感覺到了其中的罪惡,卻又認為這些罪惡是不可能避免的。那些一致固守這個觀念的人,因為自身承受了太重的壓力,根本不可能去努力推翻現有的秩序。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知識階層才是思想和行動上的領導者。然而,知識階層一直在竭力向人們宣揚,中國當前的制度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各種大量的經歷,以其無可辯駁的實例教導中國人,對現行制度進行所謂的改良,根本不可能。這就逐漸地培育了中國人頑固的因循守舊。

中國人自己都沒有充分認識到這個事實:中華民族是一個相信宿命論的民族。各種中國古代的典籍故事,無一不在談論所謂的“天命”。尋常百姓人家也會經常談到“天意”。這種說法同我們談論的萬能的上帝非常相似。但是,在基本思想上還有著本質的差別——對我們來說,“上帝”是一種存在,他的關愛和安排同地上的一切生靈都有明確的關系,是他造就了這些生靈,一切都在他的考慮和安排之中;而對中國人來說,他們關于“天”的實際觀念,是一種非人格的集合,并且非常模糊,實際上,這仿佛就是一種命運。“命好”與“命不好”,這些詞語對中國人來說,與少兒故事書中“好神”與“惡神”意思是一樣的。憑借這種神秘的力量,一切都有可能,沒有什么事情是辦不到的。

在一種直線式的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影響下,中國人的占卜、巫術和算命,極其復雜的理論與實踐才得以產生并發展。很多的中國人就是依靠這種普遍實用的理論來謀生的,盡管這種迷信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因地而異,但它在老百姓的內心世界里卻是真實的,有影響力的。在中國,你經常會聽到有人在說“這是我的命”,無論他是男人或女人,特別是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最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種信條的必然結果就是失望。失去希望的人,特別是中國人,在被賜予希望、得到拯救之時,總是像垂危的病人一樣等待著最后的解脫,或者就期盼上蒼為他扭轉命運??赡苤袊瞬幌裢炼淙四菢又了啦挥宓叵嘈潘廾?,也可能中國人的“命”與土耳其人的“真主的旨意”不一樣。但是很顯然,像中華民族這樣篤信命運的、認為命運在本質上是不可能避免的民族,必定不會愿意與命運作激烈抗爭。

歷史用實例教人道理,這是希臘人的古老說法。我們剛才已經談到,中國人自己的歷史就是他們的老師,而他們從中吸取了教訓,于是他們變得因循守舊。這是中國人的知識的一個致命的缺憾,沒有哪個國家是靠了解自己的歷史來學習進步的,正如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親身經歷的事,就不能號稱見識廣博一樣。中國人對于我們所說的文藝復興、16世紀歐洲的基督教改革運動、美洲大陸的發現、現代科學的誕生等等,這些世界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一無所知。由于這些重大事件的影響,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超過以往,人權的概念也慢慢地形成了,但是,中國人作為一個民族卻閉目塞聽,完全不關心這些國際大事。

對生活在舊時代、墨守成規的人們來說,改善人的生存環境,并不是一個符合實際的課題。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理,能幫助一個國家的所有部門,但對于這些國家的人卻沒有吸引力。關于政治經濟學的知識,他們還不如我們十字軍東征時代的祖先。即使有人了解,他們也不在乎這些原理能有什么作用。進步的第一動力,完全來自于親眼目睹了別人的先進條件。中國的絕大多數民眾沒有見到過條件更好的國家,因為他們關于其他國家的狀態他們從未見過,甚至從來沒有聽到過。另外,那些對其他國家略知一二的人,本來可以更多地去了解,然而因循守舊的鐐銬又禁錮了他們。在中國,除非大規模地行事,否則沒有什么事情能喚醒廣大的人民群眾,而那些有能力大干一場的人,卻不愿意在這些方面做任何事情。因為這無法讓民眾感到滿意,而任何不滿稍有流露,便被有效地控制住了。所以,就社會的觀點而言,中國人的知足阻礙了中國人的進步。

我們之前說過,中國人的經歷使他們反對改善人們的現有條件。對于外國人而言,由于他們熟悉其他國家的發展經歷,要把中國人從不幸困境中解救出來,最簡單明了且行之有效的法子就是移民。我們估計,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就是這樣,關鍵是成功的保證也最大。但是,對于這個權宜之策,中國人肯定不會接受,理由是那樣的話,他們就會背井離鄉、遠離祖墳,而按儒教的安土重遷的理論,他們是永遠聯系在一起的。中國人通常都不愿意背井離鄉去遠方追尋屬于自己的幸福,除非是迫不得已。他們理想中的生活是:好像一棵樹一樣,扎根在家鄉的土地上;汲取營養、開花、結果,葉落歸根。

總而言之,沒有一個中國人離開故土之后會不打算回去的。他骨子里都期盼著衣錦還鄉、壽終正寢,最后葬入祖墳。只要“葉落歸根”仍然是中國人命中注定的強烈情感,它就會一直阻礙中國人采用顯而易見的方法,去有效地減輕痛苦。我們認為,要讓中國人移居他鄉,以此真正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天命”要求他們這樣做。潛意識里對“天命”的感知,會把他們的種種不滿包裹在心里,自甘墮落。

實際上,由于西方沒有相應的特性,我們迄今為止對中國人知足這個特殊能力的論述還沒有說到緊要處。中國人天生知足,如同魚因為要游水而有雙鰭,鳥因為要飛翔而生出雙翼。仿佛是這個天生的特性,注定了中國人生來就有吃苦耐勞的能力、相安無事的能力以及維持社會秩序的能力。這種生來就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忍耐力,使他們能夠面對苦難忍耐到底,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什么。中國人總是能夠樂天達觀,毫無怨言,卻有像鴕鳥一樣的消化能力。

由于上述原因,還有一些我們沒有講述清楚的種種原因,他們絕對不會用腦袋去撞擊墻面,對于大多數無能為力的事情,他們只是簡單地去順從,并且毫無怨言。中國人有句老話:對付不治之癥的最好辦法,就是忍耐。總之,中國人知道富裕與貧窮的狀況,關鍵的是,他們知道,在這兩種境遇之下如何學著“知足”。

我們必須把中國人的“常樂”視為一種民族性格,與他們的“知足”緊密聯系起來。能夠獲得幸福,這本身就算是喜出望外。但是,他們喜歡自得其樂,這與我們完全不一樣。過分挑剔只是少數中國人的特點。大多數中國人是模范客人,在哪兒吃飯都可以,吃什么都香。即便是那些缺衣少食的人,他們的心境也非常平和,這種場面簡直令我們瞠目結舌。

與盎格魯–撒克遜人憂郁孤傲的性格相比,中國人好交際,就足以說明他們“常樂”的性格。找人聊天是一大樂事,找老朋友還是找完全陌生的人,這無關緊要。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極大地減輕了中國人在逆境中的痛苦。很多中國人愛好種植花草樹木,以此來美化他們十分簡陋的環境,這非常值得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使我們想到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擁有的東西不多,但物盡其用。

也許我們說了許多對中國仆人不滿的話,但需要聲明的是:他們經常對諸多的不便毫不在意,長時間地為他人做份外的事,不僅不抱怨,而且連潛意識里都沒有抱怨過任何人,這真的非常難得。

假如中國的仆人,總是在哀嘆自己的命不好,那么,他將時常遭到同伴的譏諷,有時還會成為笑柄和口頭禪。我們已經談到過中國人不知疲倦的工作,然而這樣的情況我們簡直不能接受,午夜之后你還能聽得見婦女們紡線的聲音,為省下微不足道的燈油錢,她們甚至摸黑工作,毫無怨言。她們完全已經習慣了沒日沒夜的干活。他們中有些人的活是最累人的,比如苦力、纖夫、獨輪車夫。我們不僅從沒聽見他們抱怨世間的分配不均勻,而且經??吹剿麄冊谛菹r間還要拼命的工作,一頓粗茶淡飯就足以使他們喜形于色。那些具有洞察力的旅行者,會發現中國勞工的這一的特點?;粑飨壬凇吨袊鞑咳暧泴崱芬粫姓劦介L江上游時說:“還得說一說纖夫們。除了樂師和潛水員之外,幾乎所有身子靈巧的小伙子都愿意跳上江岸去拉纖,他們特別好動,一刻鐘之內就能把飯吃好,脾氣好的就像一頭溫順的老水牛。”阿齊博爾德·利特爾先生的《通過長江三峽》一書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我們的5個纖夫,手抓纖繩,腳踏在凹凸不平的石頭上,一步一步地拖著船只逆流而上。這些可憐的苦力的剛強和忍耐,我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他們拖兩個月的船只能賺到兩元錢,一天三頓吃得都是糙米飯,再加上一點洋白菜,也就是靠著這點營養,他們從黎明賣命干活,直到天黑,而且每天都是這樣?!?

我認識一個受雇于外國人的車夫,他經常推沉重的車子,走一趟就是幾個月。他每天都必須早早地出發,一直走到很晚,翻山越嶺,運送著沉重的物件。長年累月,不管刮風下雨,他都是赤腳涉水,每到一個驛站,還得為雇主準備食宿,打點好一切。所有這些艱辛勞作,只是為了極少的報酬,但他從無怨言,他的主人證明,在他受雇于他的這個幾年里,車夫從來就沒有發過一次脾氣!據我所知,凡是有類似經歷的讀者,都可以講出同樣真實的故事,除了細節有些不一樣。

生病的時候,中國人的樂觀天性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他們通常是最為樂觀的,或者無論如何也要表現出對自己對他人的樂觀態度。即使是在身體虛弱而又極其痛苦的時候,他們也充滿了快樂的希望。我們知道不少中國病人,他們身患各種疾病,還經常貧困不堪、營養不良、背井離鄉,甚至有時還被親戚冷眼相待或者拋棄,未來完全陷入一片絕望之地,但他們還能保持樂觀鎮定。假如換作是我們盎格魯–撒克遜人,那么,我們煩躁不安、沒有耐心的特性一定會暴露無遺。

具有這種天性樂觀的中國人并不罕見,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都應該遇見過這樣的人。我們再次提醒大家:如果“適者生存”的歷史教導確實可信的話,那么,中華民族的前途不可限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城| 阿拉善盟| 托克逊县| 甘孜| 新龙县| 滁州市| 贡山| 安义县| 台中县| 南陵县| 泸水县| 德兴市| 连云港市| 昂仁县| 夏津县| 博野县| 遂溪县| 自贡市| 德阳市| 和硕县| 阜平县| 天水市| 柳河县| 江山市| 中阳县| 阜城县| 龙岩市| 东兰县| 河池市| 武冈市| 巩留县| 广安市| 旬邑县| 科尔| 丰宁| 开封市| 三明市| 龙泉市| 蓬溪县| 恩施市| 凭祥市|